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两宋时期的货币和信用两宋时期的货币制度及货币流通情况:●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927—976)“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中国大部分地区重新统一。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同年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1107—1187年),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宋高宗拒绝主战派的抗金主张,南逃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权,两宋政权历时共320年。●公元1271年,蒙古建国,国号为元,并于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后来,南宋光复势力陆秀夫、文天祥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崖山海战失败后,走投无路的南宋终于在1279年3月19日随着陆秀夫负刚满八岁的小皇帝(宋卫王)跳海而死而灭亡。●宋代商品经济较为发达,这使得宋朝的货币形态和信用有了新的发展,货币制度具有时代的特点。●两宋时期货币制度的特点◆宋代币材的种类较多。铜、铁、金、银、纸都在不同程度上充当货币。绢帛等实物丧失货币性并退出流通。铜铁钱币、纸钞、金银锭并行的货币制度取代钱帛并行的货币制度,这是宋代货币制度的特点之一。▼两宋的货币制度,仍以钱币为主,其中北宋以铜钱为主,南宋则以铁钱为主;绢帛等实物货币退出流通,而白银的货币地位大为提高。宋太祖宋元通宝天禧通宝铸于宋真宗天禧年间(公元1017-1021年)皇宋通宝铸造于宋仁宗宝元年间(公元1038-1040年),俗称“北皇宋”元丰通宝铸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1085年)崇宁重宝始铸于北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0年)大观通宝折十铜钱(左)、铁钱(右)铸于宋徽宗大观年间(公元1107-1110年)政和通宝铸于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庆元通宝开炉大钱铸于南宋宁宗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宋代铁钱◆宋代的货币流通具有区域性。虽然宋代流通的货币以铜铁钱币为主,但由于各地的经济情况不同,所铸造的钱币和发行的纸币各不相同,互不流通,所以此时的货币流通具有区域性。这是宋代货币制度的第二个特点。▼从整体上看,宋代流通的货币虽然以铜铁钱币为主,但实际上有些地方专用铜钱,有些地方专用铁钱,有些地方是铜铁钱兼用。▼宋代的货币流通具有区域性,其原因有两个:一是防止铁钱出境,被辽夏金套去熔铸成兵器;二是铸币权和纸币发行权分散在各地,各地区铸造的钱币在名称、成色、重量、大小、形状等方面不尽相同,各地发行的纸币也不相同,以至于各地既不准本地的货币出境,也不准外地的货币流入,各地的货币仅限于本地区使用。▼宋代货币制度的第三个特点是货币流通混乱。宋代的铜铁钱均有大小钱之分,各地区的铜铁钱之间、大小钱之间的比价既不固定,也不一致,致使货币流通紊乱无序、市场分割。当然货币流通的紊乱,也为宋代货币兑换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P130)。▼北宋前中期至南宋时期钱币的流通存在较为严重的“钱荒”问题。▼两宋钱荒的原因不尽相同。▼钱荒不仅阻碍宋代工商业的发展,而且也加重了商民的税收负担,不利于社会稳定。◆宋代货币制度的第四个特点是白银的货币化加快,其货币性提高。▼宋代黄金仍有货币性,金钱的数量超过了唐代。此时的黄金仍然发挥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职能,但其流通手段职能减弱,货币性继续降低。南宋·双葫芦印二十两金铤•葫芦印是宋代金银铺一种显示信誉的暗记。南宋·双葫芦印二十两金铤为存世孤品。据史料记载,由于该金铤在当时价值极高,主要用于国务开支、赋税、军费、上供、赏赐、大宗商业贸易、海外贸易及兑换钞引等经济活动,是极为重要的金融文物。金牌宋度宗铸币公元1265-1274年南宋金牌▼宋代银钱的数量也超过了唐代。