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专题19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考点82科技文化成就1.(2022年辽宁盘锦)致力于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A.邓稼先B.屠呦呦C.袁隆平D.钱学森【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陈宫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C项正确;屠呦呦在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排除B项;邓稼先、钱学森在“两弹一星”成功研制方面作出伟大成就,排除AD项。故选C项。2.(2022年四川广安)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青蒿截疟的记载中获得灵感的科学家是A.屠呦呦B.钱学森C.袁隆平D.邓稼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青蒿素、抗疟药物”可知,本题考查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青蒿素对于治疗疟疾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A项正确;钱学森涉及国防工业,排除B项;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排除C项;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排除D选。故选A项。3.(2022年辽宁营口)以劳动筑基,以奋斗开路,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下列人物中,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劳动模范是A.屠呦呦B.袁隆平C.邓稼先D.钱学森【答案】B【解析】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B项正确;屠呦呦是我国著名的药物学家,邓稼先和钱学森属于物理学家,排除ACD。故选B项。4.(2022年辽宁抚顺、本溪铁岭、葫芦岛)屠呦呦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屠呦呦评价恰当的是A.青蒿济世、科研报国B.淡泊名利、两弹元勋【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C.杂交水稻、惠泽苍生D.飞天揽月、漫步太空【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屠呦呦研制成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A项正确;两弹元勋是钱三强、邓稼先等,排除B项;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排除C项;飞天揽月,漫步太空,是航空航天事业,与屠呦呦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2022年黑龙江绥化)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A.东方红一号B.神舟一号C.神舟五号D.神舟七号【答案】A【解析】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人太空。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A符合题意;神舟一号、神舟五号、神舟七号是宇宙飞船,BCD排除。故选A。6.(2022年广西桂林)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使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发挥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这说明我国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B.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思想文化建设取得进展【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发挥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故题干说明了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取得进展,D项正确;题干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7.(2022年黑龙江大庆)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再上新台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是A.东方红一号B.神舟一号C.神舟五号D.神舟十三号【答案】C【解析】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C项正确;东方红一号是人造卫星,排除A项;神舟一号没有载人,排除B项;神舟十三号也不是第一艘载人飞船,排除D项。故选C项。8.(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2008年9月,神舟七号裁人飞船开入太空。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是【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A.翟志刚B.杨利伟C.王亚平D.叶光富【答案】A【解析】2008年9月,神舟七号裁人飞船开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圆满完成中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成为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A项正确;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排除B项;2021年10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驾乘飞船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圆满完成以2次出舱活动、2次太空授课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科学试验和空间应用任务,排除CD项。故选A项。9.(2022年湖北十堰)食为政首,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粮食安全不能有丝毫松懈。”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是A.袁隆平B.钱学森C.邓稼先D.屠呦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位科学家是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他的发明解决了全世界几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A项正确;选项BCD的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是“两弹元勋”,屠呦呦是药学家,发现青蒿素,均与“粮食”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10.(2022年贵族黔东南)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研究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地区和领域形成的革命精神,总共有91种。各种精神之间有相通相融的共性,有基础性的思想内核,有一以贯之的理念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红军长征精神]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1)材料一中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召开的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重要会议是?[抗美援朝精神]材料二:他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所在的军队名称是?[载人航天精神]【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材料三:“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其中,陈冬参加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刘洋参加过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蔡旭哲是首次飞行。——央视网(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哪位航天员第一个进入太空?他乘坐的是神舟几号载人飞船?(4)请你在红军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中选出一个阐述其具体内容。【答案】(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遵义会议。(2)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3)杨利伟神舟五号飞船。(4)红军长征精神: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群众、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的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是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召开的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重要会议。(2)根据材料二“他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结合所学可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的是黄继光。他所在的军队名称是中国人民志愿军。(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可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他乘坐的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4)本题是选择性答题,首先要在这三个精神中选取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进行作答。如选红军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可从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等方面来回答即可。11.(2022年四川眉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时期,政府开办了医科学校,编写了《唐本草》;名医辈出,“药王”孙思邈写成《千金方》;鉴【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据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影响。材料二1941年至1942年,晋绥边区流感、伤寒、疟疾、天花等伴随自然灾害和战争流行频繁,严重影响了军民健康和部队战斗力。为此,边区党和政府组织人员编写《防疫宣传材料》,举办活动展示中西药,宣传科学防疫知识。新设医院、医药合作社,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病患。鼓励研制中药、求秘方,吸引中医医生及中药商人来边区参与抗疫,弥补西医药的不足。还借鉴传统中医做法,实施交通阻断、隔离封村、打扫卫生等措施。多措并举,控制了疫情蔓延,为边区建设和抗战胜利打下了重要基础。——摘编自张荣杰《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全民防疫》(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边区政府利用中医抗疫采取的措施和影响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抗疫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摘编自《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医对当今国际社会抗疫的作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中医的认识。【答案】(1)特点:政府参与;重视医学教育;名医辈出;重视经验总结;较前代有发展;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影响:丰富和发展中医文化;唐文化组成部分;中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等。(2)措施:普及防疫知识、预防疫病;阻断疫情传播;增加医疗资源;开发抗疫药物、弥补西医药不足;中西药结合治疗病患等。影响:保护了军民生命安全;维护了公共卫生;冲破了日本和国民党的医疗封锁;保存了抗日力量,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3)作用:在无特效药情况下,为国际抗疫提供中国方案;“三药三方”为多国借鉴和使用;促进当代医学发展。认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唐朝时期,政府开办了医科学校”可得出政府参与,重视医学教育;根据材料一“名医【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辈出,“药王”孙思邈写成《千金方》”可得出名医辈出;,重视经验总结,较前代有发展;根据材料一“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可得出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朝医学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医文化;是唐文化组成部分;中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等。(2)措施:根据材料二“边区党和政府组织人员编写《防疫宣传材料》”可得出普及防疫知识、预防疫病;根据材料二“新设医院、医药合作社,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病患”可得出阻断疫情传播,增加医疗资源;根据材料二“鼓励研制中药、求秘方,吸引中医医生及中药商人来边区参与抗疫,弥补西医药的不足”可得出开发抗疫药物、弥补西医药不足,中西药结合治疗病患等。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边区政府利用中医抗疫保护了军民生命安全;维护了公共卫生;冲破了日本和国民党的医疗封锁;保存了抗日力量,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3)作用:根据材料三“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
本文标题:专题19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02期)-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66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