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建党百年下的家乡巨变3篇
关于建党百年下的家乡巨变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关于建党百年下的家乡巨变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建党百年下的家乡巨变1100年,在历史长河中,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许是弹指一挥间,而相对于我们短暂的一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我对此有着特别的感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百周年,百年风雨,百年辉煌。我们国家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努力奋斗,已基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从大的方面说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第三世界国家跻身世界强国之林,从一个人口众多、制造业贫瘠的国家,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国际话语权,中国已经在近些年完全展现出制度上前所未有的优越性。伴随共和国的成长,我的家乡__省_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经济欠发达的__北部城市成长为全省及至全国南北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_机场、_铁路、连_镇动车的开通使_的发展具有了更大的优势。多年前,__本省的很多人都不知道_在什么地方,苏北_甚至已成为经济落后的代名词。多年之后,随着世界500强“__”等众多台资企业的强势进入,_的发展已显现出巨大的后发优势,使得国内外众多媒体无不惊呼“_是理想的台资高地”。近代中国无论教育,文化还是经济方面都十分落后,崇洋媚外是当时社会主流风气。多年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再次在世界的舞台上闪亮,中国一跃成为全球追捧的新兴市场。许多年前,_的工业水平除了_卷烟厂、“三沟一河”,基本上没有拿得出手的工业企业。_的文化底蕴虽不及许多大中城市,然而作为历史上的“运河之都”也有过周恩来总理等许多著名的人物,那时的_人无不为身在鱼米之乡,受着悠久文化历史熏陶而沾沾自喜。许多年之后,随着历届“美食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中国_“_菜美食之乡”的称号已响遍大江南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具有品牌效应的产品的多少,直接反映这个地方经济水平的好坏。以日本生产的家用电器,德国生产的汽车产品,美国生产的手机、芯片等科技产品曾经占领了中国几乎所有内地市场,当时的中国,几乎没有能称得上国际品牌的商品,而现在,我国有多少“海尔”“华为”等品牌屹立于世界诸强之林,中国人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开始使用更多本土的品牌产品了。在家乡,_的“一品梅”、“淮钢”、“今世缘”家喻户晓,“凌桥大米”、“苏粤乳鸽”、“老候野鸭”、“苏王有机米”、“盱眙龙虾”、“高沟捆蹄”等绿色食品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大运河洗化用品、胜利饭店、一翦梅……这些伴随我们度过童年的东西,已经看不到了,成年之后,我们以家乡为中心的世界已经被外面更大的世界包围了,而在家乡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家乡的产品也在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外面的世界。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得向多远的未来。对于中国来说,站在建党一百年的新起点上,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还会有新的困难与挑战。对于_来说,这是从历史走向辉煌的年代,作为_人民的一员,我们一边为家乡的未来祈祷,一边用自己最真诚,最热切的心,去为家乡的明天奋发图强!建党百年下的家乡巨变2生于斯,长于斯,再熟悉不过的莫过于自己的家乡,身在其中深深地感受到它的日新月异——如今,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精神生活越来越充盈……早些年前,解放军在村子里安营扎寨,村子里很早就有一条宽广的水泥路,叫做共建“军民路”,也是村子里唯一的一条主干道。其它的阡陌交通,只要下雨天,小路坑坑洼洼,到处都是泥水,人们出门,左脚着泥,右脚着水,挽着裤管,踮着脚跟走路。如今,“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水泥道路笔直宽阔,两旁绿树成荫,地面花儿竞相开放,姹紫嫣红。道路两旁的路灯如同守卫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士兵一般,静静伫立着。