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5篇)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5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乡村振兴调研报告(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第一篇】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根本出发点的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的重大任务,战略中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按照总要求建立城乡融合的政策体系和机制,全面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了我国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一、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指在我国城市、农村的发展阶段,将这两者看作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进行统筹规划,并在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的基础上将工农业和城镇乡村进行有效融合,改善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从统筹全局的角度切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平衡发展,逐步形成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经济快速发展。二、乡村振兴战略城乡一体化背景下xx区的现状地理条件。xx市xx区位于Ex°x'~x°x',Nx°x'~x°x',属于xx滇东部,是xx的一个市辖区,占地面积xxkm2。xx区居xx市与xx市x区之间,区域内铁路、公路、机场互通方便,区位优势明显,为xx区城乡区域一体化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xx区气候宜人,属于高原季风型气候,常年紫外线较强,年均日照时间较长,年平均气温x℃,昼夜温差较大。季节干湿分明,夏季降雨量大且不干旱,冬季温暖,拥有x万个•cm-3负氧离子含量,十分适宜人们生活,有助于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三、xx区的发展现状(一)xx区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xx区连续多年保持“全省无毒成果巩固县”、“全省平安县”、“全省先进平安县”荣誉称号,并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生态文明县等称号。20xx年,xx区麒马大道正式建成并通车;车马碧水库、龙湖公园、xx医专新校区等重点项目接续开工;xx工业园区也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xx年,xx区生产总值达xx亿元,同比增x%;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同比增x%;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万元。以上指标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二)xx区城乡一体化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现状20xx年,xx市xx区按照“麒沾马”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和总体规划,坚持实施乡村振兴策略,坚持精准规划、持续推动,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基本任务,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绿化、公共服务等工作,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实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xx区投资x亿元建成麒马大道并通车;建立xx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建5G基站xx个。在民生工程方面,xx户xx人迁至车马碧水库移民房屋集中安置点;同时完成了区内街道xxkm供水管网和xxkm污水管网的改造。在城乡环境治理方面,20xx年,xx区投资xx万元治理xx区河流污染,并成功治理了xx个村庄的污水问题。在环境绿化方面,xx区在20xx年实施中央财政补贴造林xxhm2,绿地率达x%,绿化覆盖率达x%;持续推行河(湖)长制,加大水质监测和巡河保洁力度,基本实现“河长治、湖常清”。(三)xx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通过对xx区当前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xx区最突出和典型的经济现状就是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滞后,特色农业产业较少,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产业发展迅速,但效益不高。近几年来,虽然xx区农业生产相对稳定,农民人均收入、农民增收持续增长,但是三大产业发展融合度较低,当地农业产业链不完善,农产品品牌质量知名度不高;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不平衡,超过1/2的乡村经济基础较差,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乡村债务问题;农民主要外出务工,而非从事农业活动,相对来说,务农收入比重较低,村内缺乏优秀的人力资源,纯农业乡镇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幅相对滞后。特色产业不突出。xx区较有特色的农业产业主要有生猪、烤烟、xx苹果,这些产业不断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但是产业化、品牌化经营能力较弱,当前只有1家龙头企业带动地区产业发展,辐射能力相对薄弱,产业链条难以拓展延伸,实质上还是稍有改进的“小农经济”。乡村环境有待改进。xx区虽说村村有洋房和新房,各村居住环境条件各方面普遍较好,但村庄的厕所、道路、整体卫生并没有跟进改变和完善。如,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农村排污、垃圾治理、厕所卫生缺乏有效整治;乡村社会文化治理水平亟待提升,传统乡土文化传承保护较少,少数农村陋习未改;特别是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乡村劳动力资源未得到较好配置,空心村现象十分突出。设施齐全但并不牢固。近年来,xx区农村无论在水、电、路、网还是教育、社保、文化、医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善,但相对于城镇来说还是有很大差距。尤其是一些水利设施被废弃,剩余的设备设施由于标准很低、设施老化,抵抗重大灾害的能力很弱,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无法有效开展农业生产,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延缓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四、对xx区城乡一体化未来发展的思考改造提升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粮油、烤烟、畜牧、蔬菜、花卉、魔芋、桑蚕、水产品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品牌战略、科技战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巩固提升烟草、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发展水平与质量。拓展延长烟草加工产业链,提高配套产业规模质量与效益;提高主体资源利用效率、煤炭产业管理水平与生产技术,增强火电、水能资源利用能力,开发新能源;通过采用新技术,延长矿产加工转化产业链,发展高附加价值化工产品;提升优化金属冶炼及综合回收、精深加工;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型建材。以城镇化带动经济发展。城镇化发展与经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以珠江源大城市建设为核心,科学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珠江源城市群,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发展城镇经济。