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篇】学习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贵品质以及麻雀对平凡生活的热爱。4、通过细腻的语言文字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品读麻雀飞行时的不知疲倦和样子的可爱,感受它生活的平凡、忙碌与快乐。教学难点:理解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贵品质以及麻雀对平凡生活的热爱。教时:一课时教程:一、破题导入:1、解释题意。2、质疑:看到了什么?为什么隔窗看?有什么感受?……二、自学感知:1、自渎课文思考:文章围绕“隔窗看雀”写了什么内容?2、检查生字,指名回答。三、点拨交流:学习“行动、样子”部分。(默读勾画)1、我看到了什么?(谈完就让学生读)⑴腿跳:抓“不停、好象”指导⑵尾翘:⑶身体飞:抓“常常、一模一样、非常可爱”指导2、麻雀这样的行为举止给我留下了怎样的感觉?(不知疲倦、可爱、充满生机和活力等)师:仅仅给我这样的感觉吗?学习“思索”部分(默读勾画)1、品读“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⑴解读表层意思⑵联系上、下文理解①忙碌:不停地飞来跳去、“低飞、跳跃……活着”(省略了什么)②平庸:“不会,也不会,不能,从…到、从…到,市井、参考资料,少熬夜!那么、连”2、师:在作者心里,麻雀是生活的强者,是人类生活的活标点。3、读读第九段,想象画面: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喜欢麻雀)为何这样喜欢?(喜欢它的样子,它对生活的态度)它对生活是怎样的态度?(“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在平凡中忙碌着,在忙碌中快乐地生活”)现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联系全文和实际谈)四、总结提升1、师:现在,你们认为我搁窗看的究竟是什么?(对生活的态度,再次朗读“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在平凡中忙碌着,在忙碌中快乐地生活”)2、此刻,你们对麻雀有了什么新看法?板书:17隔窗看雀腿跳尾翘身体飞(所看)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所感)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以及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学习海豚助人为乐的品质。2.进一步学习和巩固课文的表达方法。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海豚为什么乐于救人,学习它助人为乐的品质。2.进一步学习、巩固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可能在电视、电影中见过海豚精彩的表演,为它高超的本领所叹服。你们知道吗?海豚除了有这么可爱的一面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因此,海豚还被称作“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这是一种什么本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8课《海豚救人》(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2.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见义勇为、精疲力尽,不可思议……”等词意。三、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四、读课文,理解条理1.分小组朗读课文,标然段序号。2.想想文章分几部分来写的?3.讨论后指名回答。参考资料,少熬夜!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4自然段)海豚常常救起落水的人们。第二部分:(5~8自然段)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五、从问题入手学习本课1.读1~4自然段,看1自然段与后面三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总分关系)2.海豚是怎样救人的?文中举了几个例子?(抓词句展开学习)3.这一部分课文用了哪些表达,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列举、数字、拟人、比较。比较是指鲨鱼的狰狞凶残与海豚的善良比较,体会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这一说法。)4.海豚为什么救人?在课文(5~8自然)中找出答案,这部分还用了举例的方法。六、通读全文,交流表达方法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七、、拓展1.再读全文,说说学了本课,你对海豚有哪些了解,从文中学到了哪些品质(学习海豚助人为乐的品质)。2.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外,你还对海豚有哪些了解呢?介绍给同学听。八、作业1.回答问题。(1)海豚是怎样救人的,它为什么能够救人?(2)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查找有关海豚的其他资料。板书设计海豚救人海豚救人:托、驮、甩赶、护送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围、陪伴人类的好朋友五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第三篇】《嫦娥奔月》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了解AABB和ABAB的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3、学会5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多音字“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资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嫦娥的品质。情感目标: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媒体设计:课文录音、投影片教学时间:三教时第一教时知识目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能力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投影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图》。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作为一个受过中华保守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方……(让生去补)引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师: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身的亲人相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经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解题:奔,奔向。“奔”是个多音字。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任务:(1)读要过关(正确地读,流利地读)(2)自学好生字新词(会读、会写、理解),常规:比较组词、课后描红。2、自学情况交流。(1)认读生字词。远古昆仑山后羿逢蒙嫦娥敬重奸诈贪婪接济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和待威逼翻箱倒柜洒满银辉焦急树影婆娑企盼(2)指名开火车朗读课文,缺乏处和时指导练习。(3)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归为一段。讨论交流后总结。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再让学生试着用简练的语言给三段分别列一个小标题,交流后板书: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4)看词语串讲课文。师:列小标题,我们是把课文读短了,这是身手;读完课参考资料,少熬夜!文,头脑中留下了印象,这时能用自身的语言将头脑的印象生动地讲出来,这也是身手。这节课先来个简单的,请你用上黑板上的词语将这个故事讲出来。试试吧。同桌共练→指名讲述三、安排作业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身的弟弟妹妹听;2、采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3、誊写生字词语。第二教时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能力目标: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情感目标: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学过程:一、从图引入1、今天我们继续读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2、(课件出示)看,引说: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4、读一读。读文字有什么感觉?(同样“美”,板书)(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5、老师也想读:(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异。)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二、揣测人心1、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2、学生轻声读课文。3、人更美:心地的善良。能具体说说吗?先默读,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学生读画后:同学们一定把自身的认识化为了智慧的波浪线了,我们来交流。先从总体上掌握。体会在两点上: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参考资料,少熬夜!(1)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例: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小朋友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小朋友是生了,却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2)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那是一个奸诈贪婪的小人。“奸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贪婪”呢?(“把仙药交出来!”)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读。“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我来演那个奸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逢蒙:快把仙药交出来?嫦娥:仙药?什么仙药?逢蒙: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那儿了?嫦娥: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药卖了钱当我藏起来的。逢蒙兄弟,你缺钱吗?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逢蒙:哼,别跟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孔明借箭的内容资料。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参考资料,少熬夜!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2、学习生字新词。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4、介绍文章的背景、人物。教学过程:—、揭题激趣。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所删改。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课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二、自读课文。1、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请教老师和同学,读通课文。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3、填空练习,了解大意。
本文标题: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86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