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现代公司带来的问题: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1933年伯利(Berle)和米恩斯(Means)《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首次提出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问题–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利益不一致甚至冲突–如何使管理者的私利与所有者的利益相一致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导致两类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也称“代理人问题”)–公司内部管理者通过控制权侵害投资人•“大股东侵权问题”–大股东侵害小股东或其他投资人什么是公司治理?•吴敬琏(1994)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要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各自权力、责任和利益,从而形成三者之间的关系。什么是公司治理?•李维安(2000)认为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广义的公司治理则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供应者、雇员、政府、社区)之间的利益关系。现代公司治理要防止两种倾向•其一,是一股独大,那是一种独裁;•其二,是内部人控制,那是另一种独裁。•——社会的治理亦如此。主权在民是常识,但治权若被非民选的少数人控制,就是独裁。两类问题的具体表现(1)•公司内部人侵害外部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的形式–资产转移–转移定价–非利润最大化的投资–CEO报酬–在职消费–建立“个人王国”(empirebuilding)两类问题的具体表现(2)•大股东侵害小股东的形式–关联交易•资产从公司转移到大股东(“掏空”)•亏损从大股东转移到公司–大股东的非利润目标(如社会安定、缩小收入差距等)•为政治和社会目的的项目•公司员工平均工资水平过高•公司员工工资差距过小,特别是高管和技术骨干货币报酬过低重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在阿罗一德布鲁世界里,厂商被看成是一个“黑匣子”,它吸收各种要素投入,并在预算约束下采取利润最大化行为。这种“人格化”的厂商观过于简单,它忽略了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无法解释现代企业的很多行为。•于是从20世纪印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一批经济学家从这两方面人手,深入到企业内部的关系中,也就是说深入到“黑匣子”里面研究企业中的组织结构问题,期望得到关于企业这种经济组织更多的理解。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突破——现代企业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的重点是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企业的边界、为什么会有企业存在等;交易费用经济学将重点放在市场和企业(纵向一体化)的选择上。•代理理论的重点在于企业内部结构与企业中的代理关系。代理理论更为关心企业的内部结构(横向一体化)的问题。代理关系的含义•代理理论中广义的代理关系泛指承担风险的委托人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并与之订立或明或暗的合约。•狭义的代理关系则专指公司的治理结构,即作为委托人的出资人授予代理人(经理人员)在合约(如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的权利(控制权)。凡在合约中未经指定的权利(剩余索取权)归属委托人。•雇主一雇员、律师一当事人、医生一病人、保险公司一投保人、股东一经理等等就是代理关系的例子。代理问题的产生•由于构成代理关系双方的条件各异,需要有别,行为目标也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冲突,而且信息的不对称也使委托人很难验明代理人的实际行为是否合理或面临着验明这一情况的费用会很高。因此,如何协调好代理关系,使委托人和代理人构成的组织能够有效运行,便成为一个独特的组织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代理问题”。委托代理关系必然会导致委托代理问题?•如果委托人有完全的理性,那么在签订委托代理契约时,可以把代理人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全部想到并写进契约,此时,委托代理问题不会产生。•如果委托人与代理人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或者说,委托人可以不费成本地监督代理人,此时,委托代理问题不会产生。•如果代理人没有机会主义动机,完全忠诚,也不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如果两者的目标函数完全同构,也不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公司治理的本质•公司治理主要目的是通过法律和组织的方式处理内部人、大股东、小股东的利益–在充分发挥内部管理人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让他们为投资者利益服务–在发挥大股东监督内部人的积极性的同时,限制他们侵犯小股东的利益•保护投资人(尤其是小股东),不仅有利于投资人,也有利于内部人和大股东的自身利益–若公司内部人和大股东的侵权不受限制的话,投资者(尤其是小股东)就不愿意投资或少投资,因此对公司内部人和大股东也不利–公司治理表面上是公平问题,但本质是效率问题公司治理关联方•股东、债权人、高管、员工(利益相关者)•产权制度•法律•文化•资本市场•···单层制•单层制模式,也称为一元制模式,即董事会集执行职能与监督职能于一身,其中监督职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独立董事制度来实现的。•业务执行结构和监督机构不分离•主要特点–董事会大多由非执行董事(外部董事)组成,同时,董事会既是决策机构,又承担了监督功能。–发达的证券市场的收购接管机制和成熟的经理人市场约束了经理,外部市场对经理有很好的监管作用。股东非执行董事(美:外部董事)执行董事(美:内部董事)股东会董事会运用股票市场强化对执行官员的监督和激励(表决形成决议)(以会议形式集体行使职能)其它高层执行官员执行机构(首长负责的层级制结构)英美公司治理的单层结构图示德国的垂直式双层制模式•监事会在上,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主要发挥的是监督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董事会在下,主要由执行董事组成,实际发挥的是执行董事会的作用。