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浅谈事业会计准则在本单位核算中几种特殊情况的会计处理
1浅谈事业会计准则在本单位核算中几种特殊情况的会计处理摘要: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的管理与监督职能,推动社会事业稳步,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1997年5月28日第286号文废止了1988年制发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订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此准则在本单位已执行了将近七年.在这七年中本单位的经济业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型的业务.随着有关事业单位的改革政策相继出台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目前本准则在执行中某些方面已不能适应当前改革形势及本单位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若干问题在本单位执行中具体会计处理值得加以探讨。目录:一.关于收入的会计处理问题.二.关于实行权责发生制原则问题.三.关于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四.关于固定资产核算问题.五.关于事业基金的核算问题.六.关于所得税的核算问题.七.关于资产负债表结构问题.八.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单位会计准则合二为一的可能性2浅谈事业会计准则在本单位核算中几种特殊情况的会计处理一.关于收入的会计处理问题.(一)一次性收取包含下年度学费的会计处理.本单位(上海新闻出版教育培中心)是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出版,印刷,发行等中等学历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和岗位培训.预算编制数为243人,实有人数为144人,但财政拨款开支人数仅为100人.所以事业收入主要两大块即学费收入和培训收入主要是用来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事业收入中等学历教育收费往往是一年一次,在每年的9月份,一次收费入帐包含了下年度的学费收入.对此,本单位不能按照1998年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十六条之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本单位应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中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而不能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否则,不仅会虚增单位当年的预算外收入数,,而且还会使单位下年度的预算外收入数与本年度预算外收入数不可比,不符合会计准则中的配比原则.例:本单位2003年9月份收取学生学费3650000元,其中1825000元是属于2004年度的学费收入.应作会计分录如下:(1)收到3650000元学费收入:借:银行存款---预算外存款3650000贷:应缴财政专户款1825000其他应付款—预收2004年学费1825000(2)月末将2003年学费收入缴入财政专户:借:应缴财政专户款1825000贷:银行存款1825000(3)财政拨回365000元日常公用经费:3借:银行存款365000贷:事业收入---学费收入365000(4)2004年1月份将上年度预收学费转帐作收入:借:其他应付款—预收2004年学费1825000贷:应缴财政专户款1825000(5)将2004年度学费收入上缴财政时:借:应缴财政专户款1825000贷:银行存款1825000(二).分次大额收取财政补贴的会计处理财政补助收入是核算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报领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各类事业经费.国家对全额拨款预算单位管理实行预算包干,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预算管理办法。本单位虽然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是财政补助开支的人员数与本单位的实际编制人数相差甚远。不仅如此,众所周知,财政年初核定的预算中,公用经费拨款数是按人员数来核定的,即人均3000元,这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单位的正常日常经费开支.所以,全额预算单位还是有相当大的创收部分来弥补财政拨款的不足.所以,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的经费有国家全额拨款,这种做法是比较合适的.但是,现在的事业单位几乎没有哪个没有经营性收入和支出,并且,现在的预算外收入在事业单位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一个事业单位运营情况的好坏,能否吸引优秀人才,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单靠国家拨款是不能满足其全部需要的,这就要求事业单位也要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对事业总收入的考核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但事业单位收支总表中财政收入一次记入其大,将使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总表中某一期事业结余很大,使得事业单位收支总表失去可比性。本人认为,“财政补助收入”这一科目可以按年初财政核定的单位预算总额,分期按月平均计入本年收入,即(1)年初财政一次性预拨全年预算25%,60万元时:4借:银行存款600000贷:其他应付款6000000同时结算出本月享有的财政补助收入:借:其他应付款2000000贷:财政补助收入2000000(2)第二月分摊出当月享有的财政补助收入借:其他应付款2000000贷:财政补助收入2000000进行这种会计处理,将事业单位收入支出总表中的财政补助收入和当月的事业收入,预算外收入,其他收入等合计数进行历史的同比,在实际操作中将使事业单位的收支总表发挥更大的意义。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报表分析,尤其是收支分析能力,在推动事业单位的创收能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关于实行权责发生制原则问题1.在收入方面:在会计上确认收入的取得和费用的发生有两种传统办法:一种是权责发生制,另一种是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是指会计核算以权利取得和责任完成为基础来确认收入的取得和费用的发生.权责发生制能正确反映分期经营成果,有助于解决配比问题,因此企业应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但事业会计准则第16条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本单位的事业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学生学费收入和培训人员培训收入。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员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一次性缴纳学费收入,所以常常发生实际开出的学费收据金额与实际交纳的学费收入金额不相一致的情况,即欠缴学费。这种情况所占用的资金约几十万,时间上相隔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以上,这样给财务工作带来许多不便:不能正确反应事业单位收支总表中事业结余,以及及时,快速回笼资金。