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股票经典资料 > 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第1讲讲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座:第一讲财政部会计司王鹏一、为什么要制定单位内控规范二、依据什么制定单位内控规范三、谁应当执行单位内控规范四、如何制定出单位内控规范五、什么是单位内部控制六、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有哪些七、建立和实施单位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八、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中的职责九、单位应当如何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一、为什么要制定单位内控规范(一)建设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二)适应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2011年3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提出: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总体设计、稳步推进。(三)适应财政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四)国务院治理“小金库”和打击“假发票”的要求(五)我国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建设的要求内部牵制——内部会计控制——内部控制的发展过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六)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要求二、依据什么制定单位内控规范(一)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三)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四)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二)预算法1、单位预算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2、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的过程进行了规定,预算编制后要经过国家立法机构审查批准后方能公布并组织实施,预算的执行过程也受法律的严格制约,非经法定程序,任何人无权改变预算规定的各项收支指标,这就使各单位的财务行为通过预算的法制化管理被置于监督之下。三、谁应当执行单位内控规范1、党的机关2、人大机关3、行政机关4、政协机关5、审判机关6、检察机关7、各民主党派机关8、人民团体9、事业单位四、如何制定出单位内控规范(一)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启动和广泛调研阶段(2010-2011年10月)1、根据国务院打击发票违法犯罪工作的部署,2010年启动了此项工作。2、2011年初形成了讨论稿,向部内相关司局征求意见。3、深入基层实地调研,东中西部10多个省近百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情况,500多条意见。第二阶段: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阶段(2011年11月10日-2011年12月31日)4、2011年11月形成征求意见稿,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财会便[2011]68号第三阶段:课题研究阶段5、2012年1月-9月,以财政部课题立项研究。第四阶段:专家论证阶段6、2012年10月,召开了专家论证会ED11章63条—6章65条第五阶段:会签发布阶段7、2012年11月,会签部内10个司局,最终以财会[2012]21号正式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二)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一是单位内控规范与企业内控规范的关系二是单位内控规范与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的关系三是单位内控规范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关系五、什么是单位内部控制(一)定义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1、制衡性相互制衡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核心理念。所谓制衡,就是在单位的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设计。2、流程化内部控制是将所有的业务活动按流程进行风险分析,并按风险点制定管控措施。将分散的管理制度有机地连接起来,就象生产线一样。(二)目标(作用)1、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2、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3、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4、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5、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六、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有哪些(一)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二)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三)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四)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五)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一)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二)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三)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四)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五)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七、建立和实施单位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两个全面”(二)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两个重”(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两个相互”(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两个符合”八、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中的职责(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第五十条规定:“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二)单位负责人在内部控制中应当发挥的作用(三)其他工作人员在内部控制中应当发挥的作用九、单位应当如何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单位应当根据本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包括:七个步骤(一)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二)明确业务环节(三)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四)确定风险点(五)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六)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七)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衷心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会计改革与发展给予的关心、理解、帮助和支持!
本文标题: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第1讲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7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