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先进事迹材料集聚5篇
1/16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先进事迹材料集聚5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先进事迹材料集聚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先进事迹材料1工作22年,他历任6个部门的负责人,始终坚信“忠诚干净担当、踏实肯干为民,才对得起组织的培养”,坚守初心、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真心实意地为退役军人办实事、解难事。他,就是重庆市涪陵区龙桥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杨小川。赤诚之心,服务显本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20-年5月,龙桥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服务站工作,先后6次专题研究,投入大量资源支持退役军人工作。谋定而后动,杨小川精心谋划、全力协调,按照“五有”标准建设服务站。20-年9月街道、村(社区)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实现全覆盖。街道服务站综合办公面积300平方米,配备工作人员6人;每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办公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配备站长1人、工作人员1人。建立工作制度14个,明确工作职责,公开服务承诺,设置文化墙、接待2/16室、展示厅,力争做到硬件标准化、制度规范化、服务优质化。兢兢业业,担好站长角色“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为摸清家底,他与工作人员一道进村入户、走街串巷,高质量完成信息采集1176人。全面掌握困难需求,建立各类台账25个,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他开动脑筋,建立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制度,实行“主要领导包片、分管领导驻村、干部包社”的模式,做到辖区退役军人联系全覆盖。一年来干部走访联系退役军人1500人次,收集问题125个,帮助困难退役军人55人次,化解矛盾问题74个。为做到帮扶解困精准化,他按照“一人一策”精准制定帮扶计划50人、落实帮扶措施47条。采取以“政策帮扶点、企业捐助点、自己筹措点”的方式整合资源,缓解资金难题,帮助生活困难94人次、医疗困难6人次、住房困难5人次。他紧密联系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龙桥街道民兵志愿服务队伍”,在疫情防控、应急抢险、防灾减灾等一线战场发挥积极作用,在新时代赓续军民鱼水深情。一年来,志愿队伍支援兄弟乡镇扑灭森林火灾3次,参与疫情防控720人次,助农收砍榨菜160人次,助力“双创”义务清扫320人次。重要节日期间,无论情况多么特殊,他都要亲自走访慰问,为退役军人送上关怀和温暖。开拓创新,实为工作增色3/16为切实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在坚持“七到位一处理”原则基础上,杨小川建立龙桥街道退役军人工作“七到位”制度,一是排查问题到位;二是解决问题到位;三是思想疏导到位;四是帮扶救助到位;五是接访服务到位;六是分析研判到位;七是保障措施到位,得到区委、区政府的肯定,并在全区推广。20-年6月,街道退役军人卢某兄妹4人来到他的办公室,情绪激动地反映其父生病住院事宜。他一边热情接待稳定情绪,一边安排工作人员迅速开展调查。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到医院慰问,协调医保部门解决就医问题,申请了临时救助金,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想做好事,必先做好人”,朴实的话语记心中。工作中,杨小川奉公守法、清正廉洁,立足本职、主动作为,用心、用情、用力为退役军人服务,龙桥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成为全区标杆。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先进事迹材料2郑璐,一名来自内蒙古电力公司乌海电业局高压输电线上的特种兵,他曾是鄂尔多斯武警支队机动中队的一名战士,现今跨越成为全国电力行业的技术能手,从事着电网中高压输电线路的维护检修工作。每天郑璐身穿迷彩服、肩挎望远镜,行走在高山沙漠、戈壁荒原,用双脚丈量着1400多公里的输4/16电线路,在野外的孤寂中口味艰辛、艰险、艰难,在万家灯火中展示坚强、坚韧、坚守。每当郑璐登上铁塔回头望时,洒下的汗水已变成了一笔笔人生财富:2009年被评为乌海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复转军人,2012年、2013年再次荣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郑璐创新工作室被自治区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劳模创新工作室,有多项成果获得全国优秀创新成果奖,为安全送电提供了技术支持。当兵就要站好自己的岗。输电线路大都分布在野外,一旦发生故障通常遇到的都是恶劣极端天气,这时,郑璐就是一名冲锋陷阵的士兵,做到哪里有高压线路故障,哪里就有输电工人的身影,无论气候怎样恶劣,路途怎样凶险,他都和工友们背起工具和材料出发,寻找故障,尽快抢通,面对过多少次苦脏累险,挑战过多少次心理极限,他觉得输电工人就是守卫高压线路的特种兵。2008年的春节,乌海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黏雪天气,高压输电线路发生冰冻灾害,一夜之间6条220千伏线路发生跳闸,郑璐接到抢修命令,迅速组织检修人员搞冰救灾,连续奋战10天,恢复供电。当看到节目期间的万家灯火时,他说:当兵要站好自己的岗,输电人就要守好自己的线。学者就要善学习肯钻研。作为输电维修人员,不仅要有坚忍不拔的干劲,还要有良好的专业技术。他常对同事们说:干5/16这行,热情、体能、学问、技巧缺一不可。在输电这个行业要想被别人认可,专业技术必须过硬。为了能干好带电作业工作,13年来,郑璐先后去过多个省市学习同行先进的技术理论,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加深印象,他画了很多现场操作图,反复模拟操练。经过风年时间,就从一名初级工,变成了专业技师,掌握了15个输、配电项目的操作要领和技巧,通过开展带电作业,保证了不间断供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年多供少损电量1000多万千瓦时,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为用户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在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和内蒙古电力公司第十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郑璐带领的9名输电队员,为了实操项目能够更加纯熟,每天在铁塔上反复练习6个多小时,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纠正,直到练熟为止。晚上回到驻地又带领大家顾不上休息,抓紧时间复习理论知识,队员们每天都在超负荷地训练,却无人叫苦喊累。