对于这方面的会计处理,不能按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事业单位一般不采用权责发生制,只能等到学费全部收到才能确认收入.应通过设置“应收欠缴学费款”这一科目来核算.[例]2003年9月份开出学费收据为360万元,实际收到320万元,其余405万元开出收据,没有收到.借:银行存款3200000应收欠缴学费款400000贷:应缴财政专户款360000待收到余款时:借:银行存款400000贷:应收欠缴学费款4000002.在支出方面事业单位的各项支出与企业单位不尽相同,但在会计处理中有很大的区别.如已确认的本期支出若没有在本期支付,不能记入本期的费用,不能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按已收到发票金额暂估入帐.[例]2003年12月份职工房屋公积金款20000元;学生实习津贴50000元,学生实习用材料款230000元,合计300000元,没有在2003年12月31日前支付,若不将这比属于2003年的费用登记入帐,将使2003年年报失去真实性,且使2003年年报和历年各月事业支出项目失去可比性.所以在结算2003年年报时,要按企业会计准则中权责发生制原则,将这笔费用登记入帐,即借: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20000公用支出—其他280000贷:其他应付款—应付2003年费用300000所以,事业单位实行的收付实现制在实际操作中已无多大意义,只有按企业会计准则之谨慎性,可比性原则,实行权责发生制.三.关于对外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对外投资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包括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本人认为其他投资中应按所投资金占被投资单位比例大小可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二种。而〈〈事业会计准则〉〉中并没有此项规定,只笼统地一并作为成本法核算。现根据本单位历年来对外投资实际情况,认为对外投资应视投资情况不同可分为:即若所投资金占被投资单位资本50%以上,拥有控股权时,6可参照企业会计制度按权益法进行核算;若所投资金占被投资单位资本50%以下,不拥有控股权时,可参照企业会计制度按成本法进行核算。其次,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时要作两笔分录:借:对外投资贷:银行存款同时,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此种处理方法是考虑到事业单位只能用事业收入节余和经营收入节余形成的“事业基金—一般基金”进行对外投资,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属于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的投资,不能把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维持事业正常发展,保证事业计划完成的各项资金转作对外投资。而财政补助收入结存只能结转到下年继续使用,不能进行对外投资。但现在随着财政拨款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拨款自2001年起推行部门预算,且自2002年起财政拨款直接拨入基层预算单位帐户,拨款数额随着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而同步增长.另外,本单位的各种事业收入也增长迅猛.一项事业支出中已不能细分出财政拨款占多少,本单位事业收入来弥补多少,虽然年度决算报告财政也要求基层预算单位编制财政拨款收支决算表,但已无实际意义.同理,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也没有必要区分资金的来源,帐务处理也没有必要这么繁琐.只要按投资时价值分二级或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即可.四.关于固定资产的核算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以及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其价值是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逐渐地转移,这部分转移的固定资产价值,即固定资产折旧.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有所提7高.一般设备的单位价值由原来地200元提高到500元,专用设备的单位价值由原来的500元提高到800元.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照规定也列入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反映固定资产价值,且固定资产帐面数额与固定基金帐面数额一致.但是,当企业购入旧固定资产时,固定资产反映其原值,而固定基金科目反映其净值;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固定资产科目反映其原值,而固定基金科目随着已付款项增加而增加,这都使得固定资产价值不能准确反映其净值,从而导致资产和净资产虚增.其次,事业单位不按照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计提折旧,而是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作为净资产的一部分.这种做法有两大缺陷:其一,固定资产的折旧数得不到反映,也就不能根据经营的需要科学地得出应补充的固定资产数;其二,折旧数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得以体现,使固定资产帐面价值不能准确反映其净值,事业收入,经营手的成本核算不能完整反映,从而导致资产和净资产虚增.固定资产中应包含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折旧。它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但1998年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没有提及这一概念,所以也没有相应折旧这一科目的核算规定。目前各事业单位的由于基本上都有经营收入的存在,固定资产都需进行折旧的核算,核算基本上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某些近似方面来处理。但企业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的核算无论定义还是增减,清理都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方式大相庭径。所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本人认为应增加“折旧”及“事业基金---修购基金”这一科目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例:2003年4月购入学生实习用四色机一台价值220万,运费及安装费20万元。(1)2003年4月份购入时:借:设备购置费2400000贷:银行存款2400000同时借:固定资产2400000贷:固定基金2400000(2)2003年5月份计提折旧:8借:公用支出—其他(折旧)20000贷:累计折旧20000同时借:固定基金20000贷:事业基金—修购基金20000五.关于事业基金的核算问题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滚存节余的资金等。事业基金按当期实际发生额记帐。本科目应按核算业务内容下设“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个明细科目。按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发生的上一年度支出
本文标题:浅谈事业会计准则在本单位核算中几种特殊情况的会计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85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