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XXXX第十七章利润
1第十七章利润•学习目标:•1.掌握利润的定义和构成。•2.了解不同的利润计量观。•3.了解利润的不同计算方式。•4.掌握利润分配的顺序。•5.掌握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2第一节利润的形成一、利润的概念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3•二、利润的不同计量观•(一)资产负债观•资产负债观也称为净资产法,是指通过对照前后期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来确定企业在一定期间所实现的利润,即除所有者追加投资和分红外所有者权益增加为利润,减少为亏损。4•(二)收入费用观•收入费用观也称交易法,是指将一定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收入及费用之间的差额作为当期的收益,即如果收入大于费用,则将实现利润;如果收入小于费用则会出现亏损。•收入费用观又分为当期经营观和全面收益观。5•1.当期经营观。•当期经营观认为只有当期、正常经营活动的结果才能包括在利润范围之内,非经常性损益应该排除在净利润之外,直接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部分列报。6•2.全面收益观。•全面收益观也称损益满计观。认为除了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交易(主要指投资者投入和分派现金股利)外,企业当期所有交易或事项所确认的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都属于企业的利润,即全面收益=净利润+其他全面收益。•我国会计准则规范的利润是不完全的全面收益观,但为了全面反映企业的收益,企业应将其他全面收益即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作为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一部分进行报告。7•三、利润的构成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8•(一)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经营成果。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分为自营活动和他营活动。自营活动的经营成果成为经营利润,他营活动的结果成为他营利润,两者之和构成企业的营业利润。•计算公式如下:•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9•(二)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成果。企业全部经营活动分为日常经营活动和非日常经营活动,日常经营活动的成果称为营业利润,非日常经营活动的成果表现为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所以利润总额是营业利润与营业外收支的代数和。•计算公式如下:•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10•(三)净利润•企业经营活动实现的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后的净额,就是企业为投资者赚取的净财富,会计上将其称为净利润。•计算公式如下:•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11•四、利润形成的会计处理•(一)利润的计算方法1.表结法表结法是指各月月末各损益类科目的当期发生额不结转“本年利润”科目,只有在年末才将所有损益类科目的年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此法下,“本年利润”科目1-11月月末不作任何记录,12月末将年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122.账结法账结法是指在每月月末将所有损益类科目的当期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每月月末结转)不论采用表结法还是账结法,年度终了,都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净亏损作相反的会计分录。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应无余额。13•(二)利润形成的会计处理•1.将收入类科目的当期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14•[例17-1]黄河公司2007年1-12月有关收入账户发生额如下:主营业务收入15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140万元,投资净收益28万元,营业外收入10万元。•借:主营业务收入15000000•其他业务收入1400000•投资收益280000•营业外收入100000•贷:本年利润1678000015•2.将“所得税费用”科目以外的支出科目当期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16•[例17-2]黄河公司2007年1-12月有关支出账户发生额如下:主营业务成本100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16万元,其他业务成本80万元,销售费用100万元,管理费用140万元,财务费用40万元,营业外支出50万元,资产减值损失3万元,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10万元。借:本年利润14390000•贷:主营业务成本10000000•营业税金及附加160000•其他业务成本800000•销售费用1000000•管理费用1400000•财务费用400000•营业外支出500000•资产减值损失3000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0017•3.根据收支结转的结果计算利润总额并确认所得税费用。•[例17-3](接[例17-1]和[例17-2])黄河公司计算利润总额和确认所得税费用。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利润总额=1678-1439=239(万元)•应交所得税=239×25%=59.75(万元)•借:所得税费用597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59750018•4.将所得税费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例17-4](接[例17-3])黄河公司将所得税费用59.75万元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借:本年利润597500•贷:所得税费用59750019•5.计算净利润(或净亏损)并结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标志着利润形成的结束。•[例17-5](接[例17-3]和[例17-4])黄河公司计算净利润(或净亏损)并结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净利润=239-59.75=179.25(万元)•借:本年利润17925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79250020三、利润形成的账务处理费用、净损失本年利润收入(益)借方(结转)(结转)贷方发生额发生额费用收入0(结平)0亏损盈利0(结平)021利润形成的核算账户设置:“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结转各项收入借:主营业务收入等贷:本年利润2、结转各项支出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等3、结转本年利润(不论表结法还是账结法,年度终了都应将“本年利润”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实现净利时或者发生亏损时借:本年利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本年利润、详见例17-122第二节利润的分配•一、利润分配的概念•是指企业将净利润在投资者、企业留存之间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23二、利润分配的内容1.利润分配的对象——可供分配的利润本期实现的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年初未弥补亏损)•只有存在可供分配利润时,才进行后面的分配。