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许建国)宏观政策调整与经济体制改革
宏观政策调整与经济体制改革目录1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2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挑战3宏观政策短期应对措施4加快改革创新与中长期政策调整一、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2经济增速放缓11、2012—2013年经济增速放缓一、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一)经济增速放缓8.17.87.77.87.77.07.58.08.59.01季度2012年1-2季度1-3季度1-4季度1季度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2、2006年以来经济变化趋势(一)经济增速放缓一、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14.56.612.17.856789101112131415200601200603200701200703200801200803200901200903201007201003201101201103201201201203(%)(季度)2006年以来的经济增长走势3、经济增速放缓原因(1)外部需求收缩与内需增长放缓相互叠加;(2)周期性调整与结构性因素相互交织;(3)短期需求波动与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相互作用。(一)经济增速放缓一、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1、国际经济环境恶化(1)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2003—2007年世界经济“黄金期”增长4.6%2010—2015年预计增长3%(二)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一、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1、国际经济环境恶化(2)外部需求大幅度收缩“美欧消费—东亚加工生产—中东拉美提供资源”的国际分工发生变化;发达国家政府减缩公共支出和居民降低消费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境外资本流入减少。2012年,国际资本直接投资11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7%。(二)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一、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1、国际经济环境恶化(3)外部需求大幅度收缩(二)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一、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20%-10%0%10%20%30%40%50%(%)2011年10月-2012年10月进出口增幅出口涨幅进口涨幅1、国际经济环境恶化(4)国际市场替代效应增强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开始动摇•案例1:印度16—35岁青壮劳动力有5亿人,孟买平均工资900元人民币;中国沿海企业雇员包吃住超过3000元。中国•案例2:阿迪达斯工厂全部撤往柬埔寨(二)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一、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2、国内增长条件退化(1)高储蓄率向下调整人口老龄化和抚养比提高居民消费倾向提高预防性储蓄减少(二)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一、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2、国内增长条件退化(2)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劳动年龄人口绝对减少农村人口转移速度下降劳动力供需形势发生逆转(二)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一、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2、国内增长条件退化(3)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增强能源消费难以为继土地供需矛盾加剧环境减排任务艰巨(二)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一、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二、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挑战挑战财政金融风险加大产能过剩矛盾凸显企业创新力不足生产要素成本上升1、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水泥、钢材造船能力相当于全世界造船能力的120%2、新兴产业产能过剩:风电设备、太阳能光伏挑战:继续依靠大规模产能扩张支撑经济增长的空间明显缩小(一)产能过剩矛盾日益凸显二、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挑战1、人工成本上升压力巨大2、土地供给紧张,地价加速上涨3、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大幅度下降挑战:依靠大规模增加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已经越来越困难。(二)生产要素成本加快上升二、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挑战1、依赖低端加工组装2、企业缺乏技术研发能力3、自主品牌缺乏国际竞争力挑战:国内部分产业和生产能力面临淘汰的危险(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更加凸显二、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挑战1、财政收入低增长与高支出刚性的矛盾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3、房地产泡沫风险挑战:高速增长时期孕育的巨大财政、金融风险,有可能集中暴露出来。(四)财政金融风险增大二、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挑战三、宏观政策短期应对措施防风险目标: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防范通货膨胀,控制潜在风险。稳增长控通胀1、积极财政政策2、稳健货币政策3、激活民间投资4、完善促进消费政策5、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6、稳定和拓展外需市场(一)稳增长三、宏观政策短期应对措施1、2013年第一季度,广义货币M2余额103.6万亿,增长15.7%,大大高于全年13%的目标。2、2013年CPI可能上升3.5%3、西方国家普遍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拉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增大输入性通胀压力4、房价上涨传导其他各类商品劳务价格上涨。(二)控通胀三、宏观政策短期应对措施1、高速增长惯性带来的通胀风险2、增速放缓带来的债务和金融风险3、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带来的社会稳定风险(三)防风险三、宏观政策短期应对措施三、宏观政策短期应对措施56789101119801984198819921996200020042008201220162020中国未来十年潜在增长率测算基本情形改革情形(三)防风险1、利用产能过剩倒逼结构调整的有利契机,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低附加值的落后产能;2、支持企业加强研发平台(工厂式研发中心)建设,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3、拓展生产性服务行业发展空间,重点发展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生产服务业;四、加快改革创新与中长期政策调整目标:以改革创新推动经济转型,把创新动能、内需潜力、改革红利叠加起来,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2002、2011年三产业结构比较四、加快改革创新与中长期政策调整13.70%44.80%41.60%2002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0.20%46.80%43.10%2011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4、支出企业“走出去”建立生产基地,逐步将直接进口资源转变为进口资源性产品,推动我国制造业向精深加工化、服务化转变;5、加快推进以农民工市民化为主要内容的城镇化进程,让进入城镇有稳定职业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能够享受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四、加快改革创新与中长期政策调整6、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加强资本市场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完善财产性收入税收调节制度,解决财产性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征地制度改革。四、加快改革创新与中长期政策调整四、加快改革创新与中长期政策调整0.19580.269950.31050.37840.43860.4690.47400.050.10.150.20.250.30.350.40.450.51982198819931998200320082012全国居民基尼系数7、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和新兴消费业态案例:马云的淘宝网2012年实现销售1.2万亿,在全国31个省区中排名第6位。支付宝沉淀了巨量间歇资金,为创办消费信贷银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加快推进政府审批制度改革,放松管制,激活市场,把应当由市场承担的功能交还给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领域中的基础性作用。9、建立有利于发挥创新精神的经济、法律、教育、科技、文化环境,以改革创新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四、加快改革创新与中长期政策调整
本文标题:(许建国)宏观政策调整与经济体制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6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