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最新5篇】
关于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最新5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关于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最新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工作也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和目标。但是,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各方凝聚共识、集合力量、奋力攻坚。一、存在的问题(一)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乌海市以工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城市,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较低,自1976年建市以来,除1986年、1988年和1990年外,第一产业占比均未超过5%。其中2010年至2016年,第一产业占比均小于1%。从第一产业增加情况看,乌海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平稳,2012年至2016年平均为亿元,2016年达到亿元(2017年数据暂未公布)。从投资完成情况看,虽然乌海市2017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高,同比增长%,但总量仅完成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小。(二)农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建设规划相对落后。一是水、电、暖、路等基础设施是按照自然村标准建设,导致天然气、排污管网、供暖、供水、公共厕所、垃圾清运等公共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二是与城区相比,农区交通、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三是农区在房屋修建、乡村企业选址等方面缺乏前瞻性,整体规划存在不足。(三)“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乌海市农业产业工人、科技人才队伍以及农业部门工作队伍存在人员老化、科技力量薄弱等问题。与此同时,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新技术推广、农产品宣传及法律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二、对策建议(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牧区公路网络,加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管理维护。围绕蓄水、保水、节水的目标,建设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根据地下水资源条件,有步骤地开发地下水资源,完善现有灌区节水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施农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农区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重点开展“清脏、治乱、增绿”三项行动。(二)创新科技推广机制和服务手段。积极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努力在农区建设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乡村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积极支持农牧科科技户发展。支持农牧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鼓励各类科技人才到生产一线服务和创业。加大统筹协调,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和增强天气科技应用水平,提高空中云水资源开发能力。(三)培养新型农民。结合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开展实用型技术培训,生产管理培训,注重提高农牧民市场意识、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推动高等学校、可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技术合作,加强市场研究,根据市场需求共同确定技术研发鲜明,并努力将取得的科技成果直接用于农业生产。(四)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验、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整合信息资源和网络平台,为农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着力培育发展智慧农业产业。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体系及网络平台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扶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五)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立足地域优势,完善规划体系,切实落实各项政策,推进特色葡萄(酒)产业发展。努力提高供给水平,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协调推进农业循环发展,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发展。推进土地流转,支持农牧业合作社实现集约化生产。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第二篇】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保障能力弱。西吉县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比低。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62亿元,人均万元,占宁夏全区人均万元的%,占全国人均万元的%;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占财政支出亿元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1元,占全区人均10738元的%,占全国人均25974元的%。财力弱,社会财富总量小,办大事、攻难题缺乏经济实力。自然条件差,雨养农业占比重。县域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基础薄弱,全县242万亩耕地中可灌面积仅占%,水平梯田占%,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状况尚未根本转变,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任务长期而艰巨。农业结构不优,产业体系不健全。全县种植业区域布局科学规划引导不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不突出,结构欠优化,粮经饲比例失调;农业内部结构倚重依轻,种植业占比偏重,养殖业占比偏轻,林业经济稀少;一二三产业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农业接二连三发力点不多,动力不强,造成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少。农业装备科技薄弱,生产体系落后。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和国家、自治区大力支持,全县农业机械装备和科技支撑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和农业现代化要求还相差甚远。种养殖标准不高、产量低、成本高,农产品加工企业少,科技含量低,深加工短缺,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原因塑就了西吉县落后的农业生产体系,是实现农业强身健体提质增效,推进产业兴旺最大的制约。提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强,农村治理待提升。一些村级组织班子不健全,党支部核心领导作用发挥欠缺,工作支差应付,“软”、“推”、“磨”现象严重,缺乏生机和活力;一些村级组织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政策文化素质偏低,凭老经验、老方法办事,领导力、号召力、执行力、落实力偏弱;一些村级班子成员作风不实,服务群众意识不强,群众基础差;一些村庄宗族、家族势力抬头,搬弄是非,干扰民主选举,影响村规民约实施,影响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乡村治理有效提升。