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法学》听课笔记
《经济法学》听课笔记第一编经济法总论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一、经济法产生的一般基础和条件(一)市场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国家被动或者自觉地承担起对经济的组织和协调职能;(二)社会经济及国家对经济的调整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并形成了相应的经济法学说。第二节经济法形成的一般原因和规律一、经济法形成的一般原因和规律(一)社会化生产与生产关系的矛盾1、从根本上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乃是现代经济法产生的根本原因;2、20世纪70年代末,以公有财产决策和利用的分散化、民主化、社会化和法治为基本标志的社会主义改革,决定了现代社会主义经济法的产生。(二)社会化导致现代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广泛而深入的介入1、20世纪以来,各类国家都在一定的经济体制内,日益加强干预和参与经济生活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发挥国家在管理、组织、监督经济方面的职能。国家的这些职能活动多是通过法的手段实现的,现代经济法因此而产生。(三)“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协同并用1、只有当市场调节之手和国家调节之手协同并用时,现代经济法才可能产生。(四)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的对立统一1、国家调节之手和纵向经济关系往往体现着经济集中,市场调节之手和横向经济关系则意味着社会个体的经济民主;2、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法,都是在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中产生的。(五)法和法学自身发展的逻辑(六)一定的经济学说的形成1、一定的学说及其在相当程度上为社会所认可,是一个法律部门形成的必要条件。第三节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沿革(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1、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轨迹(1)传统认为,经济法产生于20世纪初的德国;(2)学者认为,经济法产生于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3)美国联邦在1890年通过了参议员谢尔曼提出的《保护贸易和商业不受非法限制和垄断侵害法案》。《谢尔曼法》被称为现代意义上的第一部经济法;(4)德国在1919年制定了以“经济法”为名而对钾和煤炭工业实行社会化的《钾经济法》和《煤炭经济法》。《煤炭经济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以“经济法”命名的经济法;(5)1919年,捷克斯洛伐克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经济法典《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经济法典》。注明:1、以法的手段对不经意间扰乱了自由资本主义秩序的垄断加以规制,这就是经济法的产生;2、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也是经济法产生、形成的一种标志;3、以极端手段所进行的利益调整,却成了经济法产生的直接动因之一。(二)西方国家经济法的沿革1、战时经济法:这是初级的经济法,仅于浅表层次和以野蛮的方式回应着不期而至的社会化要求,实质上则是与客观经济规律格格不入的。2、危机对策经济法(1)这是为应付经济不景气或者其他意想不到的危机而被动制定的经济法;(2)既为消极、被动地应付危机,则必然具有相当的盲目性,为着应急往往不计后果,不惜强行采取管制措施,从而损及经济的活力及其民主要求;(3)随着社会经济社会化的客观内在要求普遍显现,适应这种要求的个别经济主体自律及其社会性协调管理逐渐融入个人和社会之理性,经济法之体体现国家自觉维护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日益增长,终将摆脱必然王国而走向自由境界。3、自觉维护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1)其主要标志是经济法据以解决社会经济矛盾的宗旨和方式已由干预、管制市场主体的自由意志和行为,转向尽可能创造充分、适度、公平的竞争环境以维护这种自由;(2)市场经济从自发的自由竞争,到社会化条件下国家以法和经济法来协调、维持的自由竞争,这是社会和法的一个质的进步。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沿革在社会主义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以苏联为代表的经典计划经济和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所有制这两种经济模式。第二章经济法的概念、本质基本原则第一节经济法的含义一、从我国的情况看,大致可以按照对经济法及其概念是赞成抑或否定,将对经济法含义的表述分为两类。(一)否定经济法的经济法含义表述1、学科经济法说:经济法是“研究经济法规则运用各个基本法手段和原则对经济关系进行综合调整的规律”的法律学科。2、综合经济法说或者综合法律部门说:经济法是“以经济民法方法、经济行政方法、经济劳动方法调整平等的、行政管理性的、劳动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综合”。(二)经济法学界关于经济法含义的表述1、大经济法说: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管理和各种经济组织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或者是“调整国民经济管理和经济组织之间,以及它们与公民之间,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经济法规说:经济法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各种经济关系和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调整、管理、监督、奖励或者限制的诸种经济法规的总称”,或者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规的总称”。3、企业法说:经济法是“调整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4、国民经济运行法说:经济法是“法在调整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制度、法形式和法方法的总和”。5、宏观调控法说:经济法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作为经济管理主体与市场主体之间的间接宏观调控性经济关系”。6、经济干预法说: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而制定的调整全局性、社会公共性的、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7、经济管理法说: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8、纵横统一说: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过程中和计划指导下的经营协作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或者是“有关确立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的经济法律地位,以及调整它们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和协调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体(总称)”。二、经济法含义小结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一)该定义采用“调整对象说”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市场经济,这有别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现代市场经济,这有别于近代的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3、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这有别于另一种现代市场经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二)该定义的认识基础1、各个法律部门的调整范围并不是什么亘古不变的“世袭领地”,法是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服务的,它总是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发展。