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八佰》观后感5篇
关于《八佰》观后感5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关于《八佰》观后感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八佰》观后感1最近一部叫《八佰》的爱国电影很火,于是我和爸爸约定好一定要去看。观影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部电影既感动又精彩,的确很值得一看。电影讲的是淞沪会战后期,谢晋元所率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坚守闸北四行仓库。谢团长带领400余兵,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真实历史故事。“八百壮士”抱着为国捐躯的决心,誓死守卫。我很敬佩他们的坚定,更佩服谢团长,如果不是他把战士管理得好,应该就会有逃兵出现吧。我最印象最深的是战士们在四行仓库上面护旗的场面,绝不让旗子倒下来。直到最后,护旗的战士全部牺牲的时候,也不忘把旗杆竖得笔直笔直的。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了一段保护上海不让日本人占领中国的历史。看完影片后,我真的是感慨万千,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八佰》观后感2八月份,电影大作《八佰》即将上映的消息纷纷刷爆朋友圈,可以看出各位观众们还是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的。有人预测,《八佰》上映后,其票房很有可能会超过2017年的票房冠军《战狼2》。《八佰》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电影《八佰》由管虎导演,是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影片,本应该于2019年7月5日全国上映,最后却搁置了。想必大家和我一样都很清楚,《八佰》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而这起历史事件,便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淞沪会战。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便加快了侵华的步伐,并提出了三个月的计划。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中国军队奋起反击。而电影《八佰》,便讲述了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1838年,淞沪会战进入相持阶段,为掩护我军的行动,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率军驻守四行仓库。此时的四行仓库西面和北面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与未被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为一个孤岛,进入四行仓库,也就成了孤军。部队进驻后,谢晋元与一营长杨瑞符集合部队作简短动员,说明奉命掩护大军撤退并据守四行仓库--这个当时上海唯一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一块国土,第一营已是离开大部队的一只孤军。他要求全体官兵,抱必死决心,与仓库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坚守阵地。后来,谢晋元与全体官兵一起齐心协力,多次打退了日军的进攻。第一天战斗,我军共消灭敌兵80余名,伤敌更多,日本侵略者受到中国人民的严厉惩罚,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又一次被打破了。其实,坚守四行仓库的只有一个营的兵力。该营士兵陈德松在《殊死报国的四行孤军》一文详细记述道:以该团第一营为基干,组成加强营,仍用团番号。全团410人左右,一个机枪连三个步兵连,一个迫击炮排。为迷惑敌人,在记者采访时,谢晋元假告800人。这才有了八百壮士之说。八佰八佰的历史背景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以后,中国军队第88师是最先进入战场抗击日军的中国部队。最初谢晋元是作为第262旅参谋主任,在宝山路商务印书馆对面的楼上在最前线指挥战斗。战斗到9月中旬,第524团团附黄永淮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第262旅旅长便任命谢晋元为新任团附,指挥该团负责正面阵地的防守任务。因战况激烈,该团先后补充了4次兵员,原来的老兵在战火中不断牺牲,补充人员主要来自地方保安团。战斗至10月下旬,面对日军的不断增兵,中国军队发现如果死守闸北,将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于是下令中国军队撤退到苏州河南岸防守。但为了配合外交,给世人留下中国军队仍坚守苏州河北岸抗战的印象,于是决定让第88师留下一部分部队,作为中国最后的军队坚守。对于留下来最后坚守的军队,师长孙元良很清楚他们将面临的结果,曾表示留置闸北守备最后阵地的部队,最多是牺牲,最少也是牺牲。”最终孙元良决定以中校团附谢晋元率第262旅524团固守原第88师师部所在的四行仓库为据点,作为中国在闸北的最后一支部队坚守苏州河北岸。这便是坚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及所率领的部队被称为“四行孤军的原因。孙元良亲自向谢晋元在四行仓库下达了率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阵地的命令。之所以将最后两支中国军队死守的阵地设在四行仓库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四行仓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坚固易于防守,并容易掌握部队。四行仓库作为原第88师师部,粮食和弹药都储存了很多,而且为了防止自来水管被日军截断,还有大量的饮用水储存。