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09文言文阅读(2021·青海中考真题)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③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④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2.选出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意与.日去/呼尔而与.之B.非志无以.成学/可以.为师矣C.夫.君子之行/夫.专诸之刺王僚也D.淫慢则.不能励精/入则.无法家拂士3.下治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宁静/无以/致远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C.险躁/则/不能/治性D.非学/无以/广才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髙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6.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答案】1.①明确坚定②修养③疾行,指迅速逝去④增长2.C3.B4.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6.从做人和学习两个方面。【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①非淡泊无以明志: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②险躁则不能治性: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治:修养。③年与时驰: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飞速逝去。④非学无以广才: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2.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类题要在平时积累文言词汇,结合具体语境先弄清句子的意思,在由句子意思辨析推断词语的意思。A.介词,随着/介词,给;B.连词,来,拿来/介词,凭借;C.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发端/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发端;D.连词,就/连词,如果;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B选项节奏划分不正确。“夫君子之行”的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的操守、品行”,“夫”为句首语气助词,“君子之行”为偏正结构,“君子”和“之行”之间没有停顿,“静以修身”的意思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静”为主语,其后面应该停顿,所以节奏划分应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故选B。4.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注意: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修:修养;身:身心;俭:节俭;养:培养;德:品德。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志当存髙远”的意思是指人应当怀有远大的志向。文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即诸葛亮告诫儿子看轻眼前的名利,有明确远大的志向,心无杂念地学习实现远大的目标。6.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告诫儿子一个为人的道理:一个人首先要修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有勤俭节约的美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是从正反两方面告诫儿子求学要树立远大志向,珍惜时间,静心专一的勤奋学习,不贪图安乐。学知识长才干,决不能浪费大好年华,虚度美好时光,不然到时候,就是后悔也毫无一点用的。【点睛】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2021·吉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本文作者是唐朝文学家_____________(人名)。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名称,名字)B.有龙则灵.(神异)C.斯.是陋室(这)D.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3.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1)(2)处填写相应内容。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下列诗句也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5.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链接材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答案】1.刘禹锡2.A3.(1)交往人物(2)日常生活4.C5.陋室主人借写陋室不陋抒写自己志行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颜回箪食瓢饮,居陋巷,却勤奋好学,不改其乐。这些都表明了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分析】1.考查文学常识。《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2.A.有仙则名: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名:有名,出名。故选A。3.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句写室中事,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见作者行事不陋。“调素琴,阅金经”,见出陋室生活之清雅。4.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故选C。5.考查比较阅读。《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通过写陋室环境的清幽、交往人物的高雅、日常生活的超凡脱俗,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链接材料】中,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同样也表现了他的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点睛】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链接材料】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2021·河南中考真题)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小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日侍坐备顾.问奋不顾.身B.遂许.先帝以驱驰潭中鱼可百许.头以身许.国C.庶竭.驽钝再而衰,三而竭.竭.尽全力D.至于斟酌损益.香远益.清精益.求精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3.选文第一段诸葛亮追述自己二十一年来的经历有什么用意?请简要概括两点。4.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可谓尽职尽责,下面链接材料中的苏轼作为杭州知州,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链接材料)(苏轼)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①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②,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儃③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释)①路:行政区划名。②度僧牒:批准出家为僧的文书。③儃(zhān):稠粥。【答案】1.C2.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3.①抒发对先帝的感激之情。②表明自己对蜀汉的忠心,希望后主信任自己。③写出先帝的任人唯贤,为后主树立榜样。④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后主努力进取。(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4.示例一:苏轼做到了。面对饥疫,他一方面请求减轻百姓负担,想方设法教济饥民;另一方面熬制药剂,派医生救治病人。示例二:苏轼做到了。作为杭州知州,他在杭州遭遇饥荒和瘟疫时,想方设法救助饥民、救治病人,救活了很多人。【分析】1.A.顾:探望,拜访/询问,咨询/顾虑,考虑;B.许:答应/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来”/预先答应给予;C.竭:尽/尽/尽;D.益:增加/更加/更加;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中重点词汇:效:完成;伤:损害。3.本题考查情节的用意。由“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可概括为:抒发对先帝的感激之情;由“遂许先帝以驱驰”,可概括为:表明自己对蜀汉的忠心,希望后主信任自己;由“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可概括为: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后主努力进取;由这二十一年的知遇以及成就,可概括为:先帝任人唯贤,为后主树立榜样。4.本题考查对文言材料的理解与概括。回答本题,需整体理解材料大意,抓住关键语句作答。由“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可概括出:苏轼请求朝廷减轻百姓负担;由“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可概括出苏轼通过交换、降价等措施想方设法救济灾民;由“多作儃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可概括出苏轼派人熬制药剂,派医生救治病人。【点睛】《出师表》节选译文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驾来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将领士
本文标题: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262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