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3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3篇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实习总结:就是实习完成后进行的整体性总结和概括。在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是如何克服的。总结自己获得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是网友给分享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3篇”,希望能够帮到你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1一、实习目的1.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2.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3.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二、实习内容1.简介: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2.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实习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1石菊花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2石笋、石钟乳、石柱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3石幔帘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4边石坝在洞底出现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坝一样高为几厘米至几十厘米的垄岗状地貌,这就是边石坝。它是由渗透水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的.4.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三、实习总结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2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地貌学考察地点:新铺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桥龙宫格凸河考察时间:年10月28日——31日考察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2,使学生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考察内容:(一),区域地貌观测实习1,认识安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2,通过对地形图地貌的判读,观察安顺地貌的分布规律。3,认识地貌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4,初步分析地貌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二),北盘江河流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河流侵蚀地貌特征。2,观测河流阶地地貌特征。3,观测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征。4,观测河流干流交汇处的地貌特征。(三),喀斯特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2,观测地下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3,观测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实习心得:通过者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学们不仅讷讷挂钩亲自动手来操作实验,而且还置身于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之中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得到了联接,补充了我们平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空缺。其次,通过这样的考察,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管杂实习前和考察后,我们的同学都认真的投入到准备资料和收集数据成果的过程中,学习气氛更加浓厚。第三,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够互相帮助,而且还能在考察,实验中互相协作,这使得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增强,集体感更加强烈,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好的帮助。水文学沿贯城河考察:地点:玉碗村污水处理厂宁谷水温:15.05度15.73度15.64度ph值:888透明度:22.2厘米28厘米26厘米经过分析此水为劣五类水,造成贯城河污染的原因有:(1)大气降水(2)农田排水(3)城市生活污水(4)工业废水(5)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淋溶水龙宫风景区测水深:用一根绳子吊一个大石头沉入水流底部,然后读取数据测透明度:先套上盘子再吊上石头沉入水中直到看不到盘子为止第7小组测量结果:水深2米,透明度1.17米实习心得:通过者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学们不仅讷讷挂钩亲自动手来操作实验,而且还置身于不同的水文条件之中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得到了联接,补充了我们平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空缺。其次,通过这样的考察,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管杂实习前和考察后,我们的同学都认真的投入到准备资料和收集数据成果的过程中,学习气氛更加浓厚。第三,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够互相帮助,而且还能在考察,实验中互相协作,这使得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增强,集体感更加强烈,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好的帮助地质学实习地点:关岭国家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试验方法:罗盘的使用方法罗盘的使用主要是中央的磁针,天池外的内盘是钢制的,天池底色一般是白色的,底部划有一红色直线,有一端是有两个红点在红线的左右,红线是以南北定位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年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习,把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地理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地理科学研究打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习的主要目的具体为: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4.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二.实习任务和要求(一)实习任务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野外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的了解。(二)实习要求1.实习前要熟悉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区域情况,做好相关知识准备2.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团结互助,注意安全3.实习时要认真听讲,勤于观察分析,作好实习笔记4.实习结束后每位同学要结合专业知识和自身体会,提交实习报告。5.实习后要把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理念贯穿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三.实习时间和路线地点时间:8月29日—9月3日路线地点:幕府山——燕子矶汤泉湖——阳山碑材火石峰——棒槌山黄山六合方山南采场四.实习内容南京地质地貌概况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它全长约100余公里,标高一般为100——200米,少数山峰超过300米。如钟山、孔山等。这里地层出露齐全,构造变形程度中等,构造现象清楚典型,岩浆岩、火山岩类众多且出露广泛。实习路线一:幕府山——燕子矶实习内容:1.观察沿江南岸呈直线状延伸的悬崖峭壁,断层三角面地貌及断层崖壁上的擦痕,构造岩等特征。2.观察幕府山小背斜。3.观察燕子矶地貌特征。4.观察白垩纪上统浦口组岩性特征。5.观察生物风化和化学风化现象。幕府山地区位于南京北郊,频临长江,本区发育有自震旦系上统至下中三叠统地层。地层:1.震旦系灯影组。灰,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产有藻类化石.2.寒武纪下统幕府山组。岩性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浅灰,灰白色硅质页岩,黑色含碳质页岩为主,夹有石煤层;上部以浅灰,粉红及黄褐色中厚层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3.白垩纪上统浦口组。为棕红色,灰红色砂砾岩夹棕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实习路线二:汤泉湖——阳山碑材实习内容:1.观察本区志留系,泥盆系岩性及其特征,并根据岩性特征及其所含古生物化石分析古地理沉积环境。2.观察大石碑断层。3.观察大石碑周围的地貌,分析其与构造,地层之间的关系。地层:1.奥陶系下奥陶统——昆山组主要岩性:上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灰岩,夹薄层灰岩,中部为深灰至灰黑色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夹少量球粒灰岩,有时含少量石条带或结核,下部为灰至浅灰色厚层灰质白云岩,与灰质互层,局部含石结核。在此地区溶洞较为发育,侵蚀严重。如燕子矶三台洞。三台洞同燕子矶附近沿江的头台洞,二台洞一样,发育在震旦系灯影组白云质灰岩中,溶洞大致分为三层,是地下水溶蚀的结果。2.志留系1.上中志留系——坟头群主要岩性:灰黄、褐黄色粉砂岩、砂质页岩及砂岩,岩相为海相,主要在汤山地区。泥盆系上泥盆统——五通组岩性:上部为黄褐色薄层细粒砂岩,夹粉砂岩,有时还夹白色粘土岩,局部含煤线。中部灰白色厚层石英砂岩,下部为灰白色粗粒含砾石英砂岩。代表地区汤山北坡。从这里还可以看到五通组的中上部。中部为细粒石英砂岩,上部石英砂岩夹页岩。该地区主要以石英砂岩为主。3.石炭系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岩性:杂色砂页岩及泥岩。层面波纹构造。海陆过渡相,主要在汤山北坡。中石炭纪——黄龙组岩性:浅灰略带肉红色的纯质灰岩。岩层致密,底部为浅灰色白云岩,含肉红色结核。主要在汤山北坡背斜倾伏端下山处。4.二叠系下二叠统——栖霞组岩性:上部灰黑色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下部为灰黑色含沥青灰岩。代表地区大石碑北壁断层实习路线三:火石峰——棒槌山实习内容:1.观察本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岩性特征,根据其岩性特征等分析其古地理沉积环境。2.观察火石峰背斜,测量各要素产状。3.观察棒槌山三叠系青龙群地层及岩性。地层:1.泥盆系上统五通组下段:灰黄,灰白色厚层粗粒石英砂岩,石英岩状砂岩夹绿色页岩。上段:灰白,灰黄,灰黑色石英细砂岩,页岩,泥质粉砂岩夹黏土岩,含铁砂岩,炭质泥岩。2.石炭系下统金陵组岩性比较稳定,下部为黄褐色铁质粉砂岩,含铁石英砂岩,页岩:上部为灰黑色结晶
本文标题: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442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