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1500字]“半条被子”故事个人心得感悟精编5篇
精编资料,供您参考[1500字]“半条被子”故事个人心得感悟精编5篇【前言导读】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1500字]“半条被子”故事个人心得感悟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呢!“半条被子”故事个人心得感悟1800字1从“半条被子”中理清三个问题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考察。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这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半条被子”的故事饱蘸深情又无比形象地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新时代的我们,当从“半条被子”中理清“三个问题”,不断汲取攻坚克难、奔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实与虚的问题?是关键时刻的“跟我上”,还是“嘴尖皮厚”的“给我上”,是实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结果自然迥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真正答案就在这“半条被子”浓缩的深情之中。革命历史和实践无数次证明,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老百姓才会把党融入心底。同人民风雨同舟,老百姓才会当咱是“自己人”。今天的党员干部,当从这份红色基因传承中,感悟到共产党人初心的伟大力量。三个女红军和徐解秀老人,四人合盖一床被子,临走却主动提出要分一半出去,这中间是实心实意把老百姓放在心坎里,真正做到以百姓饥寒为饥寒,以百姓感受同身受,真正把老百姓当成自家人,也换来了老人一辈子的念念不忘,真正把红军当成了“自己人”。才有了革命战争年代,将八个儿子全部送去参加红军的苏区老农,才有了“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伟大胜利。当年国民党为什么会败,也就因为缺少这份对老百姓的实心实意,缺少这份对老百姓的殷殷深情。小和大的问题?是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还是片面的、孤立的、“何不食肉糜”般地看问题,认知和理解自然不同。如果我们以今天通常的视角来看,“半条被子”小不小?的确,在一些人看来,一条被子都不算啥,何况是“半条被子”?这提醒我们,要加强对“四史”的学习、教育、传承,在传播过程中,要将历史事件放到相应的时代背景之中去考量,使今天的青年充分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如果转换视角,将“半条被子”和三名女红军的全部铺盖联系起来看,这“半条被子”弥精编资料,供您参考足珍贵,牵动着一颗红军对老百姓的心,共产党对人民的心。即使困难再多、再大,只要人民有需要,我们的党、我们的红军甘愿奉献出自己御寒的被子,奉献出自己全部的心力,甘愿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因为在他们心中,真正做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为这是属于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特殊“权利”——利益面前“后退一步”的权利,百姓需要面前,“挺身而出”的权利。我们应在这份视角的转换之中,不断擦亮初心,在义与利、公与私等利益得失面前,不断摒弃“小我”的私心私利私欲,彰显“大我”的无私无畏无惧,在攻坚克难、披荆斩棘之中显身手,在奉献国家、服务人民之中绽放芳华。新和旧的问题?对新思想的学习是“一学而过”,只学“新”的,还是常学常新、百看不厌,既是学习方式、方法问题,更是理想信念、思想认识问题。“半条被子”的故事穿越时光,赓续传承至今。习近平总书记继201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讲话之后,2020年9月16日继续深入一线、学习参观,以自身的风范言行给全党做出了榜样,“手把手”告诉我们该如何推进学习,如何“用好红色资源、党性教育基地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前行动力”。“半条被子”的故事随着时光的流逝永不会消失,只会更加富有厚重底蕴,只会在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推进之中,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只会历久弥新,而决不会“过时了”“旧了”。同样的,在新思想的学习中,我们也要摆脱一种虚浮、懈怠情绪,更加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抓好学习。前不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发布,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学习提供了最新的范本和教材。或许在一些人看来,之前已经跟学过总书记的相关篇章,现在继续学的必要性何在?无疑,这种认识是极为错误和需要立刻纠正的。作为党员,我们绝不能将“学过”和“学好”混为一谈,绝不能将“一般学”“随机学”和“系统学”“深入学”混为一谈。要强化理想信念,修正思想认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在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之中入身入心,不断在新思想的学思践悟之中入细入实,做到常学常新、常学常思、常学常得,在履职尽责之中强化担当作为,在聚焦难题之中深化调查研究,在为民服务之中展现情怀作风,将党的初心使命在实践和担当之中不断砥砺打磨、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半条被子”故事个人心得感悟1700字2“半条被子”传美谈一个道理入人心正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9月16日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重温红军过境汝城时“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故事。“半条被子”是怎样一个故事呢?1934年11月上旬,中央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来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休整,卫生部、后勤部就驻扎在沙洲村。在精编资料,供您参考老乡徐解秀家门外就寄宿着3名女红军战士。不忍心看到战士们忍饥挨冻,她硬是把她们拽进家里住了起来。其实她家里的条件也是惨不忍睹的,缺衣少食,床上只有一条烂棉絮。几天后临分别时,女红军战士们决定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送给她。但老乡哪里肯收呢?于是,女红军战士们拿来一把剪刀,剪下一半硬塞给了她。并且跟她说,等革命胜利了再来看她,再送给她一条新被子。这个故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发现和报道。当年还曾发起过寻找3名女红军下落的行动。遗憾的是,直到1991年徐解秀老人去世,依然没有找到三名女红军的消息。去世前,她还反复叮嘱儿孙:“一定要跟共产党走,因为共产党是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给你一半的好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4年前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专门讲过这个故事。他说,“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这一次来湖南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的第一个考察点就是沙洲村,而且首先看的就是“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从专题陈列馆到徐解秀后人朱小红家,总书记一路行来,一路感叹。