白银的货币性及其货币地位大为提高,白银在宋代全面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国际货币的职能。▼宋代银币已成为国家法定货币的一种,民间与官方普遍使用,不受区域的限制,通行全国,也是当时纸币的兑现基金。▼但白银在宋代尚未充分获得价值尺度及流通手段这两种基本职能。▼宋代白银的形式有多种,有银块、银钱、银饼和银牌等形态,最普通的是锭,有大小几种。大锭重五十两,小锭则重量不等,有二十五两、十二两许、七两许、三两许等。大锭两端多呈弧状,束腰形,上錾文字,记有地名、用途、重两、官吏、匠人姓名等。宋代银锭已屡有出土。1955年湖北黄石市石寨山出土了293件,大小不等,总计约重达3400两。1958年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也曾出土了5件。▼宋代的白银货币有银块、银钱、银饼和银牌等形态。▼宋代宫廷还铸造过许多金银钱,作为冥钱殉葬、赏赐馈赠及娶亲时的撒帐钱或洗儿钱等,湖南长沙出土的“庆元通宝”银钱及传世的“太平通宝”银钱均属此类。宋徽宗大观通宝银钱宋代五十两银铤南宋银铤“修义巷·赵八郎造·京销锭银”宋代白银大量流通的原因☆宋代商业发展内生的货币需求增加,而黄金、铜材不足制约了货币的供给,布帛等实物以及铁等贱金属不能满足大规模商品交换对高价值单位的货币需求,而白银作为币材的优点逐渐显现。☆宋代的白银产量增多,为通行白银提供了条件。☆宋代国际贸易发展以及贸易对象国使用白银。☆辽、夏、金等强邻要求宋朝使用白银来支付“岁币”和“岁赐”,也强化了白银的货币地位。☆唐宋税法规定可以使用金银来缴纳租税。◆宋朝币制的第五个特点即其最大特点是纸币的产生和推行。宋代的货币不仅逐渐从贱金属货币向贵金属货币过渡,而且还出现了信用货币——纸币。☆公元10世纪的北宋初期,益州(四川)地区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在宋太宗淳化年间开始于四川流通。交子是地方政府货币。“交子”是四川地方俗话,也是票证、票券的概称,有交合之意即“合券取钱”。交子是我国和世界最早的纸币,北宋政府发行交子是公元1024年,比欧洲使用钞票早600多年。☆宋代纸币的产生有多种原因:◎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时候,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这是贱金属货币和纸质货币产生并流通的前提条件。◎宋代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商品流通和大额交易增加的货币需求使得贱金属货币流通的局限性日益突出:一是金属币材短缺;二是以贱金属货币为媒介的交易很不方便。商品交换需要轻便的货币。◎北宋前中期出现较为严重的“钱荒”,也为纸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北宋初期的四川是铁钱专用区,商民以车辆装载铁钱进行大额交易殊感不便;四川当时的造纸业和印刷业发达,具有印制纸质货币的独特条件。所以纸币首先产生于四川。◎宋代商品流通的扩展需要较多的货币,而政府又限制铜铁钱外流以免被敌国熔铸成兵器,这也是纸币产生的原因。◎唐代的飞钱以及唐末至宋初的便换,是在异地间划拨款项的汇票,具有异地兑现的功能,对北宋交子的产生有影响。《宋史.食货志》说:“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宋朝与辽、夏、金政权的战争不断,军政开支庞大,财政困难,亟需开辟财源。在民间交子产生并出现信用问题后,宋王朝垄断了纸币的发行权,通过发行官交子即国家纸币来弥补财政开支。☆宋代纸币的发行经历了从民间自由发行到政府垄断发行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民间分散发行的时期▽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后,政局趋于稳定,经济开始好转。四川使用厚重的铁钱交易,商民感觉很不方便。有商家以自身的商业信用为担保,自行出具“收据”形式的楮券,券上没有“交子”字样,但其正背面均有出票人的印记,有密码花押,朱墨间错。票面金额是临时填写的。这时的纸币是商家零星分散发行的信用货币,可以兑现,式样不统一,信用也难以得到保证。◎第二阶段是商人联合发行的时期。▽宋太宗初年,一说在宋真宗年间(998——1022年),四川成都的16家富商联合建立交子铺或交子户,以联合起来的商业信用为担保,发行名叫“交子”的纸券,代替铁钱流通。