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王家坝精神心得体会范文5篇
1/12王家坝精神心得体会范文5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王家坝精神心得体会范文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王家坝精神心得体会1何为“王家坝”精神?首先先认识一下“王家坝”这个地方。这王家坝地处淮河中上游分界处,在这个地方它不仅仅有这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它还有这库容亿立方米的淮河濛洼蓄洪区。它虽然建成较晚,于1953年建成的,但是这在淮河防汛史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从这“王家坝闸”建成以来,曾十多次开闸蓄洪,以十几万人员的利益和一万多亩耕地的牺牲作为代价,维护了淮河一带近七十年地太平。认识了“王家坝”这个地方以后,具体的来阐述一下“王家坝精神”,它在百度词条上给出的解释是:“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就是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简单来说,“王家坝”精神包含顾全大局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同舟共济精神以及科学治水精神四个方面。那么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深刻地理解一下“王家坝”精神。第一点: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2/12大家都知道,这一段时间是很特殊的非常时期,我们经历了几个月的抗“疫”战争。在这段特殊的时期里,有这么一句话在坊间广为流传:此生不悔入华夏,来生还做华夏人。为什么会这么说呢?那是因为在我们中国,从古至今,总有那么一群人走在百姓的前面,以他们平凡的血肉之躯筑起防护的城墙,维护一方安宁。就这场疫情而言,中国是最先爆发疫情的国家,但是我们并没有被击垮,反而交了一份震惊全世界的答卷。那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民足够团结,更是有许许多多的白衣天使,放弃了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放弃了更为安全的地带,他们穿起防护服,逆行走向灾情严重的武汉和其他医疗点,为我们挑起了一片天。这何尝不是秋瑾在《失题》中所提到的: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我想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应该是深深刻在中国人民骨子里的灵魂了。其实早在千百年前的战国时期,在《鱼我所欲也》中就记载着孟子说过的这样一段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思大概就是说:“生”和“义”都是我想要的,但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择道义。这所体现的正与“王家坝”精神的内涵不谋而合,都有着牺牲小我而为大我的顾全大局精神。这也是我认为整个“王家坝”精神当中最为核心的一点内容,放在时下疫情横行的背景来讲,再合适不过了。如果说,兵临城下之时,将领弃城而逃;又或者说当日军侵华时,没有人站在前面指挥抗战。如果像这样,每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每个人都只顾着自3/12己个人的小我利益,没有人愿意冲锋陷阵去保全民族的大利益,做不到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魄力,那么家国又该何在?所以说,多么幸运,我们生在了华夏。第二点: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自强不息一词出自《易·乾·象》一书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样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了“王家坝”精神的不竭动力,引领一代又一代的王家坝镇人民,以牺牲小我的利益,为保全大家的共同利益而奉献并且一直坚持和传承。像屈原在《离骚》里写到的那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中国国土幅员辽阔,横纵跨越多个经纬度,地势更是波澜起伏,这也造成了自然气象的变幻多端,在这块土地上,自古以来就是多灾多难。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磨难中,历炼出了中华儿女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勇气和不断解决问题的智慧。我们王家坝的村民们也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抗洪当中积蓄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力量,当情境越是艰险,越是困难,我们越是挺直那脊梁,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风暴的降临。被淹没的那些一亩亩的庄稼地,哪一片不是我们农民自己辛辛苦苦劳作的成果,每每看着自己的幸苦劳作被洪水吞噬,变成一片汪洋,哪一次不是眼里含着泪,心理却想着淮河流域其他更多人的安全。眼看着庄家被淹,家园被毁,心里有的是痛苦和难过,却没有后悔、抱怨与不甘。我们勇敢的,坚强的,重新起航,寻找更多更好更适应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的增长。王家坝人是真正将自强不息的精神发挥到极致的一群人。4/12王家坝精神心得体会2“王家坝精神”是几代人用真实行动凝结而成的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王家坝精神”永远值得人们敬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家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10篇,欢迎大家阅读和采纳,希望大家喜欢!“王家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有一个名字叫“王家坝”,有一种精神叫“王家坝精神”。20日上午8时32分,接国家防总命令,有“千里淮河第一闸”之名的____省____市阜南县王家坝开闸蓄洪,顷刻间,良田变河泽。这是王家坝闸自1954年以来第16次开闸蓄洪,也是时隔13年后,濛洼蓄洪区再度启用。淮河汛情进入严峻态势,抗洪进入最危急的时刻,蓄洪区内4个乡镇、2000余居民将简单的家当绑在三轮车上,赶着牛羊,带着鸡鸭,连夜有序撤离。“舍的是我和亲朋的小家,为的是坝外人民的安居乐业。”这种舍小家为大家、舍局部顾全局的“王家坝精神”感动人心、鼓舞人心。“王家坝精神”是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是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是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是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紧要关头,大力弘扬“王家坝精神”,凝聚起亿万人民全力战“汛”5/12的磅礴力量,是夺取防汛救灾最后胜利的坚强保障。几十年来,几代阜南百姓用开闸蓄洪的壮举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舍局部顾全局”的伟大意义,也用奉献、坚守、不屈与乐观,展现出____人民的浓厚家国情怀。王家坝精神心得体会3____20日8时32分,王家坝闸开闸泄洪,滚滚淮河水流向蒙洼蓄洪区。