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沈阳市大东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
2019-2020学年沈阳市大东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用0.5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本试题卷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2.考生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在本试题卷上作答,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题卷包括三道大题,23道小题,共10页,如缺页、印刷不清,考生须声明。一、积累与运用(15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盘桓.(héng)牡.蛎(mǔ)地煞.(shà)郑重其是.(shì)B.筵.席(yàn)恭维.(wéi)侥.幸(jiǎo)无精打彩.(cǎi)C.抚恤.(xù)顷.刻(qīng)间.断(jiàn)望眼欲穿.(cuān)D.字帖.(tiè)嬉.闹(xī)撩.逗(liáo)如雷贯.耳(guàn)【答案】D【详解】A.“盘桓.(héng)”应为:huán,“郑重其是.(shì)”应为:郑重其事;B.“无精打彩.(cǎi)”应为:无精打采;C.“顷.刻(qīng)”应为:qǐng,“望眼欲穿.(cuān)”应为:chuān;D.全部正确;故选D。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这就是石缝中的蒲公英,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石缝中的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A.干枯柔软鲜嫩改变B.枯萎柔软新鲜改正C.枯萎柔韧鲜嫩改变D.干枯柔韧新鲜改正【答案】C【详解】“干枯”指草木衰亡,失去水分。“枯萎”指因水分少而萎缩。石缝中蒲公英生存艰难变得叶片皱缩,但没“衰亡”,仍富有生命力,故空缺一应该填入“枯萎”;“柔软”指软和,不坚硬。“柔韧”指柔软而有韧性。蒲公英要扎根在石缝里,它的根不仅要柔软能顺地势蔓延,更要有韧性不易折断,故空缺二应该填入“柔韧”;“新鲜”指没有枯萎,“鲜嫩”指新鲜而嫩,会被人们挑来佐餐的只可能是又鲜又嫩的野菜,故空缺三应该填入“鲜嫩”;“改正”指纠正错误,“改变”指改换,变化,事物产生显著的差别。蒲公英按它自身的规律生长,无错误处,即使落在错误的环境,也照样为适应而变化,它的变化是适应而非改正。故空缺四应该填入“改变”。故选C。3.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凡是能安静下来的人,欲求都不大,心眼都不多,想法都不盛。②也许上天给了他们很多,但他们在乎得很少。③得无所喜,失也无所悲,他们更在意内心的.简单与丰富。④更多的欲望引领人走向的不是幸福,而是更大的痛苦。⑤唯有内心的诗意,才.直指精神天地的蓬勃和葱茏。⑥在一个安静的人身上,你可以感受到安静中蕴含着的巨大力量。⑦这些力量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织就了安静的另一个维度——人性的清简和纯净。⑧这是一方清幽地,瀑挂山前,岚流云飞....。⑨是安静烘托着美,还是美成全着安静呢?⑩总之,安静的人是喧嚣中的一抹珍贵的清凉,安静的人是张狂的众生相中的一帧恬静的优雅,风姿静美....,怡然不同。A.第⑩句中画线的句子“人”作主语,“张狂”作谓语,“优雅”作宾语。B.加点的“的”是助词,“才”是副词,“风姿静美”“岚流云飞”是主谓短语。C.选段第②句是转折关系的复句,第⑨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D.选段第⑥句有语病,应该将“人”和“安静的”调换位置。【答案】D【详解】A.“是”作谓语,“张狂”作定语;B.“岚流云飞”是并列短语;C.选段第⑨句是选择关系的复句;D.分析正确;故选D。4.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我们学过的《唐睢不辱使命》就出自这部作品。B.《简·爱》中的简·爱被关进红房子非常害怕,因为红房子是她舅舅去世的地方,也是停放她舅舅棺材的地方,她怕舅舅的灵魂会出现在她面前。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看到朱赫来被一个土兵押解着,果断地救了朱赫来,而路过的莉莎认出了保尔,但是并没告发他。D.《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来到巫人岛,他见到岛上的人整天处于沉思状态,见过许多的古代的名人,也见到了一种长生不老的人。【答案】D【详解】D项表述错误,格列佛是在游览拉格耐格王国时,见到长生不老人“斯特鲁布鲁格”。故选D。5.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1)轮台东门送君去,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3)_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4)酒酣胸胆尚开张,________________,又何妨!(5)________________,望其旗靡,故逐之。【答案】①.去时雪满天山路②.年少万兜鍪③.醉里挑灯看剑④.鬓微霜⑤.吾视其辙乱【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兜鍪、鬓、辙”等字词容易写错。二、阅读理解(55分)(一)(3分)6.阅读古诗,完成小题。【甲】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金陵①驿②文天祥草合③离宫④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⑤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⑥归。【注释】①金陵:指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的地方。②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③草合:草已长满。④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⑤旧家燕子: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⑥啼鹃带血: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的典故。