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10的认识课件【范例5篇】
10的认识课件【范例5篇】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学生反应可以帮助教师定位课堂的优势和劣势。下面是三一刀客的编辑为您分享的“10的认识课件【范例5篇】”,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10的认识课件【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合作交流中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的分与合。2、情感目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3、技能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和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和教学思想。二、教学用具:课件(情境故事、主题图、10的写法、尺子、计数器、练习题)、10个乒乓球、每生10根小棒、10个头饰。三、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1、故事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关于“数字”娃娃的故事,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课件出示)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去郊游,“9”最大当了队长,于是它就骄傲起来了,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它看到“0”最小,站在队伍最前面,就走过去,神气地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我比起来,你真是太渺小了。”0听了非常难过,伤心极了。“1”听了以后打抱不平,它走到“9”的身边,很有礼貌地对“9”说:“不对,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大呢!”“9”听了非常惊讶。2、提问:小朋友们,数字娃娃“1和0”站在一起是几呢?“1”说他和“0”组合起来比9还大了,是不是这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二)探究学习1、学习主题图:老师这里有一副图,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是几呢?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①同桌同学互相交流。②指名回答:你发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10只白鸽。生:草地上有9个小朋友和一位老师,一共有10个人。③指名学生带着同学数。2、摆一摆:小朋友们10个人你会数了,那10根小棒你能摆出来吗?学生摆小棒。提问:你是怎么摆的?(一根一根地摆,两根两根地摆,五根五根地摆)3、举例:小朋友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事物是与10有关的,你能用10来说一句话吗?4、指导写10: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10,还要会写它,翻开数学书65页,自己学习10的写法。提问:谁来说说10要怎样写呢?应注意什么问题呢?指名回答并出示10的写法课件。强调:先写1再写0,左边写1,右边写0,占两个日字格,1和0不能分开。然后在小方格本上写5个10,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作业并评价。认识10以内数序和大小。①小朋友们,数字娃娃从那次吵架以后,再也不吵架了。因为他们明白了,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你们看,他们又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我们走来了。(教师出示尺子的课件)②提问: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从小到大)让我们大声地读出来,再从大到小读一遍。③提问:小朋友们这把尺子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尺子有什么不同呢?(多了一个10)10是排在哪里呢?(9的后面)数的顺序不但可以在尺子上表示,还可以在直线上表示(把尺子抽象成直线)你能填出()的数吗?0123()4()78()()④提问:我们知道了9和10在直线上的位置,那在计数器上又该怎样表示呢?出示9颗数珠,齐数。提问:这表示几呢?那10要怎样表示呢?⑤9和10的大小关系,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吗?(板书910、109”齐读)你知道了9和10的大小关系,那你现在能说说数字娃娃“1”说的对吗?为什么?进行思想教育:说得真好,那么我们能不能像“9”开始那样看不起别人?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不能瞧不起别人,要学会尊重人。⑥刚才我们用10颗数珠表示10,现在你能用数珠说说第10和10有什么不同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了,你能做出这道题吗?练习:一共有()个,从左数起在第()个,把右边的10个图形圈起来。指名回答,并评价。小朋友们,你们学得非常认真,我们来放轻松一下,老师想和你们玩个游戏。6、学习10的分成①老师这里有一些乒乓球,请一个小朋友随便抓一把,老师能猜出他抓了几个?谁想来试试。(请两个同学抓猜,老师猜。)老师聪不聪明?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猜出来呢?其实盒里一共有10个乒乓球,老师是根据10的分成想出来的,如果你们学了10的分成一定也能猜出来的,想不想学10的分成?②那现在就请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分成两份,看10可以分成几和几?③指名上台展示:学生一边分一边说。教师板书。提问:当你看到10分成9和1与10分成1和9时,你想说什么?④引导学生有次序地写在数学书的第65页,写完后自己自由地读一读。⑤质疑:对于10的分成,你还没有不懂的问题?生:老师10可不可以分成10和0?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谁能解答这个问题?生:因为把10分成10和0,一边分10根,一边0根,那只分成了一份,没分成两份,所以不可以这样分。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先教师示范老师说“我出3”,学生说“我出7,3和7组成10”。然后同桌互相一边出手指、拍手,一边说。(三)反馈练习课件出示:1、2、3题,你能填出来吗?(四)课堂小结小朋友们,你今天学得开心吗?你学会了什么?(五)娱乐游戏找朋友:小朋友们,我们现在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老师拿出头饰)先听老师讲清楚游戏的规则:你要找到能和你组成10的朋友。先“1”走向讲台说:“我是1,我的朋友在哪里?”,“1”的朋友是谁啊?然后“9”边走向讲台边说:“我是9,你的朋友在这里。”走到一起后击掌说:“yeah!”。接着“2”上来。找完之后提问:小朋友们他们的朋友都找对了吗?掌声表扬。提问:小朋友们,你还有什么疑问吗?生:老师我认为,1、3、和6也应该是好朋友?