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范例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范例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范例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篇】教学课题:《统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进一步学习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2、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调查、计数等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统计图表。3、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使学生能从统计图表中反映出的数据关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给以解决,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4、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与同伴交流思想。5、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知识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教学重点: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关系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教学准备:课件、题卡、小桶、小红旗、旗座、玻璃珠教学过程:(课前交待插红旗的个人成功体验与小组团结协作!)一、大象生日事例,巩固统计认识1、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入课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那天吗?生答今天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动物园里正准备给一位小朋友过生日。他是谁啊?(直接入课)这么多的客人,他们正给大象胖胖唱生日歌呢。我们也一起来吧!(一起唱生日歌)。(营造气氛)2、统计客人数量,完成统计表让我们找找,都来了那些客人?(学生指出,老师点出来形成象形统计图)数一数各有多少?师课件填表。3、问题与解决根据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提出问题,再解决。二、摸珠子事例,教学可能性大小参考资料,少熬夜!1、介绍游戏做法(投影仪投影)游戏方法;游戏规则。裁评方法:做得又好又快。2、小组玩并做好统计,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巩固统计图的记录方法3、结果分析,导出结论请一小组代表发言:根据图表,你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次数最多?)再看实物论证。再次发言,引导形成结论意识。小组同学根据图表,推测哪种颜色球的多少,再实证。三、水果事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1、提出问题老师有一个水果店,卖了这几种水果(课件出示)。你喜欢吃那些水果?生答好的!大家到时来的时候,老师请客!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调查一下,把你们喜欢吃的水果都记下来?2、学生调查小组活动,完成统计表格。3、学生发现情况,解决问题根据你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现在生意特好!我呢,就想再进一点水果?你认为现在可以去进点什么水果才是最好卖的?四、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统计呢?班上的同学,看一看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统计学校的老师,知道学校是男老师多还是女老师多!看看什么东西好卖!(市场调查,进货)天气调查,帮助农业生产!比多少!…五、学习情况事例,就地挖掘教材1、统计学习情况学生清理小红旗的面数,完成数据收集。完成统计表(课件)2、学生发现你可以看出什么?3、教师总结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教学重难点:1、体会面积单位。2、能选择正确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一些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格子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初步感知物体的表面。(1)师:同学们你们的脸面是指哪一部分?学生摸脸,但也有学生比划出脸的一周师强调:脸的一周的长度叫什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周长与面积的区别)(2)师:黑板的表面是指哪部分?(3)师:你们还可以摸出哪些物体的表面?2、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教师出示以下几个封闭图形,比较它们的大小师:为什么你们一看就知道谁大谁小?你们看的是哪一部分?指名学生上讲台比划三个图形的大小是指哪部分。3、提问:有谁知道什么叫做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不同学生说己不同的理解。4、同桌合作寻找教室里哪些物体有面积?学生回答:书面、桌面、地板、瓷砖……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知道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3、引出面积单位。二、探索新知1、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老师提问教室及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面积。(1)提问:数学课本的封面大约有多大?感知数学课本封面有多大。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感觉一下它有多大学生1:大约三个手掌大小。学生2:大约有我玩耍扑克6个那么大。……(2)我们的黑板有多大?学生1:黑板的面积大约有两个教室门那么大。学生2:黑板的面积大约有4平方米学生3:黑板的面积大约有10个课桌那么大……师:同学们,你们的回答各种各样,知道用身边的物体大小来比较所要求的物体的面积,如果老师不了解你身边的物体,我就无法相象所要求的物体的面积大小?谁有好办法?学生回答:统一面积单位。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1)量:让学生用刻度尺量一量它的边长。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师指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同时介绍1平方厘米的读法和写法。(2)看:看一看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大小。(3)摸;让学生摸一摸1平方厘米的面积有多大。(4)想:要求学生把眼睛闭起来,在脑海里回想1平方厘米的形状,大小。(5)应用: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拇指指甲盖,中方格)(6)估:估一估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7)猜: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3、比较面积单位的大小:把三个大小不同的面积单位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生活中哪里会用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44页中的第1、2、3题四、课时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三篇】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中的内容。