《八佰》观后感32020年的中国,多灾多难。疫情好不容易接近尾声了,电影院也终于开放了。感谢奋战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还有其他战士付出的努力。所以今天约了两个好友去电影院看了心向往已久的《八佰》。看完后对我的冲击非常之大,我一个大男人泪目久久不能停歇。《八佰》由管虎导演的,描述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是由近八佰名中国军人坚守四行仓库的故事。看完后我有几个感想:1,因为刚开始的抗战,国军的不作为导致了我国军队溃败得一塌糊涂。2,连续的战败把一些军人都打怕、打怂、打得没有血气了。3,国民因为连续战败也对军人失去了信心,对国家被占领也麻木了。4,在四行仓库中奋战的是一群保家卫国,心怀家国、心怀信仰的真正军人、英雄。而隔壁租界中的百姓过着自以为安逸的生活,“歌舞升平”活脱脱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5,国家强大的力量;剧中记者还有一些外国人因躲在英国国旗下而能安然渡桥,走过战区。反观《战狼》中吴京因手持中国五星红旗渡过外国战区。这时才更感国家强大带来的民族尊严与安全感。6,每个人的奋战都有意义;虽然坚守在四行仓库的军人并不多,但在他们不屈的浴血奋战后,终于激起了民众心中沉睡的雄狮。7,战争就是政治的手段;至于为什么,你们看完便知。8,我为生长于华夏而感到自豪,我为那些因抗战而失去生命的中国军人感恩。《八佰》观后感4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10月26日晚,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8师第524团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这是一项死亡任务。当时,大势溃败,为了保住大部队撤退,留下了这400余人,他们都是乱世中的小人物,也是日后无名的英雄。指挥官谢晋元接到的命令是: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最后的阵地,便是后来的文具市场,曾经的四行仓库。四行仓库,始建于1931年,五层楼高,曾是4家银行共用的仓库,毗邻苏州河,河的另一边是租界。站在最高处,可以看见国际饭店。1936年3月初,卓别林携带新婚妻子宝莲·高黛等一行四人到亚洲蜜月旅行,与梅兰芳和电影明星胡蝶等100多位上海文艺界人士就在那座国际饭店谈笑风生。没成想,一年后的上海,已陷入硝烟之中。1937年10月,上级对谢晋元说:你们是孤军,没有后援。这句话,等于间接的判了他们死刑。谢晋元带着400多名士兵在四行仓库里宣誓:此地就是我们埋骨之处!10月27日,日军开始进攻四行仓库,但毗邻租界,日本人不敢使用重型武器疯狂轰炸。悲壮的一幕出现了,对岸的上海市民隔着苏州河亲眼目睹了这场战争,成群结队的人站在那里为对岸的将士们呐喊、助威。有人举着大黑板高呼,告诉将士们日军的行动,当一个日本兵被击毙后,岸那边就会响起阵阵欢呼声。这是历史上少有的一幕悲怆,多年后,每当听到上海的老人提起,那眼神里除了泛着泪花,还有一种坚定且无法言说的力量。往事藏着吾辈之气节和精神图腾。《八佰》观后感5最近一部振奋人心的爱国电影,《八佰》终于上映了,这部电影可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而这部电影好到什么程度呢?悲伤的场面能让人痛哭流涕,振奋的场面能让人激动不已,失望的场面能让人无法自拔,而感动的场面能让人泪流满面。其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演的和真实事件一模一样。比如,谢晋元将军在维护军队撤侨时,孤身冲上桥,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之下,帮助受伤的战友过桥,虽然他中弹了,但是他依然带伤帮助受伤的战友。影片中牺牲自己,与敌人同归于尽的陈树声和欧豪饰演的小欧,都将各自的人物演得出神入化。但我最敬佩的就是陈树生了,在电影中,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国军,而郑恺就是陈树生的配角。当时,日本人准备三小时攻下四行仓库,他们非常狡猾,让自己人的头上顶着钢盾,形成一大块密封的阵型,子弹打不穿,手榴弹扔不进去,但底下的日军却可以将墙打穿,而就在这迫在眉睫的时刻,陈树生看到打不破敌人的防线,就找了个受伤的士兵,对他说:“他们要爆破楼梯,一旦爆破楼梯,我们就全完了。”说完,他将自己仅有的八个字的遗书迅速交给受伤的士兵,行了个标准的军礼,背起炸药,纵身一跃从上面跳入日军的阵营中,以自爆的方式将日军炸开了花,瞬间,陈树生与日军消失在一片烟火中。看到这一幕,我的眼睛里留下了敬佩的泪水。想象一下,炸药紧挨着你的身体,又中了一枪,从高高的地方一跃而下,炸药炸到自己身体,那就真是名副其实的粉丝碎骨了,而陈树生毫无畏惧,壮烈牺牲。陈树生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他有着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与心中满怀的希望,才肯与敌人同归于尽,这种牺牲自我的行为保护更多人的生命,这种勇于为国捐躯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其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英雄,他们都是普通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青春,抛洒一腔热血。比如,在新冠疫情爆发后,那些在武汉抗疫的白衣天使们;那些为航天事业奉献力量的科学家;那些为保卫一方平安,不论风吹日晒,指挥交通的交警们……每一个行业,都有我们敬佩的英雄。我觉得,我们应当去学习,去传播,去传承那种为国捐躯,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精神。所以,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们,一定要去看一看,去感受那种振奋人心的场面吧!那是一种植根于每个中国人内心的力量,一种积极向上在推动我们前行的力量!
本文标题:关于《八佰》观后感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680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