把这三个同学叫到一起,同学们看看,1和3组成几?那4和6又组了几?那你们同不同意他们也组成好朋友呢?最后全班唱《找朋友》。10的认识课件【第二篇】一、学目的:6---10的认识是儿童已经认识了0—5之后教学的,是建立在0—5认识的基础上的,教材安了排了5个例题,编排的目的是先感受再感知、认识、掌握、应用6---10。在对6—10有一定的了解后复习1—10的认识,根椐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如下:一、知识目标:在知识目标方面主要让学生认识6—10,认识几和第几。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学生的看、说、摆、议等活动,使学生能正确书写、体会6—10,能应用6—10到生活中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6—10,使学生体会学是为了能用天生活中去,在用中又能学习。二、学重点、难点: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先让学生认识、书写6—10,知道几和第几,能说出10以内数的组成。纵观这几个目的,我们不难发现,6---10的认识、书写已在幼儿园学过,但我们农村学校学生难写好,读好。数的组成和基数、序数,对学生来难以理解,因此,我把本课的重点设为:能正确读写6—10各数,难点:基数、序数的理解。三、教法、学法设想本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学生生活,在生活中学,学以致用。辅助各各手段完成教学目的,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讲解法。2演示法。3引导法。4谈话法。学法:动手摆、动嘴说、动手写、划、比、分。四、教学过程:根椐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设计以下几个教学过程:(一)、活动游戏,引入课题。首先让儿童感到随着计数的需要,5以内的数是远远不够用的,这就需要用到更多、更大的数。(二)、动口数数,感知新知。《6—10的认识》对学生来说已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已能认识6—10各数,因此,引导用原来学过的来解决生活问题,这是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先引导教学例1、例25,在教学例1、例2时,重点指导学生数物体,数数,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说个数。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三)、动手操作,学习新知通过上面的数,用6---10各数,学生从6—10各数有了一个感性认识为学生写打下了一定基础,写是学生对各数的形象记忆,教学例3时,重点指导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并指导只占“田字格”半格,10占全格,这为认识一位数和两位数打下基础。(四)、巩固活动,应用新知。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让同学互相说数,互相找数的相应物体。互相说数,互相写数。五、板书设计:(略)10的认识课件【第三篇】教学要求:(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认、读、写0-10各数,会用0-10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0-10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数是数出来的,学写数字,会用0-10的数字表示事物的个数,建立数感。教学难点:理解数是数出来的,学写数字,会用0-10的数字表示事物的个数,建立数感。同时渗透对立的思想。教学课时9课时1.认识15的数教学要求:(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认、读、写1-5各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能认读写1―5各数。教学难点: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你喜欢去动物园吗?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去参观动物园好吗?二、探究新知1.随着教师的引导,出示课件或挂图(动物园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图中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互相说一说。自学10-11页教师:刚才大家把你从图中看到的.和想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现在谁能大声告诉全班同学。学生交流:天空中飘着白云,小鸟在飞翔,地上有几棵大树,熊猫在大树下吹口琴,猴子在爬树,小兔在玩跷跷板,花丛有各种颜色的花,河边有乌龟和小鸭,河里有金鱼、蝌蚪、荷叶10的认识课件【第四篇】一、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49~50页。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使同学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使同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思维能力目标:◆提高同学实践操作、观察比较、笼统概括和逻辑推断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使同学获得胜利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同学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探索圆锥体积方法和推导过程。四、教具准备:不同型号的圆柱、圆锥实物和容器若干套;水、沙、米、橡皮泥;多媒体课件一套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故事情景渗透转化上课伊始,师:你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多媒体屏幕显示画面)2、圆锥实物揭示课题①教师出示一筒米,师:将这筒米倒在桌上,会变成什么形状?(同学猜测后教师演示)②揭题:圆锥的体积③师:在这堂课上,你希望学到哪些知识呢?(生自主回答,确立学习目标)师:好,我们一起努力吧!(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直观引入直觉猜测①教师演示刨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②引导同学观察,并考虑:你觉得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体积之间有联系吗?你认为有什么联系?③教师鼓励同学大胆猜测。2、实验探索发现规律1小组讨论填写资料单,有顺序地领取资料领料单圆柱体容器圆锥体容器实验资料1号2号3号1号2号3号水沙米2小组合作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实验方法发现结果第一次实验第二次实验第三次实验结论:3汇报结果,实
本文标题:10的认识课件【范例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52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