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挑战与建议
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挑战与建议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论断,凸显出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教育领域里,教育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在新时代的迭变和升级,是教育信息化演变的高级阶段,是顺应数字时代潮流推动教育深化变革与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现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动力和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这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教育数字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本文通过回顾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数字化的历史演变进程,分析发展特点,总结历史成就,厘清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现状,分析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以期把握其基本规律和发展态势,为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出建议。一、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一)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数字化发展概况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抉择。自21世纪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数字化发展规划,整体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1.教育数字化基础建设驱动阶段(2000—2011年)2002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我国教育数字化发展已进入新阶段。该规划指出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该阶段教育数字化发展主要内容包括重大工程建设、数字化平台和资源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教育政务数字化建设、产业和标准体系建设等。具体表现为:在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建设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CEBsat)等延伸和扩展工程,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和各级各类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在数字化平台和资源体系建设方面,建立开放式数字化平台,开发各类数字教学资源等;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实施信息技术普及教育,开展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等;在教育政务数字化建设方面,推进建设教育办公信息网、教育业务资源库等;在产业和标准体系建设方面,鼓励多种资本参与数字化产业建设,规范数字化国家标准体系和推广行为等。历经十年的基础建设驱动发展,为我国教育数字化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的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体系已初具规模。2.教育数字化应用驱动阶段(2012—2017年)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立应用驱动的工作方针,开启我国教育数字化应用驱动阶段。以应用驱动为导向,“三通两平台”工程全面开展,教育数字化进入资源与环境的共享与应用阶段。该阶段教育数字化发展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化资源应用、学校数字化应用能力构建、师生数字化能力提升等。具体表现为:在数字资源应用方面,推动各类数字资源平台应用,促进数字资源的可获得性、覆盖面和应用水平,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持续发展;在学校数字化应用能力构建方面,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智能化学习环境,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差异化教学,鼓励发展式评价,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师生数字化能力提升方面,鼓励学生运用数字技术开展自主、合作等多样化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数字技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加大教师数字技术技能培训,养成其运用技术变革教学模式、开展网上教研和科研的习惯。经过五年应用驱动发展,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逐渐走向融合,形成了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广泛用的局面,逐步形成了在应用中发展、在应用中提升的态势。3.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阶段(2018年以后)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确立了融合创新的基本原则,标志着我国教育数字化迈向智能时代的新征程,“创新”成为该阶段的关键词。创新发展阶段,将教育数字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力量,以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为抓手,通过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促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激发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引发教育系统变革,重构教育生态系统。该阶段,以“育人”为中心,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数字化的创新发展。《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确立了到2022年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和“三个转变”的基本目标。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实现普及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构建一体化“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赋能,构建新时代智慧教育新生态。明确了八大行动计划,运用智能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2022年,教育部将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列入年度重点工作,标志着我国教育已进入数字化转型阶段。(二)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数字化发展特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数字化发展道路,并且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数字化发展特点。第一,统筹协调、系统推进。教育数字化的进程是一个统筹协调、系统推进的过程。为保障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连续性,我国教育数字化由政府主导,进行“自上而下”的系统推进。国家统筹做好教育数字化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实际,鼓励多主体参与,加强督导与评估,提升教育数字化建设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第二,素养为先、育人为本。教育数字化注重素养为先、育人为本。加强教师培训,推动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着力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普及数字教育,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学习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终身学习服务,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第三,应用驱动、融合创新。教育数字化的进程呈现出技术与教育走向融合、进阶发展的态势。我国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历程,首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参与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边缘参与者”。其后,数字技术全方位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实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应用。