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最苦与最乐心得体会范文及感悟 最苦和最乐感受4篇
好文档,供参考1/19最苦与最乐心得体会范文及感悟最苦和最乐感受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最苦与最乐心得体会范文及感悟最苦和最乐感受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第一篇】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好文档,供参考2/19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好文档,供参考3/19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选自《饮冰室全集》)题目:18、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2分)19、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2分)⑴“卸却”责任指。(10字以内)⑵“解除”责任指。(10字以内)20、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2分)21、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2分)参考答案:18、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19、(1)“卸却”责任指_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好文档,供参考4/19和“逃避责任”亦可)(2)“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20、责任未了是人生最苦的事,责任完了是人生最乐的事。(或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21、答案有三个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第二篇】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好文档,供参考5/19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最苦与最乐》阅读练习题:1、分别选择与下列两个例词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项。好文档,供参考6/19①例:如释重负[]A.爱不释手B.疑团冰释C.注音释义D.期满释放②例:海阔天空[]A.空城计B.空中楼阁C.计划落空D.空旷地带2、文中有一句话“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如果用一个人们熟知的成语代替,这个成语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提示选择原文填空。(不超规定的字数)①贫而不苦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失意不苦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老死不苦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文档,供参考7/19________________④人生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⑤人生最大的快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7字)4、第一段文字文字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成文章语言流畅气势。5、第三段中所说的“海阔天空,心安理得”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6、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许多哲人志士留下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不少名言。请写出三句名言。7、“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句话的意思是:快乐的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请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①A②D2、知足常乐好文档,供参考8/193、①知足②安分③达观④应尽的责任没有尽⑤尽责任4、排比设问5、尽完责任后,愉悦的心情。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7、“略”推荐最苦与最乐心得体会及感悟【第三篇】知识与技能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过程与方法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2.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好文档,供参考9/19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导入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谈话)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练。著有《饮冰室合集》。教学过程1.议论文小知识(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1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论证: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2)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总式结构b.对照式结构c.好文档,供参考10/19层进式结构d.并列式结构(3)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2.解题: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通读课文,回答问题。1.人生什么事最苦?“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2.人生什么事最乐?“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4.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结构。结构:分总。1.默读课文,把握本文严谨的思路。(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的?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好文档,供参考11/19通过与贫穷、失意、老去、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是无法排解的。(2)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未尽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3)作者如何阐述“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的?作者引用了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4)作者是怎样阐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才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作者观点。未尽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或“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3.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好文档,供参考12/19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4.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①“答
本文标题:最苦与最乐心得体会范文及感悟 最苦和最乐感受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317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