通过稳步推进城镇化,促进县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刺激消费需求,带动第三产业发展;集聚人口,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实现公共服务功能和环境的改善,吸引人才和企业进驻。从而实现以城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采用“中心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城乡融合发展。走“中心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对于xx区来说是最有效、最合适的推进乡村振兴的方式。xx区人口密度为xx人•km2,人少地多,且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地域空间集中,xx区总面积xxxkm2,包含基本农田、生态涵养区等多种不可开发的土地,所以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道路是必然。交通设施完备,在现有道路基础上,从区中心到最远的乡镇只需,构成了以城区为中心的“半小时生活圈”,未来再做好外围和中心镇的道路建设,这个生活圈的时间可以缩短到原有的1/2。所以,要以宏观的角度来思考农业农村工作,同时加大城乡融合的推进与创新,争取走出一条具有xx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全区实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兴旺,要从农业内外、城乡两头共同发力。从全区来看,无论从农业生产、销售、市场,还是相关支持政策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不高的影响。xx区要想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特色品牌知名度、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同时带动生猪、烤烟、xx苹果、民俗旅游4条产业链发展,就必须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如,xx区马鸣乡可以通过发展现代烟叶连片种植、观光农业等第一产业来带动休闲观光旅游业。有的乡镇可以通过发展第三产业进而带动一二产业,如旧县,可优先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业,吸引游客,从而带动农产品就地销售,逐步发展成一条产业链,再带动第二产业的发展。五、总结本文探讨了在乡村振兴大形势下xx区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的现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xx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试行了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脱贫攻坚、“麒沾马”一体化规划等多种方法改善乡村、振兴乡村,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xx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在肯定xx区发展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困难,必须高度关注每个环节,城乡才能协调平衡发展。要结合实际找问题,坚持把城乡融合发展放在关键位置,夯实根基筑建,同时为xx区的城乡一体化提供理论支撑和措施保障。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第二篇】——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随着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由实施精准扶贫全面转向推进乡村振兴。结合当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契机,就如何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现实背景(一)政策机遇。国家层面,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三步走”的安排,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21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吹响了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和动员令,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2021年6月1日,《乡村振兴促进法》开始施行,现阶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家各有关部委必将陆续出台促进乡村振兴的政策“大礼包”;省级层面,2019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以黔府办发〔2019〕22号文印发了《贵州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实施方案(2019—2021年)》,对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部署,2021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黔党发〔2021〕14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黔委厅字〔2021〕8号)要求,省乡村振兴局于2021年7月14日组织专家对78个候选试点村“一方案两规划”进行评审,经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研究,确定贵阳市清镇市红枫湖镇民乐村刘家寨等50个自然村寨(片区)为第一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对贵州发展提出了“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总体要求,围绕这个总体要求,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作为主抓手,全力以赴围绕“四新”抓“四化”;州级层面,2021年6月11日,黔东南州县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县层面,2021年6月11日县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乡层面,2021年,白垛乡白垛村被纳入全省23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之一。只要我们积极备战、主动作为,乡村振兴必将大有可为。(二)成功经验。脱贫攻坚形成了精准扶贫“花垣经验”。精准扶贫“花垣经验”先后在全省、全国作为典型推介;十八洞村成“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是全国脱贫攻坚最生动的案例和最鲜活的教材,也是花垣县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政治高地”、“金字招牌”和“实践样本”。2018年,我乡新光村、半河村两个贫困村实现整村退出,也形成了脱贫攻坚白垛经验做法,必将为我乡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启示、发挥重要作用。(三)主要优势。白垛乡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全县较好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全乡国土面积约五分之二位于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舞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是名副其实的景区乡镇;白垛乡烤烟种植总产量和人均种植面积全州第一,常年烤烟面积稳定在万亩左右,年均收入5200余万元。二、当前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及制约因素(一)基层基础需强化。一是基层党务工作力量略显不足。虽然我乡配备了专职党委副书记和组织
本文标题:乡村振兴调研报告(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748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