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特殊疾病学生的心理疏导与精准帮扶工作案例
特殊疾病学生的心理疏导与精准帮扶工作案例充分利用好日常班团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温暖学生、打动学生,培养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一、案例简介xx,男,xxx人,自小家境贫寒。x年4月,其母亲检查出肾癌,此后近十年间家中多方借钱治疗,花费不计其数,最终不幸于xx年初去世。其奶奶常年疾病缠身,也于xx年初长眠。学生本人于xx年6月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给本就摇摇欲坠、背负巨额债务的家庭沉重一击。目前学生和父亲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是年迈的父亲每天在工地打零工挣钱,高昂的学费对家庭来说压力巨大。在入学时的新生心理测评中,该生测评结果显示为:“轻度强迫”“感到在自身健康方面有问题”“觉得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曾经接受过心理卫生的咨询和治疗”。学生本人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长期吃药原因导致身体较为虚弱,不仅无法进行剧烈运动,而且对日常学习生活状态产生负面影响。二、案例定性分析此案例反映的是学生因自身患病、亲人离世、家庭贫困导致的消极、内向、自卑心理情绪及负面学习生活状态等问题。三、问题关键点1.如何帮助xx排解心理负面情绪,树立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2.如何帮助xx缓解经济压力,顺利完成学业。3.如何帮助xx适应四、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1.谈心谈话——排解心理情绪自得知xx的心理测评结果不理想后,我定期与xx进行谈心谈话。在谈心谈话过程中,我发现该生主要心理情绪源自于自身患病、亲人离世和家庭贫困,虽因身体原因而上课犯困,但自身还是有一定的学习天赋,考试成绩尚可。我说服他不要纠结于给自己人生一时的不顺利、不如意寻找归因,鼓励其积极向前看,在经济条件和身体情况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学习,全面发展,通过自身成长转变来扭转家庭局面。2.建立信任——拉近师生关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帮扶时,要寻找突破口,可以从学生的爱好特长、家乡美食等聊起,用共情的沟通建立起深层次的信任关系。在了解到该生是xxx人后,我以此为切入点,告知该生我的姥姥是x人士,以前时常会去x市游玩看望姥姥。随后,该生的话匣子慢慢打开,与我分享了一些近年来x市的变化,以共同话题逐步拉近了师生距离。之后,当我收到了姥姥寄来的x特产寺河山苹果后,立刻想到了xx,便为其打包了一袋苹果,于次日与其的定期谈心谈话后交给他,xx十分惊喜,对我展露出了充满真心的笑容。3.资助育人——缓解经济压力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以精确识别、精准资助、精细管理为理念,做到扶困、扶智、扶志有机结合。首先,xx在家乡签订了生源地助学贷款8000元的借款合同,在到校报到后,随即按要求为其完成了生源地助学贷款借款合同的电子回执录入工作,以便其按时拿到助学贷款来缴纳学费和住宿费。随后,按照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和临时困补申请办法,在时间节点内提醒xx申请国家助学金和临时困补,最终xx获得国家助学金3300元和临时困补500元,用于资助其在校生活费用开支。最后,因xx病情特殊,经过一段时间的情况了解判定其困难属实后,将该同学情况如实上报给上级主管领导,经学院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开会讨论,同意xx申请学费减免,最终为其减免学费4000元。4.班团引领——培养归属认同充分利用好日常班团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温暖学生、打动学生,培养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将班团活动与思想政治建设相结合,以月份为主线,9月份开展爱校荣校教育、10月份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11月份开展青年榜样教育等,筑牢金学生的思想根基。抓住节假日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温馨的班级团建活动,如中秋节做月饼、冬至包饺子、新年互赠祝福礼包等,让外出求学的xx在班集体中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5.结对帮扶——应对学业困惑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学生考试成绩进一步分析研判班级学情,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学习规划指导,并组织优秀学生经验交流分享会等,帮助学业困难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建立朋辈帮扶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经过分析,我发现xx在电路科目上较为薄弱,于是选择另一名电路成绩优异的学生与其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让xx在一对一帮扶中结交新朋友,树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既收获成绩,又收获友情。五、经验与启示1.用真诚换真心,打好“攻心战”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老师,只是一个泛泛的称呼,真正建立在师生之间的,应该是爱的关系。唯有“爱”字当头,真诚地呵护学生、教育学生,打好“攻心战”,学生才肯讲真话、道真情。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向学生展现可信可亲的形象,在此基础上真诚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聆听他们心声,深入他们的内心,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心理咨询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正向关怀,应用在这个情景下,可以理解为:相信并接纳倾诉者的情感和判断。倾诉本身就是一种疗愈,倾听学生心里想说的话,理解他们存在心底的遗憾和无处安放的悲伤,帮助他们倾泻负面的情绪,排解心中的不安,并最终构建起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师生一起敞开心扉、积极沟通,共同找出事情的根源,从而对症下药,解决学生的具体困难。2.用期望促成长,打好“激励战”对大学生的成长而言,辅导员的期望与赞美是外部激励的有效方式之一,辅导员要打好“激励战”,用期望和欣赏促进学生成长蜕变。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根源,或者是家庭环境,或者是成长经历,或者是身体疾病等。依靠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只能减轻其痛苦,真正战胜心理疾病,需要学生自身心理的转变。若想要把学生从消极、内向、自卑的内心封闭世界中拉出来,则需要辅导员伸出鼓励和支持的双手。辅导员要适当运用期望效应进行激励,挖掘学生的潜能,当学生在辅导员处获得鼓励和赞许后,他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认可,变得更加自信、大胆,在接下来的行动中努力奋进、开拓创新,竭尽全力满足辅导员的期待,最终实现自我超越和自我突破。3.用坚持迎硕果,打好“持久战”学生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其心理过程也会因为不同的诱因而多变,对待特殊学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三心”,对特殊学生的关心,协助特殊学生实现目标的信心,坚持不懈帮助特殊学生成长的恒心。辅导员在日常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抓住学生的人格养成、素质培育和精神追求。坚持特殊学生一人一档,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将特殊学生的病例、资助申请材料、谈心谈话记录、家校联系记录、成绩单等按时间顺序归档,形成完整、真实、具有科学性和参考性的档案材料,实时更新,以便全面了解其大学在校期间的动态,形成家校育人合力,更好地实现精准帮扶。集体生活,应对学业困惑,塑造健康人格。
本文标题:特殊疾病学生的心理疏导与精准帮扶工作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95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