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沈阳市大东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
2019-2020学年沈阳市大东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30分)一、单项选择(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前面的字母符号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1.古埃及的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用王仗责打大臣。在宗教上,国王自称是“太阳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古埃及的国王被尊称为()A.天子B.皇帝C.哈里发D.法老2.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的计数法。巴比伦的数学家奠定了代数学的基础,他们已经知道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规则。这一文明出现在()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3.(右图)封臣要解下佩带的武器,脱帽,下跪,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接下来,封臣还必须宣誓效忠,封君将封臣拉起,亲吻他的脸颊,宣誓保护封臣,并将象征分封的信物交给封臣,这样双方便明确了彼此间的义务和权利,于是结成了正式的()A.封君与封臣的关系B.政教合一的政体C.租地农场这种新的经营方式D.资本主义化的生产组织形式4.乔达摩·悉达多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据说,他看到走投无路的乞丐、痛苦不堪的病人、暴露于荒郊的尸体时,心灵受到极大震撼,感到人生皆苦,于是下决心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道路。他离家修行,后来创立了()A.道教B.佛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5.529年,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了()A.《法学汇纂》B.《法理概要》C.《查士丁尼法典》D.《新法典》6.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土;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由此则史事可以了解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A.投入监狱B.处以罚金C.驱逐出庄园D.处以仗刑7.阿拉伯帝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为专制政体的最高首领,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身,控制着中央到地方的军政、税收与宗教三大权力系统。地方设总督,但税收与司法权直属中央。由此可以了解阿拉伯帝国的社会形态处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8.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A.垦殖运动B.租地农场C.小型的手工业作坊D.集中的手工工场9.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的文学家,被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的是()①薄伽丘②莎士比亚③彼特拉克④但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葡萄牙人在沙格尔建立航海学校。航海所需的仪器、图表及技术也日臻完善。经过多次尝试,快帆船出现了。这种船轻巧快捷,配有新式的操作系统及完善的风帆。达·伽马和哥伦布出航乘坐的都是这种船。此则材料反映了葡萄牙最早开辟新航路的条件是()A.地圆学说流行B.造船技术的突破C.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D.《马可·波罗行纪》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11.将下列发生的史实序号与相关历史事件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俄国186年农奴制改革A.①——a②——b③——cB.①——a②——c③——bC.①——b②——a③——cD.①——c②——b③——a12.“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从《独立宣言》这一条款体现了北美民众的诉求是()A.主权在民B.轮番而治C.君权神授D.成立议会13.某文献指出“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此文献是()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共产党宣言》D.《联合国家宣言》14.杜立克认为:彼得一世在全面学习西方的同时,强化了国内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对外奉行帝国政治,其结果是又拉大了俄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使俄国在后来的200多年间不断地落后于西方。此则材料反映了作者对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是()A.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B.推动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C.加速了俄国向亚洲的扩张D.农奴制进步强化,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15.1832年3月霍乱遍及英国;1848-1849年,霍乱在英国再次兴起……斯诺博士的理论和实验使人们初步了解了霍乱的根源,这就是水的污染。而在19世纪的英国,水体污染则是十分严重和普遍的现象。自工业革命爆发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每天排出的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了许多河流,其中,首先当推泰晤士河……1863年,一家报纸报道,有个贫穷的鞋匠,“因直接由于不洁空气所造成的疾病而失去两个孩子”。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由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此则材料反映了()A.工业化使国家教育水平提高B.工业化推进了城市化进程C.工业化导致环境污染严重D.工业化导致贫富分化加剧第Ⅱ卷非选择题(30分)二、读图说史(本题共2小题,16题5分,17题8分,共13分)16.观看下面图片,回答问题。图一:公元前218年,迦太基军统帅汉尼拔率9万步兵、1200骑兵和37头战象由西班牙出发,冲破重重险阻,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打破了罗马人想把战争局限在西班牙和北非,避免在意大利本土作战的计划,使罗马处于被动地位。汉尼拔在波河流域首战告捷。公元前217年,在特拉西美诺湖附近,汉尼拔又巧妙地运用迂回战术大败罗马,罗马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执政官阵亡。——《世界历史图鉴》图二:公元前204年,罗马军队在迦太基附近登陆,汉尼拔被本国政府急令召回。公元前202年,双方在迦太基的扎玛附近进行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会战,汉尼拔战败。