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全面脱贫论文范例通用3篇
全面脱贫论文范例通用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全面脱贫论文范例通用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全面脱贫论文1一、指导思想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是中共中央赋予派的一项全新政治任务,是拓宽民主监督渠道的有益尝试,也是派协助执政党和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形式,它彰显了我国多党合作的制度优势。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是派全面参与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脱贫工作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根据中共中央的安排,我国八个派分别对八个省的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民主监督,九三学社中央对口陕西省。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扶贫办于2016年6月20日下发了《关于支持各派中央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统发2016(50号)]文件。韩启德指出,要切实把握民主监督的特性,与中国共产党哿ν心做好脱贫攻坚;对精准扶贫要精准监督,做到虚实结合、合作监督;要落到实处而非流于表面;把监督过程和监督结果相结合;将一般监督和重点监督相结合。二、监督内容按照中央统战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的要求并结合九三学社和陕西省的具体情况,经共同商定,在监督内容上初步可归纳为九个方面。一是脱贫结果情况;二是群众满意度情况;三是已出台的重点政策落实情况;四是政府和干部责任制落实情况;五是扶贫资金使用规范、分配和效率情况;六是扶贫的精准情况,重点是扶贫信息的精确和动态变化等;七是扶贫的阳光操作,信息的公开透明;八是政府各部门的协调情况;九是确立“健康扶贫、易地搬迁、县级扶贫资金统筹使用”等三个脱贫攻坚项目为重点关注领域。三、监督方式方法做好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一是知情机制,陕西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将真实情况告知九三学社中央,邀请九三中央参与陕西省扶贫工作的重大活动;二是沟通机制,在扶贫的决策、实施等不同阶段建立工作对接,保证渠道畅通,进行定期、不定期信息沟通;三是反馈机制,一方面是九三学社中央向陕西省委省政府反馈了解的情况,同时将具有共性的重大问题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反映并提出建议,并将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的批示及时反馈给陕西省委、省政府。另一方面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对九三学社中央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及时反馈;四是调研机制,深入一线,合理运用问卷调查等科学方法,有条件时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某些专项进行专业化评估;五是保障机制,重点是制度保障,就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建立好九三学社和陕西省之间的有关工作机制。四、建立工作领导沟通协调机制具体机制可分三个层次进行:一是九三学社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以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就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就重大问题与陕西省对应领导机构进行沟通。具体为九三学社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领导小组组长与陕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之间的联络沟通;二是建立九三学社中央与陕西省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双方沟通情况,商讨问题。具体为九三学社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小组组长与陕西省分管扶贫工作副省长之间的联络沟通;三是建立经常性的具体工作层面的沟通渠道。九三学社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办公室设在社会服务部,社会服务部部长与陕西省政府秘书长、联系扶贫工作的副秘书长,保持日常工作层面的沟通。全面脱贫论文2【摘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中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但脱贫攻坚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会议上以及内业资料的准备上,必须因地制宜,依托本地资源优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地制宜【中图分类号】D6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3-0084-02龙江县委、县政府在全县产业带动能力不强、金融贷款规模不大、地方财力不足以及贫困户因病致贫比例过高、劳动技术缺乏等不利条件下,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位置,凝聚全县力量,精心打造十大脱贫模式,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脱贫攻坚之路。一、和牛改良与生猪养殖产业模式依托高档肉牛产业,制定了“规模养殖+普养+改良”的高档肉牛发展举措,乡村把“有养殖意愿、有劳动能力、有养殖经验”的贫困户确定为养殖户,每户养殖2头基础母牛进行和牛改良,政府负责贫困户的技术指导、改良和防疫等服务工作,组织养殖户与元盛公司签订养殖合作协议。县财政对新购基础母牛每头补贴3000元,并免费提供和牛冻精,进行和牛改良。母牛产犊后,元盛公司按照至少高于肉牛市场价格20%的合同价回收。2016年,全县共落实贫困户948户、和牛1896头,效果良好。依托生猪产业,与黑龙江丰源实业集团合作,推进“金旺猪”产业扶贫工程,采取“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银行类)+保险公司+养殖合作社+贫困户”的“六位一体”养猪模式。具体分工是: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生猪养殖产业;龙头企业收购生猪养殖产品,带动产业链;银行类金融机构提供信贷资金支持,服詹业链;保险公司提供可繁母猪保险,保障产业链;养殖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壮大产业链。2016年,全县共有1520户贫困户参与生猪产业,全部实现脱贫。二、结构调整发展模式围绕种植业“一减五增”结构调整思路,积极将贫困户纳入调结构范围,重点培育了小米产业。2016年,全县共种植绿色谷子30万亩,建立了谷子产业发展中心,建立了“通谷圆”谷子产业园,建设了600亩谷子科技示范园区。通过调剂土地等措施,让更多贫困户参与谷子种植,对达到种植标准的贫困户给予每亩300元的财政补贴。2016年,依托小米产业帮扶贫困户681户,全部实现脱贫。三、特色产业模式发挥乡村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重点发展北药种植、木耳、林果经济、瓜果蔬菜、杂粮杂豆、特色养殖、手工编织、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积极拓宽贫困户脱贫渠道。