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甘肃省天水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12016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与变化有关.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高炉炼铁B.干冰升华C.食物变质D.金属生锈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加碘食盐B.铅笔芯C.过氧化氢D.黄河啤酒3.感受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B.缺碘易导致骨质疏松症C.缺铁会引起贫血症D.蔬菜、水果能提供和补充多种维生素4.下列有关生活、环境、能源、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A.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B.P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D.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测溶液pHB.过滤C.加热液体2D.量取9.5mL液体6.下列整理归纳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B.酸、碱中一定都含有氧元素C.同种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气体一定比液体大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7.分析图判断关于氧元素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A.氧原子的质量为16.00gB.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C.氧为金属元素D.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8.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A.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浅绿色溶液D.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9.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化学为化合反应B.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此反应中乙物质和丁物质的质量比为3:2D.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10.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3A.性质与用途B.安全常识氧气有助燃性﹣﹣做燃料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一氧化碳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炒菜时油锅起火﹣﹣弃锅逃走假酒中毒﹣﹣甲醇引起C.日常生活经验D.物质与微粒构成区别软水和硬水﹣﹣肥皂水衣服上的圆珠笔油﹣﹣用汽油或酒精搓洗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观察颜色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A.AB.BC.CD.D11.不用外加试剂,下列溶液被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①FeCl2②NaNO3③MgCl2④NaOH.A.①②④③B.④①③②C.③①④②D.①④③②12.如图所示图象能正确反应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B.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4D.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13.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A.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B.NaCl溶液(NaOH):加入过量的H2SO4溶液C.CaCO3(CaCl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14.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Cl﹣、NO3﹣、K+、Na+B.SO42﹣、NO3﹣、K+、OH+C.CO32﹣、SO42﹣、Mg+D.NH4+、Cl﹣、OH﹣、K+15.将一定质量金属X的粉末放入盛有Fe(NO3)2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映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浅绿色滤液和滤渣.根据实验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金属活动性顺序:X>Fe>AgB.滤液中一定含有X的阳离子和Fe2+C.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FeD.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二、填空题16.用化学用语表示:(1)三个氮原子.(2)两个铝离子.(3)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4)乙醇的化学式.17.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P点表示在t1℃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c(填“>”、“<”或“=”).5(2)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3)t2℃时,50g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结晶的方法.18.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3)由微粒构成的物质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19.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为大理石主要成分,F是黑色粉末,H是蓝色沉淀,如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D,F.(2)写出G+E→H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三、实验与探究20.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1)仪器a的名称:.(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填装置序号).(3)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成氨气(NH3),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填装置序号).(4)图中的C、D、E三种装置,均可用如图F装置代替,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CO2、CO2从F装置的(填“a”或“b”,下同)导管口通入;若用F装置进行排水法收集O2,可先在F装置中装满水,然后将O2从F装置的导管口通入.(5)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成红色,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紫色的原因:.21.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发现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其中,HClO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做出猜想】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猜想2:是氯水中的使品红褪色的;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猜想4: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试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把品红试纸伸入水中没有褪色猜想1②把品红试纸伸入干燥的氯气中没有褪色猜想2不成立③没有褪色猜想3不成立7【实验结论】综合分析判断: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反思】(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2)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四、计算题22.PX是1,4﹣二甲苯(化学式为C8H10)的别称.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剧毒、易燃.2015年,某市PX项目发生爆炸并引起大火,PX项目又一次引起人们的热议.请计算:(1)P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克的Na2CO3与1gPX含碳元素质量相等.23.某氯化钡样品23.1g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1)过滤后得到沉淀多少克?(2)原样品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3)求D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82016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与变化有关.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高炉炼铁B.干冰升华C.食物变质D.金属生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高炉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食物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金属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加碘食盐B.铅笔芯C.过氧化氢D.黄河啤酒【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加碘食盐中有氯化钠和碘酸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铅笔芯是石墨、粘土等组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过氧化氢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D、黄河啤酒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9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感受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B.缺碘易导致骨质疏松症C.缺铁会引起贫血症D.蔬菜、水果能提供和补充多种维生素【考点】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氟的生理作用判断;B、根据碘的生理作用判断;C、根据铁的生理作用判断;D、蔬菜、水果能提供和补充多种维生素.【解答】解:A、氟能防治龋齿,缺乏易患龋齿,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正确;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不会导致骨质疏松,错误;C、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铁会患缺铁性贫血,正确;D、蔬菜、水果能提供和补充多种维生素,正确.故选B.【点评】民以食为天,健康饮食是现代入的追求,所以六大营养素和某些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便成为化学考查热点,特别是关于营养素的代谢过程、生理作用、缺乏症、食物来源、合理膳食的原则,在历年中考中出现频度极高.4.下列有关生活、环境、能源、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A.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B.P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D.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10【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酸雨的pH值分析;B、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C、根据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种类分析;D、根据石油、煤炭的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判断.【解答】解:A、目前一般把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故A叙述正确;B、P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B叙述正确;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故C叙述正确;D、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会增大对环境的影响,故D叙述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酸雨的形成、温室效应的含义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测溶液pHB.过滤C.加热液体11D.量取9.5mL液体【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测量容器-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过滤液体时,
本文标题:甘肃省天水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894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