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联系群众方面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4篇)
1/14联系群众方面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4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联系群众方面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联系群众方面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第一篇】一、关于当前基层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群众工作内容、形式、方法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层领导干部承担了大量群众工作任务,工作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但在个别基层单位和部门,群众工作也存在着不同程度削弱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四类问题:(一)存在官本位意识,不屑做群众工作。个别基层领导干部只强调权力的强制性,热衷于树立“绝对权威”,认为自己高于群众,背离“一切依靠群众”之根本,以致使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不到很好执行,好事办不好。(二)对群众没有感情,不愿做群众工作。个别基层领导干部不唯实、不唯书、只唯上,对群众没有感情,或认为群众工作可有可无,或把群众工作形式化,对待群众生、冷、硬、冲、横,对群众诉求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推诿扯皮,掩盖矛盾,回避失误,知错不改,有错不纠,大搞形式主义。(三)缺乏群众工作能力,不会做群众工作。个别基层领导2/14干部缺乏处理复杂问题、駕驭工作全局的能力,遇到复杂问题看不清事物本质,抓不住主要矛盾,对不同群体的群众工作方法不灵活,对群体性事件束手无策。(四)丧失群众立场,侵害群众利益。个别基层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置群众利益于不顾,为满足个人私欲,以权谋私,不惜牺牲国家、集体和公众利益。个别基层领导干部循私舞弊、贪污受贿,打击报复群众,走向群众对立面。二、关于基层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方法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群众工作的核心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不仅需要我们继承原有的成功经验,也需要我们直面新问题,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在实践中掌握新的群众工作的方法。(一)从体制、机制层面间接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1、体制、机制是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基本保证,可想而知,面对一个软弱涣散的基层组织和机制极不健全的管理状态,即使干部有较强的做群众工作能力也难以全部发挥。因此健全体制、机制功能,能够间接地提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第一、巩固基层组织建设在群众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基层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处在做群众工作的第一线,许多问题和矛盾具体而不可回避。目前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承担的任务3/14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在改革创新中大大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提高影响力,真正发挥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第二、要选拔经验丰富、群众工作能力强的同志担任基层组织的带头人。基层党组织面临很多群众工作任务,一把手群众工作经验和驾驭复杂局面能力至关重要。第三,要为基层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搭建制度平台。多地实践表明加大对干部支持力度,努力通过挂职锻炼方式提高基层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选派优秀干部到一线重点工作部门挂职锻炼,在工作开展了同时,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升,会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基层的各乡镇、各部门也要积极探索内部挂职锻炼制度,把年轻干部、重点培养对象放到村屯、基层一线部门去锻炼,在群众工作中汲到营养,加快成长进步。2、提升群众自治组织的补充作用。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推动政府转型,必然需要进一步提升群众自治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重要作用。村和社区是基层自治组织的主体,群众工作中的一些难题更适合在基层自治组织中解决,各级领导干部需要负责的是指导和把关,防止基层自治组织作出一些违反政策甚至违法的决议。(二)从个体层面直接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方法。1、要掌握发扬民主的方法。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基层领导干部要着重从三个方面发扬民主。一是全面推4/14行党务、政务、厂务、村务等公开工作,健全社会公示等制度。二是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不断扩大群众参与权,为决策的顺利执行打下坚实群众基础。三是完善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创造条件让广大群众发挥监督作用。2、要掌握宣传教育的方法。基层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群众宣传教育方式,丰富宣传内容、搭建宣传载体,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起到普及理论、宣传政策、联系感情、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作用。要依托村级“六位一体”活动场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村文化大院等平台,开展经常性的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工作,着重增强宣传教育工作的互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3、要掌握依法行政的方法。党的领导、以德治国和依法行政是统一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开展工作。一是强化依法行政意识。把依法行政作为“红线”,不断更新法律知识。。二是健全决策的法律咨询制度。由于当前法制建设全面加快,基层领导干部不可能对每一项法律、每一款法律条文都有深入准确的把握。三是做好对群众的法律宣传引导工作。决策制定和执行前,要积极向群众宣传决策的法律依据,动员群众支持决策的执行和监督。4、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群众问题绝大多数是人民内部矛盾,处理问题时首先要沟通情况、增进了解,在思想上与群众沟通交融,取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一是畅通群众诉求5/14渠道。二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千差万别,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注意共性,更要注意个性,针对不同的群众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5、要掌握典型引路的方法。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要通过示范建设、培育典型等方法,使群众学有标杆、赶有榜样。一是抓好工作试点。二是抓好典型培育。要深入挖掘基层一线的典型,注重培育和选树一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既能激励先进集体和个人更加积极进取,也能带动基层群众团结干事。