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讲经济行为空间本讲是经济学学走向高级阶段的第一步,将反思经济活动中的人、市场和商品,并借助现代数学工具,使这些基本概念得以提升和科学化,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本讲的内容安排如下:经济人商品空间市场结构价值与价格经济人:主要是要进一步解析经济活动主体的含义和行为理性,把经济活动者与现实人加以区分。市场结构:解析市场的实质以及市场的组织结构特点。商品空间:主要是解析经济人行为表现的一般特点。价值与价格:主要是从实证角度去看待和研究价值问题,给出一套工具,并要把价值表现形式与市场结构联系起来。自修:自修现代数学工具基本知识。用现代观点看,微观经济学象是一门行为科学,是研究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人的行为的科学。当然,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不止经济学一种,但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研究不同于其他行为科学,经济学假定了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具有理性。也正是由于理性人假设,经济学才能够运用数学方法加以研究,并把数学工具用得得心应手。理性人假设使得经济学中的人与现实中的人有所不同。把经济学中的人叫经济人,把现实中的人叫现实人。经济人概念既来自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人概念,我们先对经济人的特点进行分析。概括地讲,经济人具有以下两大特点:经济活动主体:独立自主决策理性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这两大特点可作为一个人是否为经济人的判别标准。§1经济人职业性——生产活动:发生于生产、管理、营销等事务中。私人性——消费活动:发生于个人、家庭和消费等事务中。一、经济活动主体例如,公司可看成经济人,公司具有决策机构: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这个机构决定和指挥着公司的一切经济活动。公司员工也是经济人:员工既能自主决定他自己的劳动提供和商品消费。经济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即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立的决策中心,这个中心决定和指挥着它的一切经济活动。经济人概念的关键之处:独立自主决策。两类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职业性、私人性。经济人可以是个人、家庭、集团或组织。经济活动生产活动消费活动生产经济人——生产者消费经济人——消费者经济人两类经济人:消费者、生产者。(一)消费者消费者的最大特点在于购买商品以供自己享用,是商品的需求者(购买者)。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由各个消费者的需求构成的,因此,要研究社会需求的变化规律,必须首先研究消费者个人需求是如何变化的。可见,对消费者进行研究将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消费者,我们将关注如下一些问题:消费者是如何选择他们需要的商品的?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原则和目标是什么?消费者在选择的过程中有自己的目标函数吗?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因素都有哪些?影响消费选择的因素又是如何具体影响消费者的选择的?从消费者的具体购买行为能窥测消费者的个人偏好吗?消费者个人需求与社会总需求之间究竟具有怎样的深层关系?(二)生产者生产者的最大特点在于向社会提供商品,是商品供应者。经济社会的总供给是由各个生产者的商品供给构成的,因此,要研究社会供给,必须首先研究生产者的个人供给。可见,对生产者进行研究也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生产问题也是一个选择问题:生产者投入一些商品,生产出另一些商品,并把产品提供给社会,生产者从中取得利润。经济学不关心生产过程的细节,只关心生产过程的始端和终端。因此,关于生产者的如下一些问题才是微观经济学关注的:生产者是如何选择他们的要素投入和产品供应的?生产者选择投入和产出的原则与目标是什么?影响生产者选择的因素都有哪些?影响生产选择的因素又是如何具体影响生产者的选择的?要素需求与产品供给具有怎样的规律?单一产品生产与多种产品生产又有怎样的区别?(三)双重身份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完全不同,活动主体往往难以区分。一个人可能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比如,从消费角度看,家庭是商品消费者;但家庭同时还向社会提供劳动和资本品,是劳动和资本的生产者。又如,从供应角度看,企业是生产者;但企业为了生产又必须购买生产要素,是生产要素的消费者。我们把经济人具有的这种双重身份(消费者和生产者),叫做经济人的两面性。经济人的两面性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了方便。比如,当专心研究消费者问题的时候,人们处心积虑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消费者行为理论,那么这套理论就适合于描述生产者的要素需求行为,因而没有必要再去重复建立要素需求理论。又如,人们处心积虑地为生产者建立起来的产品供给理论,同样适合于分析消费者的生产要素供给行为,也没有必要重复建立要素供给理论。总之,经济人的两面性,使得消费者的需求理论能够成为生产者的要素需求理论,使得生产者的供给理论能够成为消费者的要素供给理论。二、理性人假设经济人是理性人,即具有理性。疯子、傻子不是经济人,他们缺乏理性。所谓理性人,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指具有良好的偏好或效用函数,使得在一定的约束面前能够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对于生产者来说,是指在一定的约束面前能够最大化自己的利润。总而言之,理性人总是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理性人的人格理性人以追求个人利益为天性,总会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使用现有资源和要素,安排个人活动,以实现个人利益目标。理性人与自私人有所不同,理性人既有利己的一面,也有利他的一面。利己:理性人是利己主义者,他具有个人利益,并且要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追求个人安乐和享受。利他:理性人是利他主义者,他会为他人考虑,服从社会与客观条件的制约,遵纪守法,不以损人利己的方式去追求个人利益。(一)理性人之间的合作制度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理性人之间会相互合作,以实现合作的潜在利益。当需要合作,而合作中又存在着矛盾冲突时,理性人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制度来规范他们的行为。价格制度(或者说市场机制)是为了实现合作的潜在利益和解决合作中的矛盾冲突,人类发明的一种最重要的制度。新古典经济学以价格制度为研究对象,故又称为价格理论,它有两个基本假定:市场竞争: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任何个人力量都微不足道。