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县情民情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瓶颈、短板、弱项,靶向施策,破题解难,趟出路子,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农业农村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推进农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要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崛起推进马铃薯、草畜、特色蔬菜、杂粮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点。马铃薯产业要坚持走“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生产、主食开发”四薯并进的路子,进一步提升脱毒种薯生产、优质商品薯种植、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快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草畜产业要坚持走家家种草、户户养畜,小群体、大规模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并重的路子,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技术支撑,推进草畜产业扩量提质。特色蔬菜要以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为保障,坚持果菜和叶菜并重、设施和露地并建的思路,发挥好气候冷凉,生产环境清洁优良优势,算好北菜南下时间差,打好市场空挡牌,提升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小杂粮产业要把传统种植优势和新品种、新技术结合起来,推进标准化种植,加大精细化加工和差异化营销工作力度,实现小杂粮,大产业,高效益。推进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要认真实施好“农村电子商务筑梦行动”计划和“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计划,借助“互联网+农村扶贫电子商务”平台,构建多元、开放、规范、诚信的电子商务网络和物流服务体系,提升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水平,力推农民网上开店创业,扩大西吉县马铃薯、西芹、小杂粮、牛羊肉等特色优质产品网上销售,实现线上、线下齐发力,实体、虚拟同驱动。推进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发农业休闲、康养、采摘、教育、传承、旅游功能,选择自然资源、交通基础条件较好的乡村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精准打造一批乡村生态旅游示范点、示范片区,突出“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打造,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红色旅游产品、手工刺绣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大力促进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增强农业发展新动能改革创新是优化农业农村资源要素配置,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农村“放管服”改革,加快完善便民服务事项流程再塑,推进农村“不见面”审批规范运行,为农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方便群众同时,增强政策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加快农村宅基地证和房屋产权证“两证合一”工作进度,规范工作程序,盘活农村房产资源,丰富农民财产权;全面开展并高质量完成村集体清产核资工作,摸清村集体各类资源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种类规模,依据政策赋予相应权能,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农村集体股份权能改革,推动农村资源资产向资本转化,推进农民向股民转变,实现农业农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发展质量提升。推进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以壮大发展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提升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能力和带动能力。要引导和强化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与其他农户构建利益共同体,为其他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农机作业、优良品种推广、测土配肥、统防统治、农产品销售等社会化服务,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经营模式创新,促使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能人真正起到领富、带富、推富的作用,拓宽农民致富路。加强新型农民队伍建设构建广覆盖的农民培训就业服务体系,围绕农时季节和农民需求,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农业技术应用能力。努力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和“大能人”,使他们成为带头创业致富、带领农民增收的生力军,强化新型农民队伍建设,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提升生态宜居水平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以实施“农业绿色发展”行动为引领,全面压实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全面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认真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计划,以点带面推进畜禽粪污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加大残膜回收治理力度,力争农用残膜回收率和加工利用率达到90%以上,基本解决困扰农村的白色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难题,加快实现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以有机、绿色、健康为目标拓宽农业功能,提升农业价值,为农业绿色发展、永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大力推进农村生态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掀起新一轮全民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热潮,重点推进乡村路边、水边、房边绿化美化;坚持不懈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封山育林工程建设,实施好精准造林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把所有天然林纳入保护范围,巩固提升封山禁牧成果,进一步做好农村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围绕一树、一果、一花、一草,强化村庄、庭院生态林业建设水平,实现乡村庭院四季花果飘香,打造生态宜居的家园。努力破解农村生态环保难题聚焦群众反映的突出环保问题,要以整治河道采砂、排污、倾倒垃圾、废弃农膜塑料秸秆焚烧、病死畜禽乱扔乱埋、柴草杂物乱推乱放等影响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教育引导、处罚惩戒并举的办法,打响农村生态环境保卫战役,集中开展整治修复行动,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果。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用能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要让群众满意度、幸福感更加殷实。推进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群众文明程度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保障。创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对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意义重大。坚持不懈加强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以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为抓手,加强对农村婚嫁丧葬、人情交往等文化习俗的正面引导,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引导群众远离黄赌毒、破除陈规陋习、树
本文标题:关于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最新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391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