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语文教案《别了,我爱的中国》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语文教案《别了,我爱的中国》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语文教案《别了,我爱的中国》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语文教案-《别了,我爱的中国》1设疑问路谆谆善诱——《别了,我爱的中国》课文教学评析江西上饶地区教研室郑初春《别了,我爱的中国》是1篇文道兼美的抒情散文。描述了作者离开祖国时的所见所闻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强烈感情。是难得的熔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为一体的好教材。由于本文写的是二十年代的事情,在生活实际和思想感情上与学生距离较远,江老师遵照叶老“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的观点,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深究教材,成功地运用了“导路求真”教学法,从整体入手,抓住具体事物和思想感情两条线索生发开去:导思路,导学路,导情感路。用饱含热情的教学感染学生,调动起学生的感情,使学生随着老师的引导进入文章的意境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领会,从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增长能力。一、抓整体,导思路在教学中,江老师统揽全局,紧扣“事物”和“情感”两条线。通过讲时代情景、初读课文,让学生初知课文。从释题入手,抓住关键词设问,理解“别”、“爱”代表的是事物和情感两条线。并在此基础上列出思考题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感情。再通过分析段落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结构(船离岸——船向前驶——船入大海)和主要内容(送别——景物——联想),领悟作者抒发的离别情——奋斗情——爱国情。充分体现了从整体着眼的教学原则,显示了教者的艺术所在。二、巧设疑,导学路袁微子同志指出: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动脑筋,如何自己探索,如何自己运动。”且看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设疑,引导学生跟踪作者的足迹去阅读、去思考、去体味。(一)从课题入手,为初知课文而设问。(“别”字告诉我们什么?“爱”字抒发了什么?)(二)创设问题情境,为理解中心而设问。(船驶向大海,课文没有写景,我们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作者的希望和誓言是什么?”)(为什么“别了”提到句首?既然说了“我爱的中国”,又为什么加一句“我全心爱着的中国”?重复时为什么还要加上“全心”一词?)(三)运用比较的方法,为加强基础、深化感情而设问。1.句式比较。(挂小黑板“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参考资料,少熬夜!帝国主义的军舰”,引导学生与课文中先否定后肯定的句式比较),通过比较,体会作者目睹帝国主义对我国领土主权的践踏,激起学生的愤慨之情;学习和掌握先否定后肯定的句式。2.色彩比较。(灰、白色,黄、绿、金色的色调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懂得爱得深才恨得切。3.句子文法比较。通过课文中三句“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在课文的开头、段的结句、篇的末尾,悟出作者情感的变化,进一步明白作者抒的是离别情、奋斗情、爱国情。三、抒情感,导朗读江老师将朗读训练有机渗透在讲读过程中,使讲中有读,读中有讲。紧紧抓住情感线路,进行朗读指导。层层递进,教给方法,明确目标。或初知课文(初读全文,带着思考题默读);或理解课文内容(语气指导,读出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祖国的亲切之情,抒发爱国志士的奋斗情);或体会感情(重点指导三个句子的朗读。第一句读出依依惜别之情,第二句读出依恋、深切之情,第三句读出激昂、热烈地爱国之情)。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三者(教者、作者、学者)的感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导路求真”法,能帮助学生依据思路发展线索,掌握拎线串珠的阅读方法,教学效果大,有利于阅读、作文、思维能力的提高。◆语文教案-《别了,我爱的中国》2篇1教学目标:1.正确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并凭借三次出现的中心句,领会文章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热爱祖国的深情和驱逐帝国主义、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献身的决心。2.