2、一个法律部门也可能调整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相成和相反相成的社会关系,一种社会关系也可能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法律部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环节、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调整。(三)以上定义把经济法归结为“法”,而不是“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因为法的部门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抽象,再将其反馈于实践时,必然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四)对“纵横统一”的限定1、综上所述,纵横统一说之“统一”,是指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是经济和国家意志这二者之统一。2、作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经济关系,“纵”不包括非经济的管理关系、国家意志不直接参与或应由当事人自治的企业内部管理关系。3、“横”不包括公有制组织自由的流转和协作关系以及其实体权利、义务不受国家直接干预的任何经济关系。第二节经济法的调整范围一、经济管理关系(一)经济法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是指公共经济管理关系,主要表现为以国家为管理主体的经济管理关系。(二)1、经济关系属于物质利益关系,经济管理关系与行政管理关系相同、想通之体,但它本质上仍然属于物质利益关系,是代表全局利益的国家(政府)对代表局部利益、个体利益的企业、个人的管理关系。2、当它升华为经济管理法律关系后,双方都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3、管理者有权依法行政,但是也必须依法相对方承担义务和责任;4、相对方的企业、个人应依法接受管理和监督,但是也有权主张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利益。(三)注意两点1、经济管理关系的经济性;2、经济管理关系的公共性:(1)管理方与被管理方是外部关系,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四)社会主义国家是政权承担者、经济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将上述职能相关的权能分开。1、公共(经济)管理权与国有资产所有权分开,这是政资分开;2、代表国家所有权的监督管理权与国有资产占用权分开,这是国有财产总老板职能与具体老板职能分开;3、公共(经济)管理权、国有资产所有权与国有企业经营权(法人财产权)分开,这是政企分开。(五)经济法产生的客观依据社会分工和写作不断深化,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经营过程、经济活动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之相互作用愈益复杂化的今天,无论是实行社会主义,还是实行资本主义,科学管理都已经从微观领域延伸至全社会的协作劳动。(六)国家宏观调控1、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2、宏观调控分为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3、直接调控,即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协调和控制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4、间接调控,即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和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5、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不是万能的2.市场具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1)自发性:表现:a生产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唯利是图)b不正当经济行为危害:a两极分化b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2)盲目性:原因:a生产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信息b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表现:一哄而上(下)(3)滞后性:原因:a事后调节b时间差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弱点2.不仅要有市场调节,还要有宏观调控3.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的缺陷4.二者结合,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6、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如下:促进经济健康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统筹安排,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7、宏观调控的手段(1)经济手段(1)含义: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2)外沿:经济政策: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产品销售、产业、扶贫、货币等政策经济计划: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十年规划(3)作用:经济政策: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经济计划: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起重要调控作用(2)法律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2)市场经济法制性(3)作用:a。有效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b。调整社会经济关系;c。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d。保证经济正常运行(3)行政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2)特点:直接、迅速;(3)注意:a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b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8、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1。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公有制意义:(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坚实的经济基础;(2)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实现;(3)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兼顾效率与公平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原因:(1)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劳动者之间利益上的一致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2)国有经济导向作用(3)中共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核心,有能力将全国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七)经济法与行政法的比较1、调整对象不同(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管理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其中包括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宏观调整关系和社会保障关系等经济管理关系,具体体现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经济关系。(2)行
本文标题:《经济法学》听课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73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