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论文范例【通用5篇】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论文范例【通用5篇】【学习指导】这篇学习资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论文范例【通用5篇】”由三一刀客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收集,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论文【第一篇】从事林业工作30多年,陆奇勇始终关注着自然界里濒危的野生动植物,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跋涉在通道侗乡的群山峻岭、河湖溪流,只为发现和守护大自然里那些宝贵的生灵,让其自由繁衍生存。进入21世纪,时任通道县林业局分管资源的副局长陆奇勇,全身心投入到林业资源的调查和保护中。从2003年至2018年,他先后开展了苔藓植物多样性调查、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珍稀濒危动植物调查,以及万佛山丹霞地貌区湿地植被特征的研究。在县内首次发现了;湖南报春;等珍稀植物,观测到;白颈长尾雉;等珍稀鸟类动物,拍摄到100多张野生动物栖息生活和珍稀濒危植物的珍贵照片,为野生动植物监测保护和种群数量的扩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向外界展现了通道鲜为人知的野生动植物奇观。通道地处湘桂黔三省交界,为长珠水系分水界,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湖南省生物多样性最热点的地区之一。陆奇勇认为,通道这块土地除了栖息大量的野生动物外,还应该有许许多多的濒危珍稀植物。2013年他组织开展野生动物普查,2014年又开展濒危珍稀植物种类普查。普查期间,他和队员们一道,足迹踏遍崇山峻岭,用艰辛的努力换来丰硕的成果:查实县内有高等植物251科981属2589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5种、二级保护的25种、湖南省重点保护的48种和兰科全科(62种),列入国家濒危保护的42种;有动物31目93科263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1种,二级保护的26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的25种,列入国家濒危保护的16种。2014年,年已50的陆奇勇以超前的思维和长远的眼光,把生态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理念融合到乡村建设中。在一次班子会上,他大胆提出建立;湖南通道玉带河湿地公园;的设想。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说他没事找事,有人说他想出风头,各种各样的话铺天而来,一时使他陷入进退两难之中。但有幸的是他的设想得到许多有识之士和县里主要领导的支持。于是,几经周折和努力,;湖南省通道玉带河湿地公园;终于经国家批准创建。2014年7月,通道在玉带河湿地公园内建起第一个鸟类监测保护站,正式启动种群物种拯救保护。陆奇勇主动承担起《湖南通道玉带河湿地公园鸟类监测手册》的编辑工作,并积极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联系,合作开展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工作。湿地公园创建最核心工作是对物种的保护。为了做好监测保护工作,他和团队通过访谈,结合鸟类主要的生境类型和频繁活动区,在湿地公园及邻近区域共设置鸟类监测带17条、监测样点22个。野外监测从2017年10月开始,他和他的团队每天早早进入监测点,蹲点守候观测。为了完整记录某些鸟类的生活习性,无论春雨炎夏,还是秋凉冬寒,他们几乎踏遍了园内1500多公顷的土地和水域及周边一些地段,坚持蹲守在树丛下隐蔽监测,按了近万次相机快门,终于拍摄到各种鸟类及野生动物生活习性图片和珍稀植物图片,为记录、研究、宣传通道乃至更广区域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提供了大量珍贵资料。在监测期间,他每天与鸟类近距离接触,早已建立了一种人与动物特殊的情感。他视这些鸟类为朋友,时刻用心去保护这些幼小的生灵。一次,一只受伤的猴面鹰掉落一农户房前,陆奇勇得知此事立即带领森保站工作人员来到现场,捧起这只猴面鹰仔细查看,发现一翅骨折,便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入笼子里。经过两个多月的敷药治疗,猴面鹰再次飞进了大自然的怀抱,陆奇勇欣慰地笑了。近年来,陆奇勇和他的团队在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形式多样地开展了一系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活动,通过图片展览、文艺演出、发放宣传手册、湿地知识进校园等形式,把法制意识、环保意识和自然保护意识输送到千家万户和每个公民的心中。他们精心制作的《绿色通道》上传到微信平台后,点击率高居不下,深受人们喜爱。莽莽苍山、涓涓湿地中深藏的许多稀有植物和动物,需要人类去爱护它、保护它。野外巡护是自然保护的工作重心。2015年,县里成立了野外义务巡护队,还聘请了500多名护林员专门对全县约5万公顷生态公益林巡山管护。陆奇勇十分关心巡护队和护林员的日常工作,常常深入管护区与巡护员交流,提出对巡护工作的建议。为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他起草了《湖南通道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完善了《护林员工作职责》,使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进一步量化。逶迤的山岭上,静静的玉带河畔,那些巡护人的身影,是侗乡大地上万物苍生的守护者。山因他们而苍翠,水因他们而清澈。在《护林员工作职责》里严格规定,护林员每月必须完成20次野外巡护任务。湿地巡护员在陆奇勇带领下每月对重点、敏感区域进行不定期的深度巡护。从创建湿地公园起,陆奇勇深入保护区巡护和监测就有200多天。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现在的通道水清物丰,百鸟飞翔,山河秀美,景色如画。由于挚爱及长期从事生态保护工作,陆奇勇得到群众的好评和上级的认可。近年来,他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湖南省绿化委员会、省人事厅等单位授予全国;科技服务先进个人;,省级;绿化先进个人;并记一等功,被怀化市人民政府记二等功,被通道县人民政府记三等功。如今,陸奇勇已退居二线,但他退职不退岗。他常说:;选择了自然保护事业,就注定要与高山河流为伴,人活得充实,人生才有意义。;为了通道侗乡的青山绿水,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注定会坚持,陆奇勇表示,要永远当好自然物种的守护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论文【第二篇】摘要:古诗词是人类文化的精髓,本文旨在通过古诗词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描写,探索古诗词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奥妙,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为人类搭建理想的精神家园。关键词:古诗词自然天人合一【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0-0186-01古人认为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对天地自然充满虔诚的敬畏和感恩,从而心存善念,善待万物,以达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在中国古典的诗词中,诗人们以精炼的语言、和谐的氤氲完美地体现出古人对真理的追求,蕴含著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观照思索合深刻体验,使人在顺应自然中真正领悟合感受到美的意境。1.