天一黑,路灯全部亮起来,如同白昼一般。以前村子里低矮的茅草屋随处可见,只要有一两幢楼房“鹤立鸡群”,这两户人家就是村子里的“首富”,人们心目中的“有钱人”。如今,村民们好像在攀比似的,一幢楼比一幢楼高,外墙的设计一幢比一幢美观,大方。村子后面修建起了环形休闲漫步小道,路旁植满了绿化带。茶余饭后,村民们御下一天的疲劳,三五成群,漫步于环形小道上。他们谈天论地,有的人说:“现在社会好,政府出台了许多惠民政策,农民免税收;六十以上的农民可以享受养老津贴;医疗保险,让我们看得起病.......”有的人接过话柄:“我们赶上了大好时代,农民过上了好日子。”说完哈哈大笑。蜿蜒的小道上撒下了一片片欢声笑语,好不热闹的黄昏时分……还有,村子后面的小山丘上建起了八角景观亭,登亭远眺——美丽的村庄,绿油油的庄稼,山脚下的疏水石坑,尽收眼底。站在亭顶,静静地享受乡村的静谥,和谐,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气,泥土的温馨气息,让人感受到美在其中,醉在其中,乐在其中。以前,村子里的通讯设备很落后,全村就只有小卖部才有一部电话,而这部电话成了全村人最便捷的通讯工具。当时,小卖部的老板还安装了一台喇叭。这台喇叭从早忙到晚,没有休息过。一人有电话全村人都知道。有时电话里头传达的是私密事件,接听电话那头大嗓门,不经意间成了公开的秘密。随着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话慢慢地被“淘汰”了,基本人人都有了随身携带的手机。由于互联网的全面覆盖,即使在农村,信号也很强。只要一机在手,刷刷屏,就会第一时间接收到外界的信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皆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教育是振兴农村攻坚战略的首项工程。改变贫穷落后的农村景象,从重视教育开始。十几年前,村里外出工作人员组织本村干部成立教育基金会。奖励村里从小学到高中读书优秀的学子。鼓励学子们好读书,读好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一届从本村里走出去的大学毕业生,都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支持本村的教育基金,支持教育事业。大家团结一心,让村里教育基金会这份事业继续开展下去。在前一辈榜样力量的带动下,村里形成良好的学风,并且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子。每年8月13日,是我们村的文化节,每到这天晚上,都举行一次大型文艺汇演,表彰村里考上大学和学习优秀的学生。前来观看汇演的全村男女老少,让整个文化楼座无虚席。这汇演的节目是村民们自编自演的,内容丰富多彩,人们载歌载舞,大大丰富了村民们的生活。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下,家乡变化最大的却是如今起名的“南极村”——由曾经一个平凡普通的小渔村,变成了花园式的村庄。小渔村因为美丽的珊瑚礁而有名,前往看珊瑚的人络绎不绝。近几年来,国家把小村庄建成珊瑚保护基地。由于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村里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幢幢别墅型的楼房拔地而起,笔直宽广的硬座水泥大道两旁花红柳绿。微风吹拂,两旁的树枝热情地招招手,好像在说:“欢迎到南极村一游!”大道两旁原本是农家小院,全部改装成酒店,旅馆,民宿。由于到此旅游的人太多,大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川流不息。酒店每天都像在摆婚宴似的,生意红红火火。村子里年轻的男女背井离乡,前往珠三角打工多年,如今看中商机,放弃外出闯荡的机会,踏上了归途,返乡创业,建设自己的家园。这可是由一个农民工到一个小老板的转型啊!最受欢迎的还是珊瑚民宿。村民们在海滩上用珊瑚石头砌成小楼房。海滩上一幢幢精美绝伦的小楼排列有序,里面的设备应有尽有。这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早上可以观海上日出,傍晚可看海上日落,也可享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过来旅游的北方人,干脆租下民宿,在这里度过严寒的冬天。夜晚的南极村简直就是一座海滨城市。它连接着繁华与静谥。一边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滩上却是海市蜃楼,灯火辉映。歌舞厅里,歌舞升平,年轻的男女好像过节似的。一边是喧哗的海滩上连接着漆黑寂静的海面,而它们却又互不相打扰。真是无夜之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与农村的距离逐渐拉近了,甚至城乡同化了,这里却隐藏着一个“世外桃源”。当与村民谈到乡村的变化时,乡民们的幸福感是满满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100周年,一百年的沧桑路上,我们一代代人,肩并肩,手拉手,心连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乡村之变,给宏伟的蓝图绘上浓重的一笔,更给建党100周年之振兴农村的攻坚战略画上完整的句号!