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JTT 860.8-2023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 第8部分:高模量剂
ICS93.080.20;75.140CCSP6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860.8—2023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8部分:高模量剂Modifierforasphaltmixture—Part8:Highmodulusadditive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2023-01-19发布2023-04-19实施目 次前言Ⅱ…………………………………………………………………………………………………………引言Ⅲ…………………………………………………………………………………………………………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技术要求2…………………………………………………………………………………………………5 试验方法3…………………………………………………………………………………………………6 检验规则5…………………………………………………………………………………………………7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7…………………………………………………………………………………附录A(规范性) 掺加聚烯烃类高模量剂的沥青结合料制备方法9………………………………………附录B(规范性) 掺加高模量剂的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10…………………………………附录C(规范性) 高模量剂的灰分含量试验方法11………………………………………………………附录D(规范性) 高模量剂的含水率试验方法12…………………………………………………………附录E(规范性) 微粒化天然沥青类高模量剂无机物颗粒粒径试验方法13……………………………附录F(规范性) 沥青旋转黏度试验方法14………………………………………………………………附录G(规范性) 沥青弹性恢复试验方法15………………………………………………………………附录H(规范性) 沥青离析试验方法16……………………………………………………………………附录I(规范性) 沥青密度试验方法17……………………………………………………………………附录J(规范性) 沥青混合料空隙率试验方法19…………………………………………………………附录K(规范性)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破坏应变试验方法21……………………………………………附录L(规范性) 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试验方法23………………………………………………………附录M(规范性) 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比试验方法25………………………………………………附录N(规范性) 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试验方法27………………………………………………………附录O(规范性) 沥青混合料疲劳失效应变试验方法29…………………………………………………ⅠJT/T860.8—2023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JT/T860《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的第8部分。JT/T860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抗车辙剂;———第2部分:高黏度添加剂;———第3部分:阻燃剂;———第4部分:抗剥落剂;———第5部分:天然沥青;———第6部分:温拌剂;———第7部分:废旧轮胎热解炭黑;———第8部分:高模量剂。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3)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三明市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交通基本建设质量检测监督站、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新疆交投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西安众力沥青有限公司、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二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严二虎、黄学文、夏承明、聂卫林、周震宇、王方立、郝玮、乐斐、车承志、王凯、李杰、李小重、王随原、张广辉、韩锋、曾赟、张玲、黄琪、蒋勇、王栋、金海兵、周合宽、李青、宋宽彬、郑俞、凌松耀、吴建军、孟楷伟、郝小堂、惠林冲、赵宏。ⅡJT/T860.8—2023引 言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材料能够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或功能性能,如抗车辙剂提高抗高温车辙性能,抗剥落剂提高抗水损害性能,废旧轮胎热解炭黑提高抗老化性能,阻燃剂提供隧道等条件下阻燃功能,温拌剂降低施工温度、改善压实功能。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材料应用越来越多,同时呈现产品类型多、更新换代快等特点,制定沥青混合料高模量剂等改性添加剂相关标准非常必要,可以指导相关材料的生产、检验和使用。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产品类型很多,且这些产品材料、适用范围、性质、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差异性非常大,因此需要分别制定标准,本标准分为以下八个部分:———第1部分:抗车辙剂。目的在于规范抗车辙剂相关产品的生产与检验,指导其工程应用,提高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质量。———第2部分:高黏度添加剂。目的在于规范高黏度添加剂相关产品的生产与检验,指导其工程应用,提高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质量。———第3部分:阻燃剂。目的在于规范阻燃剂相关产品的生产与检验,指导其工程应用,提高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质量。———第4部分:抗剥落剂。目的在于规范抗剥落剂相关产品的生产、检验,指导其工程应用,提高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质量。———第5部分:天然沥青。目的在于规范天然沥青相关产品的生产、检验,指导其工程应用,提高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质量。———第6部分:温拌剂。目的在于规范温拌剂相关产品的生产、检验,指导其工程应用,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第7部分:废旧轮胎热解炭黑。