再之,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双向融合”,支持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教育治理体系重构等,最终形成全方位、沉浸式智慧教育生态系统,实现泛在的、个体化、终身教育新模式。第四,加强保障、高效落实。教育数字化发展呈现出保障有力、高效落实的格局。建立目标考核、督导促进等制度机制;通过先试点再推广,逐步推动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教育数字化,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环境;国家机构、企业、科研单位、社会力量等全方位参与,形成教育数字化发展合力等,有力促进了教育数字化的健康发展。(三)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数字化发展主要成就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教育数字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发展成就,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教育数字化发展道路。一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学校层面数字化建设加快升级,数字化基础环境明显改善,数字化基础支撑能力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23年2月,全国所有中小学都已接入互联网,99.5%学校有多媒体教室,建成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二是优质数字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数字资源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有效弥合“教育数字鸿沟”。2022年3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该平台提供丰富而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育资源供给模式。截至2022年3月29日,平台上基础教育资源总量已达28052条,职业教育教师自建课程超17.8万门,高等教育慕课数量已超5.25万门。三是数字化对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作用大幅提升。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创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模式,构建起数字化、网络化教学新形态;智慧课堂等数字技术助力课堂教学变革,构建起泛在、个性化学习新环境。截至2019年底,全国城乡学校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教学的教师平均比例达到78.21%。四是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不断提升。通过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教师数字素养明显提升。2022年8月31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暑期教师研修”专题结束,共有1313万名教师进行注册学习,约占全国各级各类专任教师数的71.2%。通过普及数字教育,学生数字技术运用能力和习惯逐渐形成,数字素养显著提升。五是教育数字化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提升了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了以数字技术引领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双减”效果显著,截至2022年3月1日,日均浏览量达2922万人次,比“双减”前增加了24倍。六是教育数字化国际影响力大幅增强。我国教育数字化在国际的影响力显著增强,在世界教育数字化发展道路上由“跟跑”“并跑”向“领跑”方向前进,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国际教育数字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2023年2月13日和14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充分彰显了我国教育数字化国际影响力。二、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新一代技术革新和产业革命引领经济社会各领域持续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教育领域也概莫能外。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主要方向和重要载体。后疫情时代,疫情的冲击和数字技术飞速迭代的叠加,加速了教育迈向数字化的进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以及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给教育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也使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巨大挑战。(一)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亟需教育数字化转型新时代我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倒逼教育数字化转型。首先,目前我国教育发展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教育的需求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迫切需要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其次,新一代数字技术和经济数字化转型迫切需要教育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以应对未来国际竞争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当前我国产学研的完全融合还需进一步加强,所培养的人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尚未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存在数字经济人才供需不平衡等现象。(二)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数字鸿沟仍然存在疫情时期,在线教育和数字技术为师生应对疫情提供有力的对策和保障,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当前我国教育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如数字化基础设施均衡和在线网络质量问题、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公平分享问题,以及东西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数字技术发展也还存在不均衡现象,资源和环境的数字鸿沟在某些地区还依然存在。此外,公民数字素养鸿沟现象也还时有存在。例如,教师数字化教学素养和学生数字化学习素养问题、数字技术专业人才缺口问题、终身教育体系中数字能力教育不足问题以及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亟待提升问题等。因此,消除数字壁垒,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数字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挑战。(三)教育数字化转型认识和理念有待进一步深化当前仍然存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有待完善的现象,未能在教育理念、教育组织形态、教学理念和文化、课程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形式等方面开展系统性、结构性的数字化变革。此外,教育数字化转型也还存在着理念认识不深、理论研究不够的现象。首先,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意识有待深化,尚未具备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和大数据改变传统教学内容与方式,实现数字思维引领教育教学转型的意识。例如,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及引领教育现代化作用的理念认识还不深、顶层设计还不够,尚缺少系统的方法论引领,也还缺少转型成功的丰富典型经验,转型的效益也还不十分明显等。其次,数字化转型给教育带来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在线教育收集了师生教育教学的海量数据,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教育伦理问题可能引发担忧。再次,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需进行深入解读。数字化转型存在“变”与“不变”的统一。“变”的是数字化形式,即数字化技术赋能教育,完善数字教育新基建,建设智能化学习环境,构建适合大规模个性化教育的新生态。“不变”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服务理念,技术不能简单地代替教师的角色。(四)尚缺乏完善的数字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化时代教育变革的牵引力量,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而我国当前与数
本文标题: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挑战与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305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