对上面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乙】诗的首联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感慨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的密切相关。B.【甲】诗的“惶恐”“零丁”暗示了形势的险恶、诗人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C.【乙】诗的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D.【甲】【乙】诗的尾联都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答案】C【详解】C.【乙】诗的颈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满地芦花陪我一起老去,寻常百姓流离失所,旧家燕子无处筑巢,能依傍谁而飞)表达了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故选C。(二)(14分)阅读选文,完成后面小题。【甲】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梁王魏婴①觞②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③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④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嗛⑤,易牙⑥乃煎敖燔炙⑦,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⑧,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⑨,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⑩,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注释】①梁王魏婴:即魏惠王,魏国国君,亦称魏婴。公元前362年,魏恵王迁都大梁,故魏国亦称梁国。②觞(shāng):酒杯。③鲁君:鲁国君主。④帝女:指夏禹女儿。⑤嗛(qiè):同“慊”,满足,舒服。⑥易牙:齐桓公宠臣,善调味。⑦煎敖燔炙:烹调的四种方法。⑧南之威:亦称南威,美女名,下文中的“白台”“闾须”也是美女的名。⑨崩山:一作崇山。⑩尊:通“樽”。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2)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和调五味而进之./妾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B.桓公食.之而饱/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C.足.以亡其国/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D.后必有以.味亡其国者/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2处)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登10.【甲】【乙】两篇选文都向君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都运用了A______的修辞手法。邹忌劝齐王B______(概括),鲁共公劝梁王C_______(概括),【乙】文鲁共公劝说的话可以用我们教材中学过的孟子文章中的观点表述,请写出这个观点:D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7.(1)禹喝了(酒),认为酒很甜美,于是禹疏远了仪狄,并戒了美味的酒。(2)梁王您现在兼有这四样,难道可以不警惕吗?8.D9.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10.①.A.排比②.B.不要被蒙蔽③.C.不要沉溺于享乐之中④.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题详解】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1)的重点词有:甘,认为……很甜美;遂,于是;疏,疏远;绝,戒(除);旨,美味。句(2)的重点词有:兼:同时具有;戒,警惕;与,同“欤”,表示反诘语气。【8题详解】考查一词多义。A.之:代词,他,指代齐桓公/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食:吃/通“饲”,喂养;C.足:足够/值得;D.两个“以”都解释为:因为;故选D。【9题详解】考查句子的停顿。断句方法:读通文段,弄懂大意,再根据句子成分进行停顿划分。句意为:登临徘徊,惟觉山水之乐而忘记人之将死,于是发誓不再游山玩水。“以临彷徨”主语是楚王,“其乐忘死”的主语是“其乐”,两套句子结构,应该是两句,“遂”是常见的句首词语。故如此断句: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10题详解】考查文言文对比阅读。两篇文章都是劝说文,为了达到劝说目的,都采用了论说气势更足的排比句,如【甲】文中的“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乙】文中的“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甲】文中,邹忌劝齐王的话是“王之蔽甚矣”,用自己的话概括就是:不要被蒙蔽。【乙】文中,鲁共公劝梁王的话是“有一于此,足以亡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用自己的话概括就是:不要沉溺于享乐之中;【乙】文鲁共公例举了四位强大的君主在享乐面前警醒的事例,来劝说梁王:即使正当强盛之时,也要提防亡国之苗头,用我们教材中学过的孟子文章中的观点表述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点睛】参考译文【甲】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沈阳市大东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284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