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2、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新知。3、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了三个小伙伴,小牛,小象和小羊,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PPT:小牛:4分钟跑280米小象:4分钟跑240米小熊:3分钟跑240米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读题一遍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生: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80米。参考资料,少熬夜!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40米。时间是3分钟,路程是240米(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1、全班交流:师:、如果他们两个人一组进行赛跑,例如小牛和小象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生:小牛和小象比赛,小牛快,因为都是4分钟内,小牛跑得路程比小象跑的远师:也就是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路程,路程越远,跑得越快。师:那要是小象和小羊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生:小象和小熊比赛,小熊跑的快,因为小象和小熊跑相同的路程,小熊用的时间短,所以跑得快。师:所以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2)比较小牛和小熊师:比较小牛和小熊时,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比较单位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方法一:在相同时间内(1分钟)比较谁跑得远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70师:谁能解释一下70米和80米表示什么?生:表示每分钟行70米和80米。师:像这样表示每分行70米,每分行80米称为速度,我们可以通过线段图上表示,更清楚地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出示线段图师小结:观察线段图比较速度,其实就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也就是一分钟的路程。这一分钟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时间。方法二:在相同时间内(3分钟)比较谁跑得远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70╳3=210(米)210方法三:在相同时间内(4分钟)比较谁跑得远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参考资料,少熬夜!80╳4=320(米)280师:仔细观察这三种解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1:相同点是:这几种方法比较的都是相同时间里的路程。生2: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一分钟跑的路程;第二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三分钟跑的路程;第三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四分钟跑的路程。师:因为这样的相同时间是很多的,所以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每分钟小牛和小熊行的路程叫它们各自的速度。师:他们的速度和什么有关?生:时间和路程。2、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师:速度怎么算,你会求速度吗?咱们试一试呈现两个问题,请学生口答。出示题目1、“神七”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约40千米,“神七”飞船的速度约是()2、小青骑自行车,2小时骑了16千米,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学生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列式:40÷5=8(千米),16÷2=8(千米)师(看着黑板表示疑惑):“神七”飞船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都是8千米,看来他们的速度一样喽?说说你有什么想法?生:是不一样的,“神七”飞船的速度是每秒8千米,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时8千米。师:但黑板上写的都是8千米,这样写能区分清楚吗?有什么办法区分开呢?生:写上时间。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分别写成8千米/秒,8千米/时。师:1小时、1分钟这些都是单位时间。那么单位时间还包括1秒、1年、1月等等。所以速度应该是单位时间内所行使的路程。师:读作8千米每秒,表示什么?生:表示神七每秒飞行8千米。师:速度单位与原来的一些单位不同,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两部分复合而成的。请同学们将刚才走路速度单位也改一下。师:其实速度不仅在我们课堂中有,在咱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咱们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吗?3、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刘翔110米栏的速度约为8千米/秒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千米/秒师:谁能说说这些速度表示什么?参考资料,少熬夜!生答师:刘翔的速度大约是8千米/秒,有多快?师:从讲台到教室后面大约是8米多,我们一眨眼,刘翔就从这跑到教室后面了。快不快?生呼应师:在雷雨天,我们经常能看到电闪雷鸣的场景,你知道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为什么咱们总是先看到闪电那?生答师小结: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快于声音传播的速度,同学们能用刚才的知识解释了自然现象,真是太厉害了。(拓展学生对速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等,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速度。通过实例给学生充分探索空间理解速度的意义,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结合情境,帮助学生较为准确的理解速度的意义。)师:观察上述几个速度,你对速度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能说说速度表示什么吗?教师先请学生间说一说,在组织交流。生:平均时间内行的路程,如每秒多少米,每分多少米,每时多少米。师:速度就是每秒、每分、每时等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师:速度怎么计算?生:路程÷时间=速度(教师板书)(二)、探索分享,寻找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师:既然我们知道求速度的公式了,谁能求出小象的速度?生按照前面对速度的理解求出小象的速度240÷4=60(米/分)师:也就是速度=路程÷时间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范例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846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