目的在于规范废旧轮胎热解炭黑相关产品的生产、检验,指导其工程应用,提高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质量。———第8部分:高模量剂。目的在于规范高模量剂相关产品的生产、检验,指导其工程应用,提高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质量。ⅢJT/T860.8—2023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8部分:高模量剂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高模量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高模量剂的生产、检验和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67 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开口杯法)GB/T1033.1 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 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GB/T1633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GB/T3682.1 塑料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的测定 第1部分:标准方法GB/T4507 沥青软化点测定法 环球法GB/T4508 沥青延度测定法GB/T4509 沥青针入度测定法GB/T5304 石油沥青薄膜烘箱试验法GB/T17037.4 塑料 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 第4部分:模塑收缩率的测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高模量剂 highmodulusadditive以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要成分,经过一定的工艺制备成均匀颗粒状或粉状的改性材料,按一定比例掺加到沥青混合料中,能够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模量和耐疲劳性能。注:高模量剂按照材料的化学成分,分为聚烯烃类和微粒化天然沥青类。3.2微粒化天然沥青 micronizednaturalbituminous天然沥青材料经物理研磨等加工得到的平均粒径小于5μm的粉状改性材料。1JT/T860.8—20234 技术要求4.1 高模量剂4.1.1 外观产品应色泽均匀,为颗粒状或粉状,且均匀、无结块。4.1.2 聚烯烃类高模量剂聚烯烃类高模量剂性能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聚烯烃类高模量剂性能要求项 目技术要求熔体质量流动速率(190℃,21.6N)(g/10min)≥1.5灰分含量(%)≤30密度(g/cm3)实测单个颗粒质量(g)≤0.03收缩率纵向(%)≤1.2横向(%)≤0维卡软化温度B50法(℃)≥354.1.3 微粒化天然沥青类高模量剂微粒化天然沥青类高模量剂性能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微粒化天然沥青类高模量剂性能要求项 目技术要求灰分偏差(%)≤±5含水率(%)≤2无机物粒径(μm)Dav≤5D90≤12 注1:灰分偏差是实测灰分含量与目标灰分含量的差值。 注2:Dav是指颗粒的平均粒径;D90是指颗粒的90%分位粒径。4.2 掺加高模量剂的沥青结合料4.2.1 掺加聚烯烃类高模量剂的沥青结合料按附录A的方法,在最佳掺量(一般为道路石油沥青质量的5%~9%)条件下聚烯烃类高模量剂与实际工程应用的低标号道路石油沥青掺配后的沥青结合料,其性能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2JT/T860.8—2023表3 掺加聚烯烃类高模量剂的沥青结合料性能要求项 目技术要求软化点增加值(℃)≥10延度(25℃)(cm)≥10表观黏度(135℃)(Pa·s)≤3.0 注:软化点增加值是石油沥青掺加高模量剂前后的软化点的差值。4.2.2 掺加微粒化天然沥青类高模量剂的沥青结合料掺加微粒化天然沥青类高模量剂的沥青结合料,即微粒化天然沥青成品,其性能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 掺加微粒化天然沥青类高模量剂的沥青结合料性能要求项 目技术要求ⅠⅡⅢ年极端最低气温及气候分区-37.0℃~-21.5℃-21.5℃~-9.0℃-9.0℃冬寒区冬冷区冬温区1-22-23-21-32-31-42-4针入度(100g,5s,25℃)(0.1mm)25~4020~3515~25软化点TR&B(℃)≥55≥60≥65延度(25℃,5cm/min)(cm)≥35≥25≥15表观黏度(175℃)(Pa·s)≤3.0闪点(COC)(℃)≥230弹性恢复(25℃)(%)≥60≥55≥50离析(软化点差)(℃)≤2.5密度(25℃)(g/cm3)实测老化后残留物质量变化(%)≤±0.5针入度比(25℃)(%)≥65延度(25℃)(cm)≥15≥10≥84.3 掺加高模量剂的沥青混合料掺加高模量剂的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5 试验方法5.1 高模量剂5.1.1 外观通过目测和手感检验。3JT/T860.8—20235.1.2 聚烯烃类高模量剂5.1.2.1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按GB/T3682.1中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速率的质量测量的方法进行。5.1.2.2 灰分含量按附录C的方法进行。5.1.2.3 密度按GB/T1033.1中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液体比重瓶法进行。5.1.2.4 单个颗粒质量单个颗粒质量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a) 缩分出两组样品,每组不少于10颗;b) 采用感量为0.001g的电子天平,称量每组样品质量,计算每组单个颗粒质量,准确至0.001g;c) 取两组单个颗粒质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5.1.2.5 收缩率按GB/T17037.4中的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中模塑收缩率的方法进行。5.1.2.6 维卡软化温度按GB/T1633中的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B50测试方法进行。5.1.3 微粒化天然沥青类高模量剂5.1.3.1 灰分偏差按附录C的方法测定样品的灰分含量,计算实测灰分含量与目标灰分的差值作为灰分偏差。5.1.3.2 含水率按附录D的方法进行。5.1.3.3 无机物粒径按附录E的方法进行。5.2 掺加高模量剂的沥青结合料5.2.1 针入度按GB/T4509的方法进行。5.2.2 软化点及软化点增加值掺加高模量剂的沥青结合料的软化点及软化点增加值,按GB/T4507的方法进行。5.2.3 延度按GB/
本文标题:JTT 860.8-2023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 第8部分:高模量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534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