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股票经典资料 > 企业战略-BPR的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探讨
★★★文档资源★★★摘要:BPR理论是信息****条件下企业管理理论的创新,它的出现与运用将突破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些弊端,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方法上得到完善和提高。文章将通过对BPR理论的解析和应用机制的分析来探讨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关键词:BPR理论;内部控制制度;制度创新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是当前我国企业改革及企业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完善、健全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有效的作用,理论界及实务界都作了种种有益探讨。BPR(BnslnessProcessReengineedng,即企业流程再造)作为信息****下的企业管理领域的创新,给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理论与方法上带来了极大的突破,尤其是对我国目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具有相当的现实指导意义。一、BPR理论的渊潭和内涵BPR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的MichaelHammer博士于1990年提出的。他将其定义为根本地重新思考和彻底地重新设计,再造新的业务流程,以求在速度、质量、成本和服务(即TOCS)等各项当代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改善。其基本内涵是,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需要为出发点,以价值增值流程(使顾客满意的业务)的再设计为中心,强调打破传统的职能部门界限,提倡组织改进、员工授权、顾客导向及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合理的业务流程,以使企业能够动态适应竞争和环境变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BPR理论是信息****带来的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这种管理方法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起了极大的强化作用。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背景,传统的以分工为基础的组织理论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管理的需要。在企业内部,由于分工过于精细,企业管理层次过多,导致企业反应迟钝,业务流程支离破碎,造成企业内部信息沟通障碍,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企业外部,企业面临的是日趋激烈的竞争,顾客需求的快速变化以及瞬息万变的环境。总之,变化了的企业经营环境与传统经营模式之间的矛盾是企业再造理论产生的背景条件。BPR的具体操作程序是将本应属于同一流程的各个独立操作任务整合起来,将分割的业务流程按照新的思路加以改造,以追求更高的效率。图例说明如图1、图2示。二、传统职能管理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弊端透析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表述,迄今为止,理论界比较权威的是1992年美国COS0(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lzatlonOfTheTreadwayCommission)委员会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构成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及监督五个方面。在我国,对内部控制表述比较权威的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7年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称,内部控制为“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这两种表述,从本质上讲都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资产安全完整、经营活动有效。但是在传统的职能管理模式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被划分为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内部控制只能从机构的设置、人员职责分工的相互牵制、权利的制约及信息的透明度等方面来考虑。其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尽管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诸多弊端。首先,从信息的质量上看,由于管理的需要,各个部门会从不同的角度上报各种报表,结果是信息反复辅人,加工处理过程重复,耗时耗工,信息传递效率低。同时各职能部门可能会出于私利隐瞒或延迟相关信息的呈报,从而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这样既不利于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以及企业最高层的决策,也无法保证企业拥有一个健全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其次,从资产的安全完整看,由于信息的相对失真和滞后及由此带来的控制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的经理层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他们为了自身利益可以在一定限度内超越内部控制甚至相互串通,进行所谓“内部人控制”,逃避了董事会对其进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如他们可能会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进行种种舞弊行为,私吞公款、隐匿资产、账外设账等,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及企业利润的虚增。最后,从企业的绩效看,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各个管理部门可能会出于各自利益的需要,在执行具体职能时,只从本部门的角度出发,为部门的业绩努力,而不从全局考虑,从而忽视了企业的整体效益。由此可见,在传统的职能管理模式下,企业内部很难打破组织界限,实现跨部门的团队工作方式,对企业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及领导层的最佳决策形成了障碍,企业的信息和沟通系统难以优化,企业的监督难以到位,从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三、BPR的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与效应BPR的管理思路是企业的组织形式以“流程导向”替代原有的“职能导向”,具体方法是,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按照企业各自管理的内在规律性、特点和信息流向进行总体的分析和设计,把分管人、财、物不同权限的部门的信息整合起来,即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BPR的实施必然大大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力度,减少控制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益。可从内部控制制度的五个要素进行分析:1.控制环境。BPR强调整体最优及合作、协调的团队观念,强调在组织中充分下放权力,降低决策层级,将决策点置于流程内部,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在整个企业业务流程中的效果。它有利于提高董事会的决策作用和企业管理层的素质及员工的拼搏精神,形成较为灵活、高效的管理理念、工作方式和运作机制;有利于形成一种开放的、适应性强、员工责任感与主动性强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有助于企业营造一个更为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2.风险评估。BPR的系统设计中可嵌入业务风险防范规则。在事件驱动的信息系统中,信息处理与业务活动的执行过程是同步的,如果将各业务事件的控制规则嵌入,就能实施各业务活动的事中控制。系统将违反规则的活动实时地向负责人发送异常情况报告,或者阻止舞弊活动的执行,则系统预防风险的能力将大大提高。同时结合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以便及时地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使企业能根据风险程度制订更为相关的控制活动。3.控制活动。企业控制活动一般是根据经营活动的五大循环,即采购循环、销售循环、付款循环、收款循环和理财循环等分别设计的,BPR的系统设计便是对各个循环中的业务流程按照新的思路加以改造,形成新的业务流程,重组后的业务流程使用了共享信息处理系统,使数据信息来源单一,信息流向顺畅,有利于提高企业控制活动的高效性和正确性。4.信息活动与沟通。BPR对企业信息活动与沟通的加强是勿庸置疑的。BPR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集成,使生产过程信息与管理层信息集成,并与外界的供、销和其他信息集成,实行信息资源共享,使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都能清楚、及时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且省时省力,节约了信息流动成本。同时强调跨部门的合作及自上而下的组织改造,有利于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及企业内部纵向和横向的相互沟通,从而提高了控制程度。5.监督。企业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情况等,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督。内部控制的监督主要包括内部审计和控制自我评估。BPR的实施依赖于信息技术,它使得企业的所有信息资源具有透明性和可追溯性,有利于审计人员对企业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同时通过自我评估系统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的BPR的运行和实施状况进行测试,也可达到监督企业控制制度执行的效果。BPR是信息****的产物,它的出现无疑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一次飞跃,然而BPR并非“包治百病”、“一用就灵”,它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提高企业整体信息化技术与现代管理思维方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功能。我国企业要打破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职能分割的管理模式,实现BPR等信息化改造,必然要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及多个学科的更深人研究,这必将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但这也恰恰是我国企业进行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步。
本文标题:企业战略-BPR的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44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