个人不能左右市场价格,只能接受价格,依据价格行事。信息完全:每个市场参与者都掌握着完全的信息,信息传递渠道畅通,信息获取即时,无需为获取信息支付费用。这就刻画了一种理想的价格制度——任何个人都无法对市场价格施加影响,个人只能听从价格召唤,依据价格行事。我们称这种价格制度为“背对背”的交易制度。(二)价格制度的合理性在这种制度下,经济活动达到的结果,让每个市场参与者都实现了个人利益最大化(消费者、生产者行为理论和竞争均衡)。在这种制度下,合作中的矛盾与冲突通过帕累托改良得到了有效解决,全社会实现了福利最大化(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在这种制度下,交易“背对背”地进行,其结果与“面对面”交易等同(经济核心等价定理)。实际交易的确如此,交易都是在叫价拍卖、讨价还价中“面对面”进行的。但竞争场上,参与者数不胜数,任何个人交易量都只是整个市场交易量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因而最终形成的那种对每个参与者都有利的交易结果等同于依据价格行事的“背对背”交易结果。为什么说这种价格制度是实现合作的潜在利益和解决合作中的矛盾冲突的重要制度呢?对此,可从三方面论述。(三)价格制度的局限性现实市场上交易者的人数有限,不可能要多多少有多少。这样一来,个人行为必然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实中存在着自然垄断行业。在这种行业中,垄断者决定价格而不是接受价格。因此,价格制度解决不了垄断行业中合作的利益与矛盾冲突问题。现实中存在公公品和外部性,导致经济活动结果达不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状态。现实中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现象存在。信息的不完全使得价格制度往往不是实现合作和解决冲突的最有效途径。另外,现实市场中理性人之间相互影响,人们在决策时会考虑他人反应,因而决策行动实际上是一种博弈。虽然说价格制度是实现合作和解决矛盾冲突的重要制度,但是现实市场符合不了这种价格制度提出的苛刻要求。价格制度存在的上述种种缺陷,要求政府对经济活动必须予以适当调控,以促进理性人之间的合作,以解决合作中的矛盾冲突。§2市场结构促使现代经济有秩序运转的机制,就是市场。那么,究竟什么是市场?有人会说,市场是买卖商品的场所。不错,商品买卖场所是市场,但商品买卖活动不见得要在某个固定场所进行,可以分散在许多地方,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比如,同样的布匹可以在许多不同的商店销售,还可通过电话、电视、广播、报纸、英特网进行交易。可见,交易场所并不是市场的特征。任何市场都离不开买者、卖者及交易活动,三者并存才能形成市场。因此,买者、卖者及交易才是市场的三大基本要素。经济学关心的是交易活动如何影响和决定价格。照此,可对市场作出这样的解释:市场是影响商品价格的所有买者和卖者,这些买卖双方频繁的交换活动,使相同商品的价格趋于一致。马歇尔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说:“一个市场是一个区域,在那里买者和卖者彼此相互交往非常紧密,市场的价格在全区域内趋于一致。”一、市场的分类市场的分类方式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种:按交易者范围分:地方市场(某个地方的买者和卖者)、国内市场(一国的买者和卖者)和国际市场(多国的买者和卖者)。按交易者人数分:有限市场(有限个交易者)、无限市场(无限个交易者,这是一种抽象,表示交易者多得象分子一样数不清)。按组织结构分:完全市场(有组织的市场,同种商品的价格在市场内一致。完全市场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信息完全、自由进出)、不完全市场(不满足完全市场条件的市场)。按竞争程度分:纯粹竞争市场(大量的交易者;个人不能影响价格;相同数量的同种商品完全同质;要素自由流动)、非纯粹竞争市场(不满足纯粹竞争条件的市场)。以上分类可同举并用。比如把组织结构和竞争程度结合起来,则有完全竞争市场(纯粹竞争的完全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二、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可概括为六条:大量的买者与卖者:个人丝毫不具有垄断力量商品同一:同一数量的同种商品之间完全同质进出自由:经济人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要素流动自由:生产要素可以自由地转移信息完全:经济人完全了解市场,信息渠道畅通价格既定:经济人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这六个特点又可概括为如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特征:每种商品的价格对所有的经济活动者都一致。第二特征:商品价格不依赖于个人决策。第三特征:市场上每个买者与卖者都能感受到,按照市场价格,他能够买进或卖出自己所需或提供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三、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垄断竞争:厂商众多、互不依存、进出较易、可形成产品集团。寡头垄断:少数卖(买)者面对众多的买(卖)者。完全垄断:一个卖(买)者面对众多的买(卖)者。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论抽象,现实市场难以符合。1920年以后,便出现了斯拉法、张伯伦、琼·罗宾逊等人对完全竞争理论的修正。尽管如此,完全竞争仍然是经济学家分析市场的着眼点和判别标准。然而,经济学也没有忽视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研究。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是市场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垄断,某些个别经济人对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按照竞争强弱程度,不完全竞争市场分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完全垄断是与完全竞争完全相反的一种市场结构,同完全竞争一样在实际中极为少见。但完全垄断市场为我们研究垄断问题提供一种很好的分析框架,同样成为经济理论的基础。§3商品空间商品是用来交换以满足人们需要的一切物品、服务及劳动。交换和满足需要,是商品的两个缺一不可的属性。交换是商品具有价值的表现,满足需要则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的表现。这两个属性决定了任何商品的取得都要付出代价。劳动是商品,并且是特殊重要的商品,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劳动是用来交换的,要使用劳动,必须向劳动支付报酬。因此,劳动是通过交换以满足生产需要的商品,劳动者付出劳动以获取生活所需的物品或服务。空气不是商品,尽管为人人所需,但人们并不用它来交换。经济活动离不开商品,经济人的行为表现为选择一定数量的若干种商品。经济学关心的是经济活动的结果,而不是经济活动的具体细节。这样,经济人的行为可用商品空间来描述。一、区分商品的四条原则1.物质原则:从商品的物质属性上加
本文标题:02 经济行为空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65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