次年迦太基被迫求和,根据和约,迦太基放弃非洲以外的全部领土,赔款1万塔兰特,不经罗马允许,迦太基不得对外进行战争。到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被罗马军团付之一炬,迦太基地区也被罗马划为“阿非利加”行省。(1)从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与战争有关的信息点?(写三点3分)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2)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的内容属于什么战争?(1分)(3)请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判断出罗马此时处于哪一时期?(1分)A.共和国时期B.帝国时期17.观看下面图片及解说文字,回答问题。图一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纺纱机图二19世纪早期使用蒸汽机的英国煤矿图三美国俄亥俄州一家木材加工厂的产品海报图一注: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最初的珍妮机一次能纺出8根纱线,经过改进后,能同时纺出80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图二、三注: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蒸汽机是万能的发动机,它改变了动力来源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局限。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图二描绘的是19世纪早期英格兰的一个煤矿井口。图二的左侧是一个由蒸汽机驱动的大型机器,用于搬运煤块以及抽去井底积水。图三是1867年美国俄亥俄州一家木加工厂的产品海报,展示了将蒸汽机用于木材加工的场景,该工厂加工的木材可以被用作修建铁路的枕木。(1)根据三幅图片及文字介绍说出,人们把这场变化称之为什么?(1分)(2)根据三幅图片及文字介绍,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点?(写三点3分)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3)根据图片及文字介绍说出,这场变化最先开始于哪个国家?(1分)首先出现在哪个行业?(1分)(4)根据图片二、三及文字介绍,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三、材料解析题(本题3小题,18题5分,19题5分,20题7分,共17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榨取印度农民的经济收入,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793年在孟加拉地区颁布《永久居留法》,法律否认农民是国家的居民,规定他们要缴纳固定的契约金,而非变动的税金。基于此机制,印度财政收入大幅提高,但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将这些白银全部转移到了英国本土。就19世纪早期来说,英国东印度公司已经统治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印度货物出口到英国和中国的数量相当可观,但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却将大部分利润带回了伦敦,以至于印度经济水平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提高。——《极简海洋文明史》材料二:英国在侵略印度的过程中,雇佣当地人当兵,为殖民统治服务,这些人被称为“土兵”。当时,驻印度的英印军队共24万人,土兵有20多万人。1857年年初,英国殖民者发给土兵的子弹用涂有牛油或猪油的纸包裹,使用时要用牙咬开。土兵信奉印度教或伊斯兰教,印度教教徒敬牛,伊斯兰教教徒禁食猪肉。材料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如右图),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印度王公也参加起义,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英军乘势进攻章西,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1)根据材料一回答,印度经济萧条的原因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英国殖民者的行为对印度土兵造成了怎样的伤害?(1分)(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回答,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性质?(1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633年到1689年幕府发布了五次“锁国令”。第五次“锁国令”全面限制一切外来船只,规定只有中国、荷兰的船只才能与日本通商,且通商地点限定在长崎一港。幕府垄断了所有对外贸易。1715年,幕府发布《正德新令》,限定每年来航的中国船只不能超过30艘,银6000贯;荷兰商船限定2艘,银3000贯。——《日本历史》材料二:1868年4月6日(旧历3月14日),天皇首次发布了新政权的国策方针,即《五条誓文》:“广兴会议,方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行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倦怠;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五项内容反映了新政权的进取精神,传统的“锁国”政策被摒弃,为日本的现代化改革选定了基本的方向。材料三:1870年和1873年,明治政府先后设置了工部省和内务省,前者偏重发展重工业,后者以发展农业、产品加工和海运业为主。此后日本的工业化主要是在这两个机构领导下进行的。在1880年以前,主要是大力创办国营企业,由国家资本带动资本主义工业化。以国家财力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了一些规模大、投资多的国有企业。进入80年代后,除铁路和军工企业外,大部分国有企业被处理给私人经营,通过给予各种补助金、优厚贷款等形式,扶植了一批大财阀和大资本家,如三井、三菱、古河、浅野、川崎等。材料四:1871年文部省设立后,西方近代教育制度被系统引进日本。废除了旧的藩校和设在寺院中的学塾,确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其中小学为义务教育。1877年成立了东京大学。政府还每年选派品学兼优的青年到欧美留学。通过各项教育改革,为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其他维新事业的顺利进行,输送了必不可少的人才。——材料二至材料四均出自《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请根据材料一回答此时的日本幕府推行的是什么政策?(1分)(2)材料二这一国策的发布表明当时日本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1分)(3)根据材料三回答,这是日本政府采取的什么措施?(2分)(4)根据材料四回答,这些措施反映了当时日本进行了哪一方面的改革?(1分)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德国强行向清政府租借了胶州湾沿岸,把山东半岛纳入自已的势力范围。战时,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沈阳市大东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292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