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出笼:全域综改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出笼:全域综改最近,四川省发改委编制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四川建设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炉。本报记者手头的《意见》,对全川总体布局与统筹城乡发展提出:建设以城市节点为基础,交通干线为依托,产业发展为支撑,在四川区域内形成“一极、一轴、一区块”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当下来看,成渝两特大型城市呈双核空间布局,川南、川东北城市群具有多中心特征。区域内90%以上的城镇沿交通轴线和江河分布,城镇体系发育点轴发展空间形态明显。“做强成都都市圈增长极,壮大成渝两级间的带状发展轴,提升长江上游沿江发展带,做强成内渝发展带,培育成遂(南)渝发展带,加快发展毗邻重庆区域,这就是„一极、一轴、一区块‟的含义。”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刘渝阳这样解读。实行统一的财税政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意见》指出,国家将在未来的成渝经济区内实行统一的的财税、金融、产业、土地和就业等区域政策,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国家拟开展试点的政策先行先试,由全国人大授权地方在统筹城乡发展领域先行立法探索。围绕这一点,未来的成渝经济区将把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财税政策适用到经济区全域范围,再延长十年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和农村信用社免征所得税优惠政策期限。《意见》希望,在经济区率先推行资源税改革,扩大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建立生态补偿、资源补偿机制,征收生态补偿费,对长江上游地区和重要资源输出地进行补偿。允许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探索建立区域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分配机制。在金融政策方面,《意见》说,未来的成渝经济区将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抵押质押信贷模式。刘渝阳则认为,要实行统一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其前提就是要由国家设立一个成渝经济区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相关的规划和政策措施,指导经济区的发展,另外要完善川渝两地政府以及毗邻地区政府间的协调机制,加强区域合作与发展规划,政策等方面的衔接与协调。全域综改“成渝经济区,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刘渝阳说。早在2003年,作为中国经济第四极的成渝经济区,就已经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但是最终落选。其原因有二:一是核心之争,即以成渝两个特大城市为依托建立“双核”经济区,还是以重庆为依托建立“单核”经济区;二是范围之争,即是否将三峡库区、黔江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纳入成渝经济区的范围。这样的争论导致双方对成渝经济区的利益诉求有很大不同,并进而影响了规划的编制进程而最终没有写入“十一五”规划。《意见》指出:成渝经济区在整个国家的西部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曾经先后被定位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最重要的战略高地,国家统筹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但是亦存在着很多典型的制约因素,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结构性矛盾、开放程度低等等,经济区属于典型的内陆型经济,市场发育不够,开放水平不高,要素流动不畅,资源分享不充分,一体化进程缓慢。“要达到共赢局面,首先就是要准确定位,其次是找到双方合作的兴奋点,将其作为经济协作的重点,以此强化经济纽带,推动经济区建设尽快起步。”刘渝阳告诉记者。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意见》中提出,将在未来的成渝经济区内,推行“全域综改”。“假如成渝经济区能够写入„十二五‟规划,那么届时成渝两座城市的综改试验应该已经非常的成熟,自然可以向成渝经济区推广。”刘渝阳说。《意见》还指出,要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形成城乡全域覆盖的规划体系,三次产业联动互促协调发展机制、配套衔接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健全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平等共享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城乡一体的社会管理体制、探索创新农村产权制度、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机制,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本报记者了解到,根据《意见》,未来成渝经济区将稳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支持具备条件的区域率先探索建立城乡建设用地置换和跨市县耕地占补平衡市场化机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
本文标题:《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出笼:全域综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6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