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会计学原理》第一章总论XXXX
第一编会计基本理论第一章总论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会计,以会计专职人员的出现和官厅会计机构的产生为标志。(会计产生至1494年)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会计,以管理会计的形成及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为标志。(19世纪末至今)15世纪以后的会计,以借贷记账法的产生及应用为标志。(1494年至19世纪末)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第一节会计的发展史一、古代会计《周礼·天官》一书中出现了“会计”一词。“四柱结算法”旧管+新收=开除+实在•龙门账、四脚账西周唐宋明清秦•统一度量衡,使货币成为会计核算的主要计量工具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二、近代会计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其出版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中对“借贷记账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三、现代会计以提供信息为目的现代会计学以实现控制功能为目的信息会计(会计学)宏观控制会计(审计学)微观控制会计(财务学)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一)会计学■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现金流量等信息■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要求(二)财务学■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控制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三)审计学1.政府审计(控制)——政府资金使用效果与效率——控制政府的经济活动2.注册会计师(CPA)审计——验证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现代会计的国际化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会计国际化国际职业组织的努力政府的重视会计理论与实务水平的提高四、会计在中国的发展即问即答如何理解“会计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第二节会计的含义和作用一、会计的含义会计的含义即会计的本质,是人们对会计本身性质的认识。1949年以来,我国会计学界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大致有以下四种观点。1.管理工具论2.计量技术论3.信息系统论4.管理活动论会计的涵义可概括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预测和参与决策,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二、会计的职能会计职能是指会计系统在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职能。一般认为,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其特征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单位,对各种经济业务活动或者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和计量,并据以编制会计报表。2.会计监督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职能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3.现代会计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三、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对象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的特定对象,都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而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用。资金运动包括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资金退出等过程,而具体到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又有较大的差异。1.资金的投入资金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企业负债。2.资金的循环和周转资金的循环就是从货币资金开始依次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的过程,资金周而复始地循环称为资金的循环。3.资金的退出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债务、上缴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资金运用的三个阶段是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企业经济活动与资金运动企业经济活动的会计视角(一)企业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按经济活动的性质企业经济活动与资金运动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所进行的原材料采购与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或者商品的购进与销售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包括生产产品、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购买材料或商品或者接受劳务、支付工资以及其他费用、交纳各项税款等。投资活动:主要是指企业基于获利目的而持有其他企业的股权或债权等,如购买其他公司发行的股票或债券等。筹资活动:即企业的融资活动,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前者是指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吸收投资者投入资本,后者是指对外举债,比如,从银行取得贷款。(二)产品生产企业与商品流通企业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1.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原材料现金产成品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2.商品流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现金商品商品销售过程商品采购过程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以现金为核心的企业资金运动经营活动现金(企业)原材料产成品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偿债、分红等发行股票、债券等被投资者(资本市场)购入股票、债券等转让股票、债券等投资者、债权人(资本市场)制造业资金运动图投入借入资金启动资金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利润分配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红利分配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劳动报酬固定资产磨损资金循环资金周转所得税还贷第三节会计目标、会计假一、会计目标1.总体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管理的总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会计的总体性目标就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具体目标根据会计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以帮助决策。上述会计核算的目标,实质上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的要求。第一个方面是满足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管需要。第二个方面是满足相关团体的决策需要。和会计核算基础会计目标与企业目标:企业会计的目标终极目标直接目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中所确定的会计目标“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二、会计假设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国内外会计界多数人公认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以下四点: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也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会计所要反映的总是特定的对象,只有明确规定会计核算的对象,将会计所要反映的对象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实现会计的目标。例题1-1:A公司销售一批原材料给B公司,A公司已经把货物发送给B公司仓库,B公司尚未支付货款。如何反映这笔经济业务?应反映应收账款,还是应付账款?【解析】如果把A公司作为会计主体的话,只有那些影响A公司经济利益的经济业务事项才能加以确认和计量。与A公司经济业务无关的原材料资产增加、应付负债的增加等要素的变化,A公司都不予以反映。因此对于上述那笔经济业务,对于A公司来说,一方面一笔收入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方面一笔应收账款资产增加(资产增加),而不是相反。同时,对于B公司来说,一方面原材料增加(资产增加),另一方面应付账款增加(负债增加)。可见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独立的经济实体或会计单位——区分与投资者(业主)、其他企业的经济活动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面临清算、解散、倒闭等情况而不复存在。例题1-2:一个制造企业,花10万元购买一台生产机器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改变用途,把全新的机器用于破产抵债,还能值10万元吗?【解析】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取得机器设备的时候,能够确定这项资产在未来的生产加工活动中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可以按支付的所有价款10万元作为固定资产的账面成本,其磨损的价值,在5年内按一定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并将其磨损的价值记入成本费用。如果企业面临清算,这时的固定资产就只能按当时的公允价值抵偿债务了。由于持续经营是根据企业发展的一般情况所作的设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缩减经营规模乃至停业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为此,往往要求定期对企业持续经营这一前提作出分析和判断。一旦判定企业不符合持续经营前提,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可见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企业按现状存在,不终止其经济活动——资产计价方法的应用、费用的确认与计量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的假设是从第二个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可以说是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连续、相等的期间,又称为会计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活动划分为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地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会计期间一般可以按照日历时间划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采取公历年度,自每年1月1日起,于至12月31日止。此外,国际上会计期间可以按实际的经济活动周期来划分,其周期或长于或短于公历年度。例题1-3:如果你是A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你想了解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那你希望A企业在整个持续经营期间,是关门营业前提供一次相关会计信息给你,还是每年、每月一次,抑或每旬、每日一次?哪一种方式更容易满足你及时做出相关决策?【解析】会计期间划分的长短会影响损益的确定,一般来说,会计期间划分得越短,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质量就越不可靠,当然,会计期间的划分也不可能太长,太长了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使用会计信息的需要的满足程度,因此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恰当地划分会计期间。可见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持续经营过程的人为分期——跨期事项的会计处理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经济活动中凡是能够用货币这一尺度计量的,就可以进行会计反映,凡是不能用这一尺度计量的,则不必进行会计反映。例题1-4:在会计报表中,如果资产有两种反映方式:A方式是500根灯管,2台机器设备,3项专利,3项长期投资;B方式是灯管3000元,机器设备200000元,专利100000元,长期投资60000元;你认为哪种计量方式更有利于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更有利于满足企业间对比?【解析】B方式更有利于满足企业间对比。A方式中的三种资产没有统一的计量标准,难以体现企业的整体价值。B方式对三种资产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企业的总资产可以直观反映,便于企业间的对比。可见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币值不变或变动幅度可以忽略——正常会计程序的遵循与方法运用三、会计核算基础1.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指收入和费用是否记入某会计期间,不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是否归属该期间为标志。具体来说,凡在当期取得的收入或者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到或已经在当期支付,都不能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因此,权责发生制原则,也称为应收应付原则。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也称现收现付制,是以实际收到或付出货币资金作为确认收入或费用的依据。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都是会计核算的记账基础。企业等营利性组织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而预算单位等常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是2014年政府等非盈利单位也开始推行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例题1-5:A企业12月20日销售商品25万元,货款在第二年的1月10日收到,请问应确认为12月的收入还是1月的收入?哪种更能准确反映企业当月的经营成果?如果11月5日预收了货款,12月20日才发货呢,应该在何时确认收入?【解析】采用不同的记账基础,会出现不同的确认结果,如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由
本文标题:《会计学原理》第一章总论XXXX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09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