鲁河乡先锋村与华鼎财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利用水稻育秧大棚栽培黑木耳,公司免费进行技术指导并负责回收,贫困户只负责管理和收获。目前有49户贫困户购买8万袋食用菌袋,每袋成本2元钱,收入元,纯收入元,户均收入达4000元。2016年,全县从事特色种植、养殖的贫困户有745户,全部实现脱贫。四、合作社带动模式鼓励支持实力较强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参与脱贫工程,采取贫困户带地入社或将耕地包给合作社两种方式进行。景星超越合作社将街基村6户贫困户耕地全部纳入合作社,并出资万元为每户贫困户购买1000个食用菌袋,收入全部归贫困户,户均收入4500元。2016年,全县通过合作社共带动贫困户脱贫1186户。五、“互联网+”创业模式大力推进“互联网+扶贫”,鼓励现有电商平台与贫困户对接,加快脱贫步伐。龙江鑫润粮食有限公司与哈拉海乡30余户贫困户结成对子,按照“前期指导、后期服务”的思路,指导贫困户种植谷子和养殖鸡鸭鹅,然后通过电商平台帮助贫困户进行销售,实现了优质优价,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六、整村推进模式龙江县共有27个贫困村,着力用好贫困村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推进“道路、水利、电力、文化、卫生、农田、房屋”等七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重点加强贫困户房屋建设,2016年共帮助1960户贫困户解决了住房问题。七、干部驻村帮扶模式充分发挥各级干部的包扶作用,广泛筹集帮扶资金,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撑。景星镇街基村第一书记韩继元(省委党校)协调省委党校,走访慰问贫困户捐资2万元,赠送电视、投影仪、音箱等价值2万元,联系解放军203医院为村民义诊,并捐赠价值4000元的药品。哈拉海乡西里村第一书记付洪志(省航务局)协调省交通厅,争取资金280万元,修建通村公路项目公里。头站镇头站村第一书记张新山(市总工会)协调市总工会出资万元,为头站村捐赠铲车一台,走访慰问捐赠资金4万元。省卫计委是我县包扶部门之一,为27个贫困村投入270万元,每村建设一个卫生室,形成了帮扶合力。八、全民就业创业模式统筹人社、教育、农业、科技、工会、妇联等各类培训资源,围绕建筑、家政、保姆、月嫂等市场急需的实用技工,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就业创业本领。制定出台了《龙江县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意见》,为创业者提供政策保障。2016年,贫困户劳动力转移1514人,工资在2000元至3000元之间。九、龙头企业带动模式鼓励龙头企业招工向贫困户倾斜,助力扶贫工作。2016年,景西农具制造厂共聘用贫困户6人,平均工资每月3400元。中粮、飞鹤等企业录用贫困户75人,平均工资每月3000元左右。十、保障措施兜底模式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将其全部纳入低保,重点加强医疗保障措施的落实,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医疗保险政策范畴,逐步提高贫困户医疗报销比例,对重病贫困户,实施大病救助制度,对贫困户就医进行兜底,切实解决贫困户就医问题。总之,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至关重要,龙江县十大脱贫产业模式是因地制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走出的一条实际可行的脱贫之路,值得借鉴。全面脱贫论文3[摘要]乡村旅游脱贫是一种全新的脱贫模式。本文以贵州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为例,总结了乡村旅游脱贫的六种模式,分析了乡村旅游脱贫的内涵价值,并提出了依靠发展乡村旅游脱贫应注意的事项,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关键词]贵州省;乡村旅游;脱贫模式;三变改革[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贵州地处山区,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其实,传统的农耕文化与淳朴的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就形成了一种蕴含着乡味和乡韵的珍贵旅游文化资源。自2014年国务院提出“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以来,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其中贵州省就是全国最早借助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来实现脱贫致富的省份之一。据该省旅委主任李三旗介绍,至2017年7月,“贵州省开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寨突破3000个,乡村旅游接待亿人次,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的%,乡村旅游收入706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0%,带动就业万人,受益人数超过577万,带动万人脱贫”,成效非常显著。如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贵州各地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1贵州乡村旅游脱贫模式多彩贵州美丽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当下贵州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呈现出特色化、多样化、精品化的特点。禾丰乡“景区+乡镇”旅游脱贫模式近年来,禾丰乡依托自然生态环境优势,以“盘活农村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为落脚点,积极引进市场经营主体,围绕“农耕体验园、云山茶海、香火岩”等核心景区,纵横连接6个自然村寨,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底窝坝为中心的田园风光乡村旅游产业带,实现了景区一体化、景村一体化的旅游脱贫致富模式。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是该景区的最大特色,为优化旅游产业生态,拓宽贫困户受益面,禾丰乡一开始就从“吃”、“住”、“游”等多方面培育增收致富支撑点,积极支持景区周边农户利用闲置民宅兴办乡村酒店、农家旅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家乐,大力开发蜂糖李、枇杷等特色旅游产品,既确保了旅客能享受到高质量、丰富多彩的体验性休闲娱乐活动,又确保了贫困群众长期受益、持续增收。目前,禾丰乡六村已发展乡村旅游点、采摘体验园、休闲农庄近10个,发展农家乐、酒店近40家,形成富硒特色商店2家,解决群众就业3000人次,带动350余人增收致富。舍烹村“公司+农户”旅游脱贫模式这种乡村旅游脱贫模式较为成功的典型案例就是贵州省六盘水市积极倡导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模式。舍烹村,正是贵州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发源地。舍烹村位于乌蒙山深处,四周青山环绕,村前清水长流,生活着彝族、苗族等8个民族的200余户人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2012年,舍烹村充分整合政府、村社、企业、社会资源发展旅游,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将自己承包经营的林地、山地、农居、资金等资源通过入股等形式让村民成为股民,参与旅
本文标题:全面脱贫论文范例通用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982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