学会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2个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9自然段。教学重点:正确划找中心句,体会课文中心思想。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及背诵课文。教案实例:一、教学准备课文的配乐录音带、句子比较灯片。二、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把握大意,划找中心句。2.结合第一段学习,讨论课后第1题(1)。参考资料,少熬夜!(二)教学过程1.揭题导入,简介背景。“我”是谁?课题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字?(“别”--写作线索;“爱”--课文中心)我们离开故乡是什么感情?想想郑振铎被迫出国又会是一种什么心情?2.初读课文,整本感知。(1)教师放配乐录音,范读课文。听了朗读,你觉得课文贯穿始终的是作者的什么感情?(2)模仿教师,自由读全文。哪个句子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3)学习提示,划出中心句。(4)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3.学第一段,明惜别情。(1)自由读,思考并讨论:写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这时作者心中涌起的是什么感情?哪些看出作者对帝国主义的恨?出示灯片。a.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b.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用后者?怎么读才能读出作者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将“不,那不是”“我们”“帝国主义”处理为重音。)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第3自然段为什么要读得亲切些?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祖国的爱?在码头是和亲人的惜别情,这儿出港处,作者又是什么“别”呢?(痛别。祖国被帝国主义侵略,悲痛万分。)第二处中心句怎么读?集体朗读第二段,注意朗读的对比。(2)学习第三段。船入公海,郑振铎又想些什么?自由读第三段,思考:哪些词写作作者“不忍”离去?为什么不忍离去?既然不忍,为什么又要离去?明明是革命需要,为什么又说“我”“不负责任”“是个罪人”?出示灯片,体味用词的准确。驱赶--驱逐消灭--毁灭宣言--誓言(反映作者对帝国主义的痛恨,誓不两立、决一死战的决心。)出示灯片:朗读第7自然段时应该()。a.低沉缓慢b.明快中速c.激昂渐快d.亲切舒缓自由读--个别读--齐读。3.巩固作业。(1)完成作业本第5题。(2)完成作业本第3、6题。(3)有表情朗读课文,准备背诵。参考资料,少熬夜!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检查字词,进行句子练习。1.训练朗练,交流背诵方法。2.进一步领会中心句的作用。(二)教学过程1.检查字词。听写下列字,写出笔画数和部首。悬盈暂驱毁誓润罪倚2.深究体味。(1)体会中心句三次出现的作用。①默读填表。地点见闻感情码头水面宽鞭炮声(船离岸)亲友挥手再见声(惜)别(叙事)出港友色白色军舰(痛)别(船离港)黄土青草眷恋(写景)小岛海水入海不忍内疚(船离祖国)更不忍希望(暂别)誓言(直接抒情)全心爱国②出现三次中心句的作用。有利于理清文章结构,有利于突出中心,更好地抒发作者思想感情。三次中心句感情逐次加深,在朗读中有变化。(2)比较下列课题的异同。再见了,我爱的中国我爱的中国再见别了,我爱的中国(3)学生再次质疑问难。3.指导读背(1)指导表情朗读。惜别--低沉、缓慢、留恋痛别--悲愤、激昂转亲切、中速暂别--激动、高昂、渐快分段齐读--配乐全文朗读。(2)交流背诵。①指名分段背诵,自由试背--个人指名背。②交流背诵方法:分层逐句背诵,滚雪球;借助板书、关键字词背诵,头字背诵;借用录音机训练背诵。3.句子练习。在下列三题任选一题作业。①用“即使……也”“宁可……也”“只要……就”各参考资料,少熬夜!写一句话。②在上面三个关联句式中选两个连写。用上三个关联句式写一段话。篇2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的中心句,并凭借三次出现的中心句,领会文章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热爱祖国的觉悟和驱逐帝国主义、为创建中国面奋斗献身的决心。2学会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2个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正确划找中心句,体会课文中心思想。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及背诵课文。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把握大意,划出中心句。2结合第一段学习,讲座课后第三者题(1)。教学过程:1揭题导入,简介背景。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放配乐录音,范读课文。听了朗读,你觉得课文穿始终的是作者的什么感情?(2)模仿教师,自由读全文。哪个句子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起什么样作用?