6、要掌握化解危机的方法。化解公共危机是基层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群众工作方法之一。在化解危机过程中,要积极回应社会和公众的现实诉求,明确态度,公布真相,稳定人心,解决问题,确保平稳度过危机。通过深化危机后的相关改革重塑组织新形象。联系群众方面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第二篇】乡镇扶贫工作人员是我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一晃过去近9个月了,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平时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写一些文件之类的软件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很重要,是不可以少的。不过对于基层的干部来说,我更多的时间是在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以及一些常和老百姓打交道的事情。从接待群众到走访贫困户、从开户主会宣传房前屋后卫生保洁到劝导农户搞好垃圾分类、从参与维护集镇秩序到帮农户清理门前杂物等等...基层工作处处都围绕着群众展开,群众在基层工作中担任着不可6/14缺少的角色。古语有云:人聚则强,人散则弱。同心同德,庶几有成。此言运用于基层干群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干群关系聚则强,散则弱,只有上下齐心,才能发挥群众工作的重大力量,实现相互依存水乳与共的重大突破。然而当前基层干部队伍或多或少存在这么一些问题,借此机会,我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基层干部在一线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工作不扎实。乡镇人员大致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老乡镇工作几十年,没有调整调动过;二是部队转业的事业编制人员;三是新进的公务员。第一类人,工作按部就班,很多文字和电脑工作无法上手,早早做好退休准备;第二类人抱怨工作累待遇低,没有工作前景,于是工作积极性不高;第三类人初出社会,把乡镇工作作为解决就业的平台,不安心想方设法调动。因此,这些乡镇干部大部分不热爱本职工作,也谈不上敬业。他们的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拈轻怕重,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情,不想面对群众。表现在平时的工作中,那就是领导反复督促一件事,这些干部们就是无动于衷,即使到村里也是转一圈就走,开展工作满足于当邮递员、传话筒、遥控器,不能扑下身子开展工作。二是工作能力不足,不善于和群众打交道,要么张口结舌,要么一上来就恶言相向。据集镇老百姓反映,有些干部在整治违规经营违规摆摊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某某不听劝,我把他的东西都收走了”。此言一出立即激起了老百姓的不满情绪,7/14接下来的工作就很难开展了。部分干部想尽快把工作落实到位能理解,但一味急于求成,缺乏和群众沟通的耐心,良民逼急了也成刁民,最终只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三是干群关系不密切,不能真正担民之忧、解民之苦。有次我在村里搞宣传和征集民意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就板着脸说:“调查询问这些干什么,搞些假摆式,到头来问题还不是解决不了。”可见某些干部的不作为在潜移默化的腐蚀着政府的公信力。部分乡镇干部不愿到农村去,即使到自己所包村组也只见村组干部,不敢接触群众,甚至害怕群众,很少深入到群众之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缺少和群众的沟通交流,就不能及时发现和了解群众中的矛盾和问题,致使部分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和化解,小事成大事,增加了解决的难度,群众意见很大。二、如何在一线开展工作本人才疏学浅,经过观察和思考暂且只发现以上三点问题,也都是少部分干部存在的情况。我觉得基层工作要做好,关键词是“群众满意度”要提上来,接下来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结合“如何提升群众满意度”浅谈基层干部该如何在一线开展工作:第一要有责任,敢担当。基层干部在落实上面下来的政策和思想、搞迎检评比整改和报告之余,要腾出精力下村入户,开组长会、户主会,密切联系群众,调查和解决群众反映最迫切的问题,真正把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为8/14民办实事,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第二要有耐心,注意沟通方式,避免激发矛盾。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不仅看你怎么说,更要看你怎么做,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仅是个人品行修养问题,还会对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发生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多跟群众拉拉家常,通过聊天与沟通,平等待人,以情感人,保持自己的公仆情怀,以真情实感让百姓感到党委政府的温暖。第三要加强培训和学习。一是要落实乡镇干部的集体培训,提升乡镇干部的素质,加强为民办事的能力;二是干部们自身要加强学习,干部们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学习和群众打交道的方法、学习基层群众纠纷的处理技巧、学习高效的工作方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最需要的就是一颗随时随地都在学习和进步的进取心,这样才能为更多的群众排忧解难。三、老百姓眼中的政府干部据群众普遍反映,他们坚信只有国泰民安才有好日子过,而中国当前的大好形势都表明绝大部分干部还是有所作为的,临澧县也是如此,现在生活水平提上来了,偷窃抢劫的少了,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更多的追求精神享受,他们坚信在党委政府的好政策下,在群众和干部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下,自己能靠勤劳的双手奋斗出更加美好的明天。9/14联系群众方面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第三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群众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这就是所谓的存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如今,正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因此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了当务之急。学风不正,学用脱节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根本原因。通过第一阶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找出存在学风不正,学用脱节,造成政策始终“走在路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的现象。表里不一,纪律松懈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要原因。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视规定为无物,使制度形同虚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实用主义,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脱离实际,敷衍塞责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10/14的主观原因。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不以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充分了解基层实际为出发点,抓落实搞“上下一般粗”,基层难落
本文标题:联系群众方面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241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