于自然中发现自然之趣大自然是中国古代诗人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留下了大量对大自然的歌颂和赞美的诗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宁馨恬静;;绿树村边和,青山郭外斜;之清新明丽,;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之活泼热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将水暖鸭先知;的生机活力;;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绮丽曼妙等等。在古代文人的笔下,自然和人、人和动物息息相关,是一个和谐共处的共同体,安然相处,互惠互利。这里似乎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绚丽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灵动温情的自然万物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从而使诗人自己消融在大自然的本真之美中了。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诗人对自然万物的细腻的发现、观察和领悟,借助于和谐的音律,创造了一种清幽明净、闲适自在、天人合一的境界。2.于自然中获得情感慰藉中国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在古代诗词中即为古代诗人们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人的生命合二为一。山水之美,一时间竟与诗人心灵相互感应,与诗人成了一对心神相契的至友,这时不是诗人流连山水,而是山水娱乐了诗人,仿佛山山水水也有了生命,有了感情,从而使诗人完全超脱于功力世俗之外,获得心灵的慰藉和超然。;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明月似乎是一个温柔多情、善解人意的使者,不辞万里带去自己对朋友的思念、担忧、同情。理想王国中的李白也是孤独的,于是他;举杯邀明月,对应成三人。;(《月下独酌》),此时的月亮是他的知音,能够理解他,所以无月的时候,他去赊月,;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他还将月看成亲人,想拥月入怀,;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花一草,一山一水在多情的诗人眼中,都拥有着丰富的情感和生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李白与敬亭山似乎是一对心心相印的知己,敬亭山懂得诗人所有志向才华抱负,也懂得清高孤傲的本性,在这份彼此的相知中,诗人的心灵找到了可以栖息的地方。辛弃疾在《贺新郎》中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更是把自己的激情全部倾注到了自然身上,人与青山互相观赏,互猜互解,互为知音,相互慰籍。简而言之,在与天地自然相往来中,自然因人而富有生命力,人因自然而不再孤独。自然与人在相依相偎中互相理解、互为知己,从而消解现实烦恼,实现;独而不独;之乐。3.于自然中寻觅人生哲理自然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有着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诗人在山水清音、草木枯荣中领悟自然法则和人生真谛,而自然万事万物也因此获得了与人类相对应的生机和生命意识。因此,在顺应自然,与道沉浮中,诗人获得自然的灵感,得到了心灵与生活的和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初入庐山胸中装满的是对庐山局部的认识,而遍游庐山后方看出庐山真面目,因此感慨身在此山反而不识山,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只有超越自身狭小和主观成见,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的真相和全貌。全诗道出的这一平凡的道理对我们认识任何事物都永远有指导意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一句在;无;和;有;之间道出了诗人在迷惘之际顿时豁然开朗,从而悟出了人生曲折入胜之谜;;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一句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是啊,新旧事物的交替更迭中蕴含着新生命的惊喜和希望。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与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由自然而及人,在自然规律的变化无定中领悟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至理,从而顺应自然,消弭遗憾。诗中哲理由景而发,反映出文人们在面对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时,将自然视为取之不竭的生命源泉,努力地才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漫步古代诗词的海洋中,我们欣赏着如花的风景,品味着悠远的意境,倾听灵魂身处的声音,让人陶醉无以自拔。;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古代文人们始终在以一种平等自然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亲近大自然,发现并理解大自然的美,是与人们的精神追求、生活追求息息相关的,自然与人类情感、道德操守、理想追求的共通之处使它成为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参考文献[1]张健.中国古代文学人与自然关系刍论[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王社良.略论古诗中自然与人的生命共感向生命共存的转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论文【第三篇】摘要:创设良好的户外环境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阐述了乡村幼儿教师要努力挖掘自然资源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价值,发挥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有特色的乡村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关键词:乡村幼儿园户外体育自然资源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225-01《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他要运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学生的活本领;。教师要努力挖掘自然资源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价值,发挥乡村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有特色的乡村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发展。1因势利导,创设优良的户外体育活动场所创设良好的户外环境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相较于城市而言,乡村有着天然的自然环境优势,要开展有特色的乡村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必须充分发挥自然环境资源的作用和优势,改善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场所,回归自然,释放孩子们的天性。依托自然资源,
本文标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论文范例【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52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