(3)学习提示,划出中心句。(4)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3学第一段,惜别之情。(1)自由读,思考并讨论写发生在什么地言的事?这时作者心中涌起的是什么感情?哪些句子定出了依依惜别之情?出示句子比较灯片:我听着鞭炮啪啪地响着,我流泪了。我听着着鞭炮啪啪地响着,我的眼眶润湿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镜面模糊了。两句都有写流泪,书上为什么用第二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说,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其实他心中的感动已经说出来了,划出吐露“我”心声的那一句。(2)体会依依惜别之情,指导朗读。语调伤感,中速舒缓,第一句要强调。自由读――指句读――齐读。4学习字词,巩固作业。比较组词:参考资料,少熬夜!倚依模摸贡供(2)完成作业1、2题,课后第5题。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学习二、三段,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感情。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2读究课文。(1)学习第二段。自由读2、3自然段,思考:这两节该怎么读?为什么?哪里看出作者对帝国主义的恨?出示灯片。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些是帝国主义的军舰。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用后者?怎么读才能读出作者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第3自然段为什么样要读得亲切些?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祖国的爱?在码头是和亲人的惜别情,这儿出港处,作者又是什么“别”呢?第二处怎么读呢?集体朗读第二段,注意朗读的对比。(3)学习第三段。船入公海,郑振铎又想些什么?自由读第三段,思考:哪些词写出作者“不忍”离去?为什么不忍离去?既然不忍,为什么又要离去?明明是革命需要,为什么又说是“我”“不负责任”“是个罪人”?出示灯片,体味用词的准确。驱赶驱逐消灭毁灭宣言誓言出示灯片:朗读第7自然段时应该()。自由――个别读――齐读。3巩固作业。(1)完成作业本第七题。(2)完成作业本3、6题。(3)有表情朗读课文,准备背诵。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检查字词,进行句子练习。2训练朗读,交流背诵方法。3进一步领会中心句的作用。教学进程:1检查字词。听写下列字,写出笔画数和部首。2深究体味。(1)体会中心句三次出现的作用。①默读填表。参考资料,少熬夜!②出现三次中心句的作用。有利于理清文章结构,有利于突出中心,更好抒发作者思想感情。三次中心句感情爱次加深,在朗读中有变化。(2)比较下列课题异同再见了,我爱的中国我爱的中国再见别了,我爱的中国。(2)学生再次质疑问难。3指导读背。(1)指导表情朗读。惜别――低沉、缓慢、留恋痛别――悲愤、激昂转亲切、中速暂别――激动、高昂、渐快分段齐读――配乐全文朗读。(2)交流背诵。指名分段背诵,自由试背――个人指名背。交流背诵方法:指名分段背诵,自由试背,滚雪球;借助板书、关键字词背诵,头字背诵;借用录音机训练背诵。4句子练习。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业。用“即使―――也―――“宁可―――也―――”“只要―――就―――”各写一句话。在上面三个关联句式中选两个连写。用上三个关联句式写一段话。教学反思《别了,我爱的中国》是第一单元的第1篇课文,中心句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对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的掌握是关键。作者在文中的描述的自己离国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条理清楚,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深深的爱国之情对于当下的学生很有教育意义。在教学本课的一开始,我就向学生介绍了作者与及作者写此文章的时代背景,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基调把握得就很好。这1篇课文呈现着两篇线索,一条是明线,郑振铎告别祖国,告别亲人的线索,另一条则是暗线,郑振铎对祖国的那种浓浓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心的情感线索,随着告别亲人,船离开海岸,作者的爱国情怀也随着越来越浓烈地呈现了出来,字面上我们可以看到课文中的三个相同的句子“别了,我爱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课堂上我引领着同学们去字里行间(“渐渐”“渐渐”“暂别、誓言”等等)感受作者的情怀惜别——仇恨——留恋和赞美(升华到对祖国
本文标题:语文教案《别了,我爱的中国》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853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