•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监事会的职能和组成上,德国公司监事会具有经营决策和评价监督双重职能。股东会监事会经理理事会信托托管委托代理职工选举德式公司治理的双层结构图示日本的水平式双层制模式•监事会和董事会是平行的,都对出资人和股东代表大会负责。•监事会主要行使监督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层的作用,而董事会则主要发挥执行的作用。•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独任监察人(相当于监事会)组成。•经理是董事会的主要成员,对公司董事人选具有重要的影响权。为了有效监督经营者,日本公司治理结构中设立了独立监察人制度。日本的水平式双层结构图示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单双层制的比较•双层制–优点:监事会对于执行层有更大的独立性,系统比较有效率–缺点:远离公司的实际业务,缺乏足够的信息履行自己的职能•在董事会范围内的决策制定不再给予内部任何与外部人合作的支持•剥夺了非执行董事的有价值的贡献和外部人的实践•监事往往会失去与企业接触的机会。•单层制–优点:对公司业务掌握了更多的信息–缺点:容易为内部人所操纵,变成“橡皮图章”治理结构的趋同•在20世纪后期,公司治理有向单层结构靠拢的趋势(《OECD公司治理原则》)•但这并不等于双层结构“历史的终结”•单层结构董事会的内部改进–90年代开始的“公司治理运动”–单层董事会的“双层水平”的增长单层结构“内部人控制”治理的具体措施•增加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比重•强调董事的独立性(“独立董事”)•香港:设立“独立的非执行董事”(“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下设立由独立董事主持的审计、薪酬、提名等委员会•强化董事会下属委员会的工作我国实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混合模式•双重特征–一方面,从我国《公司法》的规定看,中国公司的治理结构采用的是类似于日本董事会和监事会并行的水平式双层制模式;–另一方面,中国证监会在2002年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又突出强调了英美法系的独立董事制度下的单层制模式,但同时上市公司依据《公司法》要求成立的监事会制度在形式上也依然保留。我国公司股东大会的主要问题•由于国有股的控股地位以及其投资主体的非人格化,使得没有人真正关心资产的升值情况,股东大会召开的时间和频率不符合章程要求;•股东代表缺乏代表性,广大中小股东无权参加股东大会;•由于股权主体缺失,“内部人控制”问题十分突出,股东大会流于形式,不能有效行使职责。我国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主要问题•规模不当,影响效率,成员构成不合理,各董事的专长互补性差,不少董事和监事素质偏低,董事的来源单一,外部人偏少;•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任命受到党管干部制度的严重影响。•这些使得董事会尤其是监事会形同虚设,未能真正发挥作用。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公司治理机构主要不是为了治理的需要,而是为满足《公司法》的要求而虚设的,并没有真正起到治理公司的作用。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关系•内部的三种制衡关系–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利益制衡关系–董事会和公司经理层之间的制衡关系–监事会与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制衡关系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关系•“新三会”和“老三会”的关系–老三会:党委会、职工代表大会、工会–新三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实行双向进入的办法•党委负责人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和监事会都要有职工代表参加;•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及工会中的党员负责人,可依照党章及有关规定进入党委会;•党委书记和董事长可由一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原则上分设。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关系•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局限性–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发挥作用需要严格的条件•股权分散: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股权集中:大股东操纵公司–需要外部治理结构的约束中国公司治理的努力及成效•1.中国证监会的举措–从2001年初开始中国证监会组织了大规模的公司治理学习宣传活动–2001年8月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2002年1月,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提出董事会可以建立专门委员会,其中,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中国公司治理的努力及成效•2.引入香港式的独立董事制度股东大会内部董事运用股票市场强化对执行官员的监督和激励其它执行官员外部董事独立董事中国公司治理的努力及成效•3.实际进展–大多数上市公司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大多数上市公司建立了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部分公司也建立了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在进行季报、年报审核和关联交易审核中开始发挥较大作用中国公司治理的努力及成效•4.中国联通(ChinaUnicom)的实例–这是一个国家控股的香港红筹股公司–公司董事会共有10名董事,其中4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公司审计委员会和薪酬考核委员会由独立董事组成–专门委员会工作认真负责,并得到内部董事的理解和支持–公司治理的改善使中国联通由一个多部门拼凑起来的小公司成长为有一定竞争力的公司,2003年获Euromoney大中国区最佳公司治理排名与中石化并列第4名
本文标题:公司治理内部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4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