是的,“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且建党近百年我们始终不渝不忘,老百姓才把共产党看成是自家的党,正因为有了老百姓的支持,我们党才有了光荣历程、辉煌事业,我们要把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是啊,“半条被子”传美谈,一个道理入人心。看大势,更要看小处。“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事物的小处能照见真实,真理通常都蕴藏在简单之中。“半条被子”式的故事,事件虽小,但意义非凡。党的革命史上,类似的小故事不胜枚举。江西于都,当年中央红军出发时,为了在水深浪急的于都河上架设浮桥,当地群众拆下了自家的门板、床板送上前来,一位老大爷还把自己的寿材也送来了。如今,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内,还陈列着当年搭浮桥用的门板。71年前,解放战争最后一场大战役即将在长江边展开。在人民群众支持下,仅半个月时间,人民解放军就征集到1万余只船,一举突破长江防线。如今,渡江战役纪念馆里,还保留着当年的渡船。今天,从“民生无小事”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始终坚持“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言出必行”“行胜于言”。一个政党、一名干部到底是不是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他口头说了不算,必须要看他的实际行动。纵观历史、放眼世界,政党多如牛毛。如果仅从他们提出的纲领、口号来看,能给人美好想象的有很多。但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能兑现诺言的有几个?而我们党却始终是言行一致、一以贯之的。当年红军在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时候还想着老百姓的冷暖,今天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我们要求一个也不能少!至于干部,我们要求干精编资料,供您参考部就是要干字当头。对于那种只会说漂亮话却从不肯扑下身子实干也即“说得比唱得好听”式干部,组织和老百姓都是深恶痛绝的。今天,考核一级党委政府、考察任用一名干部,我们始终坚持看实际品行、实际能力、实际作为、实际业绩。察一时,更要看一世。“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个政党、一名干部到底是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时做到了还不行,必须要一贯地做到。历史上,许多革命起初都是为了反对统治阶级的暴政,为人民群众谋解放、谋利益的。但革着革着就走了形、变了味。太平天国运动如此,国民革命也如此。现实中,一些干部起初也是好干部,脚踏实地、呕心沥血地干出了一番实绩。但干着干着就变了初心、忘了使命。甚至开始践踏人民利益,最终沦为阶下囚,被钉上耻辱柱。整党整风,拨乱反正,我们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和斗争武器,不断朝着正确方向前进、朝着理想彼岸靠近。看吧,“半条被子”的故事,从沙洲到陕北,从长征到抗战,从革命到建设,现在又从脱贫攻坚延续到乡村振兴,也必将从全面小康延续到建设全面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半条被子”故事个人心得感悟1600字3“半条被子”故事里的“初心”情怀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隔数年,总书记再次提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在长征途中,红军经过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我们的三位红军女战士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半条给乡亲们,留下了“半条被子”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用平和的语言将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仿若再次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岁月,让我们再次重温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那“半条被子”也成为了历史长河中闪亮的精神“坐标”,指引着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初心,是那“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深深眷恋。若道素昧平生无大爱,缘何半条棉被话深情。三位红军女战士一夜投宿之缘,临走之时看到乡亲家中家徒四壁,将仅有的棉被剪下半条送给乡亲以御寒,正是这次“无心之举”“有心之情”,引来的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深深牵挂。五十多年过去了,老人还记得当时的情景,记得三位红军女战士曾答应过老人“等胜利了,我们会给你送一条被子来,说不定还送来垫的呢。”任凭岁月无情流逝,却无法减弱老人对红军战士们的深深思念。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国事日益繁重的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仍不忘在梁家河同群众们一起度过的七年知青岁月,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回到了那阔别已久的地方——梁家河,回到了他梦启程的地方。“黄土地的儿子回家了”,从15岁初到这里时的迷茫,到22岁离开这里时的坚定,再到40年后再次回到这里时的深深眷恋,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不论走到哪里都始终不忘人民的初心,始终坚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赤子情怀。我们党是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作为党员干部,当永葆对人民的深沉爱意,这种爱意从入党那一刻起就要牢牢植根在心里,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仅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更应成为每位党员干部永恒的价值追求。初心,是那“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满腹忧虑。徐解秀老人和女战士们的深情厚谊展现了浓浓的军民、党群鱼水情。不论是女战士们送的那“半条棉被”还是徐解秀老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等待,都蕴含着红军女战士们和老人之间的默默关心,期盼平安。党的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14亿中国人民以愈加沉稳的步伐走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道上。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人猝不及防,但疫魔面前,中华民族没有屈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打赢了这场人民战争。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至今读来仍让人壮怀激烈,双目盈泪。国内疫情刚刚趋稳,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便主持召开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就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进行了再强调、再部署、再要求。战“疫”、战“贫”场场硬仗场场胜,关关难过关关过。无论是生命之重还是幸福之
本文标题:[1500字]“半条被子”故事个人心得感悟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600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