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篇)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篇)为了号召和响应对领导对工作的安排和要求,我们应该根据工作情况来制定工作计划。总的来说,计划工作所建立的目标用于控制,作为控制的标准。您知道1篇出色的工作计划需要有哪些内容吗?由此,有请您读一下以下的“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篇)”,相信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第一篇】一、学生知识情况分析本学期所教两个班超过100人。在这100人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大约30~40人,多数同学基础不好,但在这两个班中,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较高,热爱学习。二、本学期教学主要任务和要求(1)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方针,以贯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为契机,领会精神实质,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2)学生知识能力所达目标: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3)教研教改项目及目标: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2)上好课,上好每个40分钟,提高40分钟效率;(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4)批好每一次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及家庭作业;(5)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好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6)及时指导、纠错,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四、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教学计划进度(教学内容)备注周次1相交线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相交线、垂线的性质课时4周次2平行线及其判定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了解平行线的关系课时5周次3平行线的性质与平移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平行线性质的探索课时5周次4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理解有序实数对的意义和作用课时3周次5坐标系的简单应用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课时3周次6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课时3周次7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三角形的内角、外角课时3周次8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的推导课时3周次9期中考试备考课时5周次10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周次11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的含义课时3周次1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体会消元的思想课时6周次1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为判断“估算”的正误如何确定解的策略周次14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合理选择消元法和消元对象课时3周次15不等式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正确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课时3周次16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列不等式的解决实际问题课时5周次1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解法课时5周次18统计调查、直方图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会画统计图课时5周次19期末考试备考周次20期末考试,阅卷、学期工作总结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第二篇】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会用定理进行有关角和边数的计算。2.能力目标:利用测量,拼图,分形等操作实验培养分析探究,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协作,求异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教学重点是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定理及其应用。2.教学难点是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图形,引导学生说出多边形的名称。【学生】结合图形说出多边形的名称。【教师】类比三角形的有关概念适度引导,【学生】得出多边形,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外角及正多边形有关概念;【教师】利用橡皮筋演示,适时补充说明。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多边形一般是指凸多边形;【学生】自然理解接受凸多边形,凹多边形的有关概念。【教师】连结不相邻的两个顶点,引导学生探究:(1)过n边形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条数;(2)过n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的三角形个数;(3)n边形的所有对角线条数。【学生】理解接受对角线的概念,经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探究得出:(1)过n边形一个顶点的有n-3条对角线;(2)过n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的n-2个三角形;(3)n边形的所有对角线条数为n(n-3)/2.二,探索解决问题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特征和它们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激励学生思考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及一般的n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研究方法。【学生】回顾: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外角和是360°。研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有测量法,折纸法,平行线法等。接着学生尝试用上述方法研究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及一般的n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三,猜想,归纳得到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教师】为了上述方法的顺利迁移,引导学生先对四边形的内角和的研究方法作一个深入的探究。小组内同学可以相互启发,彼此协作。【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组内相互启发,组间相互批判补充,得出如下方法:是否可以采用测量或分割的方法来解决呢引导学生对四边形内角和的多角度深入研究得出一般方法,并迁移至一般多边形的研究。1.测量法:如图书本P81页中的图测得∠A+∠B+∠C+∠D=360°。2.分割转化成三角形的方法如图书本P81页中的图的所有三角形的个数依次为:四边形分成2个三角形。结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第三篇】一、教学目标通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落实最终实现能力的培养。认真落实“双思三环六步”教学模式。钻研教材,突破重点、难点,抓住关键,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因人而宜,制定课堂上有效的辅导、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使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总体情况来看,七年级185、186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前面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但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形成了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而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七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根据上学期学生学习的分析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作为任课师必须要付出更大努力,进一步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方法,培养能力。三、教学内容简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即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七章:三角形,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2、把握好与小学知识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随意拨高。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4、把握好“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全等”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5、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精讲精练。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感受概率。7、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五、教学进度与安排:第一周相交线平行线第二周平行线性质平移第三周数学活动小结平面直角坐标系第四周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五周第六周数学活动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七周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多边形及其内角和镶嵌第八周活动小结期中考试第九周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十周消元五一放假第十一周再探实际问题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十二周小结不等式第十三周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第十四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五周课题学习小结第十六周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第十七周——第十九周期末复习考试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第四篇】一、基本情况:本班数学上期期末考试的成绩不很理想,平均分:59分,及格率68%,优生人数9人。学生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苗头。优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而差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得较差,数学知识上一些基本的内容还很模糊,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有时还需要教师提醒。上学期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这与我在教学中不提倡课前预习,少做笔记有关,我认为课前预习易使学生囿于教材框定的范围和思考方法,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而不应该用在当“打字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二、教材简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三角形;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实数。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
本文标题: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72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