建党百年下的家乡巨变3闲瑕时,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馥郁香气,绿树成荫,水波粼粼。听小鸟演奏着欢乐的歌儿,好像正在祝贺七月的到来,五彩缤纷的花儿开得正欢,看云卷云舒……我不禁想起那个“不堪入目”的乡村,天壤之别。小路上尘土飞扬,下雨天坑坑洼洼,便成了“泥塘”,走路的人匆匆忙忙,便会披上一层“红衣”。晚上的村庄更为阴森,没有一盏路灯,只能隐隐约约的看见路人的手电筒渐行渐远……后来在中国共产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带领下,村里“突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条条整齐有序,伴有花香的水泥路直通远方;一栋栋别致的小洋楼拔地而起;一盏盏崭新的路灯点缀天空,照亮黑暗……小溪盖着厚厚的馨香,甜甜地九曲八折流向远方;田园里不再是传统的牛耕技术,而是一座座农业大棚,机械化耕作;小广场上萦绕着老人孩子的欢声笑语。美丽的村庄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陪着美丽的公路的延伸,正如一幅多姿多彩的乡村画卷。远处,田野里布满了菠萝的影子,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菠萝的清香和高甜。菠萝种植已成为徐闻县乡村振兴的一大法宝。中国每三个菠萝中就有一个来自徐闻县,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菠萝,靠菠萝走上致富的道路。特别是菠萝在雨水的沐浴下,水分充足,甘甜美味。前段时间菠萝行情降了下来。眼看着滞销的菠萝要熟烂在田地里,农民们惊慌失措。这时,中国共产党带领一些专业人员来教我们:如何通过网络销售吸引顾客?村长,村主任积极学习,响应党的号召,通过网上直播帮助村民销售菠萝,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在党的带领瞎,村里还把菠萝加工成菠萝干,菠萝罐头,菠萝汁,香水小菠萝……正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支持,我们村的菠萝才摆脱了以往看天吃饭,看市场赚钱的被动行情。如今,国家朝着乡村振兴的方向发展,脱贫攻坚已取得全面胜利。村里人都纷纷感慨:感谢党和国家,感谢中国共产党发挥才智,挥洒汗水,建设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发展丰富多彩的产业,才让百姓走上了致富之路,日子是一日比一日好。看到村里的变化,我也明白:幸福是靠党领导着我们奋斗出来的!再看看回乡的青年,大自然坦露着胸怀亲昵地拥抱着他们,路面的墙上涂鸦着五颜六色的图画,路边种植着瓜果蔬菜展开灿烂的笑脸。“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我念着墙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着萋萋芳草,飒飒落叶,不知不觉就到家了。家里异常热闹,原来很快就是建党节了,爷爷和昔日的战友相约一聚。爷爷是老一辈的共产党员,他很小就参军了。他们正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中有一股铿锵的力量,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最令他们感慨的不过于“解放海南,功在徐闻”!望着眼前的一幕,爷爷欣慰地笑着对我说:“现在生活发展好了,村里的孩子也能公平公正地享受教育机会。村里还设立了奖学金,以此激励他们。村里的一些公共设施,都是一些从村里走出去的年轻人,回乡贡献的。长大后不要忘了国家,不要忘了家乡,要学有所成,奔赴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用力地点点头。爷爷衣服胸前的红星此刻正在闪闪发光,这一瞬间,在我心里播种。后浪们要以青春之名,书写清澈挚爱,以心中红星,献礼美好中华!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我赶上了时代,乡村赶上了新时代,赶上党的百年潮。在党旗飘扬的七月,在鲜花怒放的七月,在这建党百年的路上,我和我的家乡朝着更美好的明天奔赴。中国共产党,凭着一股“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为世界献上一个更美好的中国。有人说:“电视《觉醒年代》就是中国共产党最好的写照。”“那《觉醒年代》的续集在哪里?”“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就是你们故事最好的续集!”中国共产党自风雨和苦难中而来,理想却如光般耀眼。70年代的陈独秀,80年代的陈大钊,90年代的毛泽东,2000年的习近平,00后的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五星红旗皆为信仰!百年风云且翻涌,革命自有后来人!我,我的家乡都在这百年风云中奔赴远方。吾辈当自强,持书仗剑耀中华。吾乡吾土吾国,感谢中国共产党照耀中国,千言万语
本文标题:关于建党百年下的家乡巨变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911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