24三、利润分配的程序1.弥补以前年度发生的亏损。•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在以前年度亏损未弥补完之前,不得提取法定公积金。•(企业经营亏损应按以下程序和方法弥补:①税前利润弥补。企业经营发生亏损时,从下年开始,在连续不超过5年的期限内,可以用税前利润弥补。②法定盈余公积弥补。超过5年弥补期仍未弥补的亏损,经股东大会批准,可以使用以前年度计提的盈余公积弥补。③税后利润弥补。法定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后,仍未弥补的亏损用税后利润弥补。)25•2.提取10%法定公积金。•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弥补亏损后仍有余额的,按本年净利润抵减年初累计亏损后的余额,计提10%比例的法定公积金,累计提取的公积金总额达到注册资本50%后,可以不再提取。•(公司法:在计算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时,不应包括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企业以前年度存在超过亏损弥补期限仍未弥补的亏损时,以前年度计提的法定盈余公积不足以弥补的,在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之前,应先用当年净利润弥补亏损。)•计提基数=当年净利润-(未弥补亏损-盈余公积补亏)•在年初没有未弥补亏损的情况下,按本年净利润计算提取数。26•3.提取任意公积金。•企业提取法定公积金后,企业章程对提取任意公积金有规定的,按企业章程的规定提取任意公积金;企业章程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股东大会决议的比例提取任意公积金。27•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当年的净利润在扣除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和提取盈余公积以后的数额,再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即为当年可以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限额。28四、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利润分配的帐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应付现金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积——转作股本的股利——盈余公积补亏——未分配利润29•(一)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企业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有三种方法,一是税前利润弥补;二是盈余公积弥补亏损;三是税后利润弥补。301.弥补亏损税前利润弥补(无须处理)税后利润弥补(无须处理)盈余公积弥补(见第十章,“留存收益”)借: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31•黄河公司2001年发生亏损1900000元,2002-2006年每年实现的税前利润均为300000元。2007年经股东大会批准,未弥补完的亏损400000元用盈余公积中的法定盈余公积进行弥补。•(1)2002-2006年税前弥补亏损。•借:本年利润300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00000•(2)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400000•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400000322.提取盈余公积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注意:计提基数=当年净利润-(未弥补亏损-盈余公积补亏)33•黄河公司按当年净利润的10%和5%分别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计提基数=当年净利润-(未弥补亏损-盈余公积补亏)=1792500-(400000-400000)=1792500(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792500×10%=179250(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792500×5%=89625(元)•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79250•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89625•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179250•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8962534•(三)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当年的净利润在扣除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和提取盈余公积以后的数额,再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为当年可以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限额。•企业可以按股东大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决议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当年可以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限额=1792500-179250-89625+0=152362535•企业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时:•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贷:应付股利借:应付股利贷:银行存款•向股东分配股票股利时,在办理增资手续后。•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贷:股本36几个日期概念•1.宣布股利日。是公司股利分配方案经股东代表大会通过后,由董事会正式宣布依股东名册按持股比例发放股利的日期。从宣布日起,公司在法律上就负有于将来支付股利的义务。•在宣布股利日,公司借记“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付股利”。在宣布日后,公司股票就是附息股票。37•2.股权登记日。上市公司的股份每日在交易市场上流通,需要定出一天,界定哪些股东可以参加分红,定出的这一天就是股权登记日。•对股份公司来说,不需要在账上作任何分录。38•3.除息日。股权登记日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就是除息日,这一天购入该公司股票的股东是不同于可以享有本次分红的“新股东”,不再享有此次分红。•对股份公司来说,不需要在账上作任何分录。39•4.股利发放日。在股利发放日,公司借记“应付股利”,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40•黄河公司2008年4月27日宣告发放2007年股利分配方案以2007年末公司股本2000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0.3元现金股利(含税),同时分派面值1元的股票股利200000股,股权登记日为5月10日,除息日为5月11日,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发放日为5月20日。•(1)股利宣告日(2008年4月27日)。•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600000•贷:应付股利600000•(2)股权登记日(5月10日)和除息日(5月11日),不做会计处理。•(3)股利发放日(5月20日)。•借:应付股利600000•贷:银行存款600000•(4)假设黄河公司于2008年5月25日办理了增资手续。•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200
本文标题:XXXX第十七章利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9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