经过80多天的全封闭深层次训练,大家像一只握紧的拳头,打出去虎虎生威,最终,他们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职工技能大赛输电、配电线路两个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也是自2008年以来,他们连续四届夺得自治区级输电带电作业第一。他个人获得输、配电两个专项第一,在他的带领下,将乌海电业局的带电作业,打造成为内蒙古电力公司特别能打硬仗的尖刀班,正所谓有铁打的工头,就有钢铸的兵。带出军人一样的检修队伍。通过技能大赛让郑璐更多的明6/16白了,没有完善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在日常的安全生产中,他想的是自己不仅要做一个螺丝钉,更要做一把扳手,把身边的所有螺丝钉上紧,上安全。工作性质的艰苦,责任的重大,使郑璐发现输电工人同样要具备军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作风和斗志。因此,他在输电处推行军事化管理,从领导到职工,只要是去线路工作,全都着装整齐,出工前必须集合站队、清点人员、宣读工作任务、提出明确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和检修人员融合在一起,才能用严格的纪律和安全标准保护好大家,促进团队和谐。就是在这些特种兵的守护下,郑璐带领团队创造了连续4069天安全生产无事故的记录,2011年、2015年创造了内蒙古地区220千伏线路零故障、零跳闸记录,设备可用率年年都保持在%以上。创新的火炬点亮青春的色彩。为了紧跟输电先进技术,郑璐开始学习和了解国内外带电作业工具的发展动态和先进技术。针对输电线路易工业污秽影响发生故障,他研制了电动硅橡胶绝缘子清扫器,可在输、变电设备带电运行情况下,对脏污绝缘子进行清扫,只需按动电键即可进行工作,操作起来灵活方便,大幅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避免因停电检修造成用户损失。经过一年使用,创造经济效益33多万元,该成果一举拿下公司、自治区、中国质量协会成果三项一等奖。2011年,以郑璐名字命名的郑璐职工创新工作室通过电力瓮验收挂牌,极大地吸引了基层职工参与到创新工作中来。为了使输电检修更加安全高效,郑璐摸索出了一套工具加工、7/16技术革新、管理创新的工作方法,开发出多项管理型创新成果,其中图文并茂的电子台账、四季维护网络图等使输电管理进入了流程化、标准化、精细化。在线路巡视方面,他着手推行线路巡视个人包线制,将维护模式由原来集体型转变为个人包线制,打破大锅饭。个人薪酬定级、评先推优,一切以分包线路的安全状况说话,使机械式的工作活起来,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郑璐就是这样,肩负着播撒光明的神圣职责,坚定地做一名常年守卫输电线路的特种兵,带领输电管理处这样一个军事化团队,用他们的努力换取千里输电线路的平安运行。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先进事迹材料3张启航,男,汉族,1976年9月出生,硕士学历,1998年8月参加工作,200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萨力巴乡党委书记、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萨力巴乡经济体量较小,总土地面积58万亩,辖8个行政村,共有5409户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600人,现有退役军人219人,重点优抚对象58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乡。近年来,全乡包括退役军人在内的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各项事业突飞猛进。萨力巴乡连续两届被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台评为“魅力乡镇”;2019年,被自治区列为“十县百乡千村”示范乡镇;2019年12月,被中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宣部、民政部、司法部等部委评为“全国8/16乡村治理示范乡镇”;2020年5月,被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农业产业建设强镇”。自担任乡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以来,张启航同志着眼改革大局,以开拓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在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中奋勇前行。2019年,荣获“全旗优秀人大代表”称号。服务站建设得到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三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高度认可。2020年10月,自治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东部区现场会在萨力巴乡举办。一、搭建平台,做退役军人的带头人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一重要指示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作为萨力巴乡党委书记的张启航同志,主动担起退役军人服务的大梁,将服务退役军人、关爱退役军人、发展退役军人融入到乡村振兴大局。担任服务站站长后,成立了由自己任组长的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建立了退役军人服务系列工作制度,为乡服务站协调办公用房16平方米,配套活动室、器材室和图书室74平方米,并在乡便民服务大厅设立退役军入服务窗口,指导建立了8个村级服务站,为全乡退役军人搭建了服务平台,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爱退役军人的谆谆嘱托落实到了“最后一公里”。二、无微不至,做退役军人的贴心人一枝一叶总关情。在乡服务站刚刚成立之初,他组织乡服务站和乡村干部,以维护退役军人权益为出发点,聚焦矛盾排9/16查化解,同步推进党的政策宣传、思想教育转化等工作,先后开展5批次“大走访”和1轮脱贫攻坚专项走访活动,在退役军人群体中,即时解决政策咨询类问题57个,化解各类社会矛盾5件,收集解决诉求10件,活动经验在全旗推广,并被自治区信访局誉为“枫桥经验在内蒙古的再实践”。2019年,萨力巴乡被敖汉旗评为“信访三无乡镇”。三、尊崇关爱,做退役军人的暖心人“您要保重身体,感谢您为保家卫国做出的贡献!”。这是张启航同志在每年的走访慰问活动中发自心底的表达。在他的领导下,乡服务站着眼于关心关爱退役军人群体,完成了全乡201名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的信息采集及光荣牌悬挂工作,为3名建国前在乡复员老军人发放了“建国70周年纪念章”,协助6名退役士兵办理了社保接续,发放各类优抚资金30余万元,向退役军人印发张富清、马旭等模范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200余册,在“八一”、春节等节日期间慰问老复员军人及军烈属13人次,向2名抗美援朝老兵发放了抗美援朝作战70周年纪念章,把党和国家对退役军人的关心关爱传递到了退役军人身边,提高了退役军人的荣誉感、幸福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先后有125名退役军人主动义务参加防控工作。四、敢为人先,做退役军人的引路人为政者,就要勤勉于身。他常对同事们说,既然当
本文标题: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先进事迹材料集聚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333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