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302T 206-2023 海水池塘养殖尾水“藻贝植”处理技术规范
ICS65.020.01CCSB503302浙江省宁波市地方标准DB3302/T206—2023海水池塘养殖尾水藻贝植处理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ffluent“Algal-shellfish-aquaticplants”treatmentofmariculturepond2023-02-21发布2023-03-21实施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学兔兔—2023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宁波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宁波市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市鄞州区渔业技术管理服务站、宁海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象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宁波市奉化区农业技术服务总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扬才、王海航、沈伟良、黄呈炜、蔡惠凤、王琦爱、周志强、彭小明。学兔兔—20232海水池塘养殖尾水藻贝植处理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海水池塘养殖尾水“藻贝植”处理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主要设施、尾水处理系统面积、尾水处理技术及尾水处理后的利用和排放。本文件适用于海水养殖池塘的尾水处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SC/T9103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DB33/T905滩涂埋栖型双壳贝类苗种人工繁育通用技术规范DB33/T2288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规范DB3302/T161海水池塘虾贝综合养殖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DB33/T228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养殖尾水aquacultureeffluent池塘养殖系统向外排出的未经处理的养殖水。生态沟渠ecologicalditch具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由水、土壤和生物组成,能种植水生植物,发挥截留悬浮物、土壤吸附、植物吸收、生物降解等一系列作用,降低进入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中营养盐及其它污染物的含量。[来源:DB33/T2288-2020,3.2]“藻贝植”技术Algal-shellfish-aquaticplantstechnology养殖尾水经沉淀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通过微藻利用、贝类过滤和水生植物净化等生物处理过程,达到降低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氮、磷等的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4主要设施沉淀池学兔兔—20233面积宜占尾水处理系统面积的 20%~ 30%,深度 2.0 m~ 2.5 m,可设置为长方形,泥底或泥沙质底,具水泥或薄膜等护坡结构。微藻处理池面积宜占尾水处理系统面积的40%~50%,深度1 m左右,每667 m2需配置功率0.5 kw以上的曝气增氧设施。贝类滤食池面积宜为占尾水处理系统面积的10%~20%。贝类滤食池需建造滩面和环沟等,池塘建设按DB3302/T161规定执行;贝类滤食池可兼作微藻处理池,布局图见附录A中图A.1。按每667 m2配置30个~50个底充式曝气盘,配备0.5 kw以上相应功率的罗茨鼓风机。贝类滤食池可进行贝类苗种中间培育,按DB33/T905规定建设贝类苗种中间培育池。植物净化池面积宜占尾处理系统面积的10%~30%。植物净化池布局图和实景见附录B中图B.1和图B.2。可利用现有池塘或沟渠,在水面铺设浮床种植耐盐植物或栽培大型藻类,在池边可种植耐盐植物。辅助设施生态沟渠,上沿宽度不小于 2 m,底部宽度不小于 1 m,深度不小于 1.5 m,可利用养殖区原排水沟渠改造而成,在护坡淤泥中种植耐盐植物,在沟渠水面设置浮床种植耐盐植物。排水管,宜用水泥预制管或PVC管等,管径不小于 20 cm,排水管上沿应与各处理池最高蓄水高程平齐,相邻尾水处理池间通过排水管相连,排水管在处理池两边塘埂对角布设。5尾水处理系统面积不同养殖模式尾水处理系统面积占池塘养殖面积比例见表1。表1不同养殖模式尾水的“藻贝植”处理系统面积占比序号养殖模式尾水处理系统面积占养殖面积比例1虾蟹贝普通池塘混合养殖≥ 6%2虾、蟹池塘单养≥ 8%3设施化养殖≥ 40%注:生态沟渠面积不计入尾水处理系统面积。6尾水处理技术工艺流程学兔兔—20234养殖尾水处理工艺流程应按照附录C 中图C.1,在保留沉淀、微藻处理、贝类滤食及植物净化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调整。生物选择土栽耐盐植物宜选芦苇、碱蓬等。贝类可选宁波市传统滩涂经济养殖贝类,尤以缢蛏为佳。浮床种植的耐盐植物可选用海马齿、大米草,尤以海马齿为佳;栽培的大型海藻可选用龙须菜、石莼类等。生物种养方式生态沟渠护坡及植物净化池边种植的耐盐植物,植株间距 30 cm左右。贝类滤食池的贝类养殖方式应符合 DB3302/T161 的规定。贝类苗种中间培育方式应符合 DB33/T905 的规定;缢蛏苗种中间培育的养殖规格和放养密度以 120万粒/kg~200 万粒/kg和 80g/m2~160g/m2 为宜。敷固生态浮床,生态沟渠和植物净化池内种植海马齿的生态浮床的水面覆盖率分别以 30%~50%和 50%~70% 为宜;龙须菜和石莼类等采用挂绳养殖,放养密度 5 kg/m2 为宜。尾水收集合理安排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时间,分批次排放,排放量不得超过尾水处理系统处理能力。养殖后期的养殖尾水排放量见表2。尾水处理时间尾水在处理设施内处理时间应视尾水中悬浮物、化学需氧量及氮、磷等水质指标情况进行调整。池塘排出的尾水水质应符合 SC/T9103 要求时,处理系统内不设置滞留时间;养殖后期池塘排出的处理时间见表2。表2不同养殖模式养殖后期尾水排放量及尾水处理时间序号养殖模式池塘排放占养殖水体比例养殖尾水处理停留时间1虾蟹贝普通池塘混合养殖3日累计排放不大于8%不少于3 d2虾、蟹池塘单养3日累计排放不大于10%不少于3 d3设施化养殖7日累计排放不大于50%不少于7 d曝气增氧微藻处理池和贝类滤食池曝气增氧每日开机时间不少于 6 h。管护与清理生态沟渠沟底淤积物超过 25 cm 或杂草丛生,影响水流的区段,要及时清除,保证沟渠通畅和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耐盐植物净化池中水生植物覆盖率超过 70%后,适时打捞,收割衰败的水生植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若种植海马齿,应在冬季做好越冬防护。学兔兔—202357处理后的尾水利用及排放尾水利用池塘养殖尾水经处理,pH 值、悬浮物等相关水质指标应符合 GB 11607 要求,可循环使用。尾水排放池塘养殖尾水经处理,pH 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及氮、磷等水质指标应符合 SC/T9103 要求,可外排。学兔兔—20236附录A(资料性)贝类滤食池结构贝类滤食池结构见图A.1。图A.1贝类滤食池结构学兔兔—20237BA附录B(资料性)植物净化池结构和实景植物净化池结构和实景见图B.1、图B.2。图B.1植物净化池结构图B.2植物净化池实景学兔兔—20231CB附录C(规范性)海水池塘养殖尾水“藻贝植”处理工艺流程图海水池塘养殖尾水“藻贝植”处理工艺流程见图C.1。图C.1海水池塘养殖尾水“藻贝植”处理工艺流程学兔兔标准下载
本文标题:DB3302T 206-2023 海水池塘养殖尾水“藻贝植”处理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780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