这些私人发行的交子用统一的纸张铜板印制,券面上印有版面、图案、花纹,发行商号签押,制作暗记,金额临时填写。领用者交存交子铺多少现钱,后者就开出多少金额的交子。交子可以在市面流通,持券人可以随时凭交子向交子铺兑现,属于信用货币。交子户在各地设立分铺,以便交子能够在远近各地行使和兑现。交子户在发行交子时要收取工墨费20文钱。▽由于交子户经营不善,资金不足,难以兑现交子并引发争讼和信用危机,官府遂出面干预,将交子收归政府官办。◎第三阶段是官府垄断发行的时期。▽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禁止私人发行交子,并在四川设立益州交子务来负责交子的发行事宜,从1024年开始发行官交子即中国的国家纸币。▽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将纸币更名为“钱引”并在1107年将交子务更名为钱引务。▽南宋时期的纸币名称又有变化,最初叫关子,后来叫交子,一般称为“会子”。南宋会子的发行也经历了国家化的过程,南宋初起,民间通行一种便换(汇票)性质的“便钱会子”,绍兴30年(1160年)改为官办。官办会子的形制为长方形,券面上注明严禁伪造,否则处以极刑,并重赏告发之人。金额是印好的,标明发行机关为“行在会子库”,通行于各地,属于国家纸币。南宋大规模流通的世界上较早的纸制货币——会子▽此外宋代还有几种官办的地方纸币:川引(1109年更名)、河池银会子(1137年发行),现钱关子,金银关子,公据关子,两淮交子(1165年后发行),湖北会子、湖广会子(1163年发行),铁钱会子(隆兴元年开始发行)、铜钱会子(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发行)。▽宋代在1024年以后建立了纸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制度,也叫“称提之术”:◇两宋时期规定官交子分届发行,3年为1届,届满收回旧交子,发行新交子。实际上规定了纸币发行和回笼的时间。◇北宋时期规定国家纸币每届发行的最高限额(125万6340贯)和部分发行准备率(以铁钱36万贯为发行准备,发行准备率约为28%);两宋都规定交子、会子的面额种类;规定交子、会子的流通范围(最初基本上是铁钱流通区,后来扩大到铜钱流通区)和用途(南宋会子由户部掌管发行,可用于交易、纳税)。◇南宋时期政府还采取一些稳定会子币值的措施,包括用金银、铜钱收回会子,出售盐引、茶引、度牒、官诰等市场流通的政权来回笼会子以稳定其价格和物价。◇上述的纸币发行和流通管理办法,在宋代叫做“称提之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管理制度。◇宋代的官交子、官会子最初也属于信用货币,可以兑现。宋神宗以前官交子的流通还比较稳定,北宋哲宗以后到南宋时期,官交子、钱引、官会子的发行因为财政困难而增多,难以兑现(南宋后期会子的发行与回笼时间改为6年一届,而且没有发行准备),导致政府纸币贬值,引发通货膨胀。可见,无论是金属货币流通还是纸币流通,只要是过度的财政发行,就会引发通货膨胀,给经济社会的稳定造成破坏。三、两宋时期的信用(P141)★宋代的国家信用和货币兑换业较唐代有进展。◆与唐代相比,宋代的政府信用进一步趋向法制化和制度化。▼北宋政府制定了关于政府向民间提供抵押放款的法律——市易法。该法律规定了政府向民间放款的抵押物、担保方式、利率、还款方式、逾期罚息等内容。法律还规定由京师和各地设置的“市易务”负责此项政府信用。南宋仍有市易务和市易法。▼北宋政府制定了有关政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的法律——青苗法。该法律规定了农民向政府借款的次数、借款形式、偿还时间、利率、借款最高限额、还贷方式等内容。▼宋代的民间放款也包括信用放款和抵押放款;放款人是富商和寺庙;办理抵押放款的民间机构是质库(也叫解质或典库)和寺庙的长生库。南唐和南宋的文献记载中已经有了“银行”,此时的银行是指银铺组成的专门市场,而不是近现代从事存放汇等信用业务的“银行”。◆宋代的存款业务仍不发达。◆宋朝的币制复杂而且具有地区分割性,这使得宋代的货币兑换业较唐代发达。▼汇兑在宋代仍叫做“便换”,由政府设置的“便换务”办理。▼北宋办理货币兑换的机构是唐代延续下来的金银铺,到南宋时办理货币兑换的机构叫做交引铺。
本文标题:两宋时期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17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