这座位于____省____市阜南县的王家坝闸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自1954年至今,先后16次开闸泄洪,2000余居民连夜撤离,用实际行动为新时代下的“王家坝精神”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干部,在被这种精神感动的同时,蓦然发现,自己身边也有这么一群人,秉持着这种精神一路前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基层干部舍小我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夫妻异地工作,孩子他乡上学,一个人过着单位、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这是多少基层干部的真实写照。从刚出校门的稚嫩青年到两鬓斑白的乡镇干部,在农村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贡献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他们可能缺席了孩子的家长会,忘记了爱人的生日,甚至错过了在父母病床前最后尽孝的机会,只因为工作需要他们,群众需要他们。“为人民服务”是基层干部入职工作时许下的铮铮誓言,舍小我为大家便是他们无悔的选择。“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是基层干部敢叫日月6/12换新天的超然智慧。月有阴晴圆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基层工作也是如此。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工作是最讲究自然规律的,何时种植水稻,如何预防家禽患病,怎样帮助果树提高产量,都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作为基层干部的他们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当好技术员、指导员、宣传员,帮助群众发展科学化现代农业,既提高农产品产量又确保农产品质量。世上万事万物皆离不开一个“理”字,做群众工作也是有规可依有距可循的,处理纠纷化解矛盾,他们讲“情”更讲“理”,找准问题重点,抓住关键环节,一举击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是基层干部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所畏惧。庚子年初,新冠肺炎在中华大地蔓延,千家万户闭门不出,谈“疫”色变。作为基层干部的他们,依然没有退缩,为群众分发口罩,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给独居老人和生活困难群众送生活物资,在各个巷道路口执勤站岗、测量体温……防疫这一仗,在中华儿女共同努力下,我们赢了,基层干部们笑了。七月连续的暴雨天气使得全国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汛情,他们闻“汛”而动,再次挺身而出,冒雨转移群众,抢修基础设施,组织灾后重建,无数次在雨中跌倒,又无数次在雨中站起,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大堤。王家坝精神心得体会4近期,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淮河干支流水位全面上涨,淮河发生2020年第1号洪水,____20日0时18分,淮河王家7/12坝闸达保证水位,且仍处上涨态势。________王家坝,地处河南、____两省交界处,是淮河上中游的分界点,建在这里的王家坝闸,被认为是淮河防汛的“风向标”,有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称号。____20日8时32分,接国家防总命令,淮河王家坝闸开闸放水,蒙洼蓄洪区启用蓄洪,这是1953年建成至今,王家坝闸第16次开闸蓄洪,千里淮河第一闸全力开闸放水,沃野千里的阜南濛洼蓄洪区瞬间变成一片泽国。濛洼地区人民为削减淮河洪峰、保卫淮河安澜作出巨大牺牲,时隔13年,“舍小家,保大家”的“王家坝精神”再度感动众多网友。这就是王家坝精神!向____人民致敬,洪水无情人有情,洪水来得猛,地里的庄稼都给冲没了,上保河南下保江苏,保住了整个华东地区,阜南王家坝的百姓只能连夜撤离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家园,舍小家保大家的精神很感动;历史至今,王家坝每一次开闸泄洪,都为削减淮河洪峰,确保两淮能源基地、京九和京沪交通大动脉、淮北大堤及沿淮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立下汗马功劳。坚固的闸基上,至今仍有洪峰通过的印记。这其中,又包含了多少濛洼百姓的牺牲与奉献。几十年来,几代阜南百姓用开闸蓄洪的壮举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舍局部顾全局”的伟大意义,也用奉献、坚守、不屈与乐观,展现出____人民的浓厚家国情怀。王家坝精神心得体会5王家坝精神8/12王家坝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精神的同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精神内涵既内在统一,又具有各自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王家坝精神是阜阳人民、江淮儿女在长期抗洪救灾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的群体意识和精神风范,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互助精神;百折不挠、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的时代精神。王家坝精神根植于江淮大地,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发展、与时俱进,反映了阜阳人民、江淮儿女的政治信仰、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抗洪救灾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家坝精神的形成始于1953年,为响应毛泽东同志“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9/12治淮委员会在阜阳市王家坝建立淮河第一闸,在阜阳蒙洼地区建立淮河流域第一个蓄洪库,17万人民在12个年份里15次开闸蓄洪,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王家坝”三个字传遍了中华大地,成为不怕牺牲、顾全大局抗洪精神的典型。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到王家坝和蒙洼蓄洪区慰问视察,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关怀和支援下,“王家坝精神”展现出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新内涵。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王家坝精神被赋予了科学治淮、综合治理、化害为利、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内容。王家坝精神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从纵向看,王家坝精神发端于江淮历史文化,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淮海战役所体现的革命精神,发展于新中国淮河抗洪救灾实践,体现了江淮地区优秀历史文化、革命传统文化与改革开放现代文化的有机统一。从横向看,王家坝精神产生之后,与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相互融合,更因其反复与洪灾长期斗争而更具代表性,更能展现
本文标题:王家坝精神心得体会范文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475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