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会计学知识整理第一章总论1.1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的基本假设1.定义: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2.会计主体:①定义: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②说明,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讲,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反之,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3.持续经营:①定义: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义务。②作用: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4.会计分期:①定义: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②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③划分会计期间,一般划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④作用: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和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5.货币计量:①定义: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②选择货币计量的原因:由货币本身的属性决定的。货币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特点。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等,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量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管理。③缺陷:某些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如企业经营战略、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往往难以用货币计量。1.2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1.定义:要求,①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②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2.优点:可以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收付实现制:定义:是指直接以款项的收付为标准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准则,凡是收到款项,立即确认收入;凡是发生支出,立即确认为费用。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指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可靠性:①定义:是指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②要求:a须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b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c包括在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相关性:①定义: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②要求:需要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③说明: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并不矛盾。可比性:①定义: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具有两层含义,a.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纵向可比);b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横向可比)。实质重于形式:①定义:是指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②具体情形:a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核算;b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不作为自有固定资产核算;c售后回购不能确认销售收入;d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的,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重要性:①定义: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谨慎性:①定义: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及时性:①定义:是指要求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1.1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要素①.定义: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②分类:按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③说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侧重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资产:①定义: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②特征:a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b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c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③确认条件:a.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b.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负债:①定义: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②特征:a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b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c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③确认条件:a.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b.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可靠计量。所有者权益:①定义: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②说明:也称股东权益,是所有者对资产的剩余索取权,既反映了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有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③来源构成:包括所有者投入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称为留存收益。④确认条件:须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收入:①定义: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②特征:a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b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c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③确认条件:a与该收入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B经济利益流入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C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利润:①定义: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通常情况下,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提升。②来源构成:包括收入减去费用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③确认条件:利润的确认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1.2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①定义: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第二章金融资产2.1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2金融资产转移金融资产1.定义:属于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项、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和金融衍生工具形成的资产等。2.要求:需要在初始确认时,分成以下4类:a.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b.持有至到期投资;c.贷款和应收款项;d.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1.定义: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2.内容:包括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3.特征:①该金融资产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②企业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③企业有能力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摊余成本1.定义: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者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贷款和应收款项1.定义:是指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比如,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但又不限于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2.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相比,主要差别在于:前者不是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金融资产,而且受限较少。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1.定义: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①贷款和应收款项;②持有至到期投资;③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特点: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3.举例: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有报价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金融资产的转移1.定义:是指企业(转出方)将金融资产让与或交付给该金融资产发行方以外的另一方(转入方)。2.举例: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商业票据向银行贴现等3.两种情形:①将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权利转移给另一方;②将金融资产转移给另一方,但保留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权利,并承担将收取的现金流量支付给最终收款方的义务。第三章存货3.1存货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法个别计价法存货1.定义: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2.特征: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不论是否可供直接出售,如企业的产成品、商品等。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出售,如原材料等。3.内容: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等。4.确认条件:①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可以采用①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②移动加权平均法;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的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③月末一次加权法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成本)/(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④个别计价法;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和实物流转相一致,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3.2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1.定义: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2.基本特征:①前提是企业在进行日常活动;②可变现净值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而不是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③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构成不同3.考虑的因素:①应当以确凿的证据为基础;②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③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第四章长期股权投资4.1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1.定义:包括以下内容:①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②投资企业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③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④投资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4.2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成本法:1.定义:是指投资按成本计价的方法。2.适用情况:①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②投资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3.核算方法: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成本增加长期
本文标题:会计学知识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2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