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原因
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原因1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现状及国际背景1.1中国国际收支的现状•长期大规模顺差•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一)经常项目-100000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6-4-2024681012经常项目余额(百万美元)经常项目余额(占GDP%)•货物贸易差额增长趋势与经常项目顺差增长趋势基本相同•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是我国货物贸易保持高顺差的主要因素•进口增长不能与出口增长同步(二)资本和金融项目-2000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资本与金融帐户净额(百万美元)净外国直接投资(百万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总体上也呈现为顺差•直接投资项目顺差主要来源于外商直接投资(FDI)•自2005年汇改以来,我国各种间接外资流入显著增加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不良后果•影响了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冲击了经济的正常增长•加大了我国遭受贸易磨擦的压力•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局面,使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压力加大•外汇储备超过了实际需要,损害一国的国民福利,面临巨大的国际金融风险1.2全球经济失衡•全球经济失衡是这样一种现象:一国拥有大量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一些国家。•主要表现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美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具有世界性-1000000-800000-600000-400000-200000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中东、德、日、韩、俄、中等国经常项目差额之和美国经常项目差额(二)其他发达国家的国际收支•“顺差+逆差”的模式•经常账户顺差与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相平衡,而且形成了良性互动。德国-8-6-4-2024619711973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经常项目差额(占GDP%)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占GDP%)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9711973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02468101214德国的国际储备(百万美元)国际储备占GDP比重(%)日本-6-4-20246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经常项目差额(占GDP%)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占GDP%)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9711973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日本的国际储备(百万美元)(三)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逆差+顺差”模式•持续经常项目逆差印度巴西-3-2-10123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经常项目差额(占GDP%)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占GDP%)-8-6-4-202468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经常项目差额(占GDP%)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占GDP%)中东和北非石油出口国-15000-10000-5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6-4-202468经常项目余额(百万美元)经常项目余额/GDP(%)3.全球失衡原因的综合分析1。改革开放,技术进步,导致生产率/竞争力的提高(快于其他国家)•数据来源:BVD数据库,IMF的《国际金融统计》。其中左边纵轴代表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右边纵轴代表出口占GDP(实际值,以1995年为基期)的比重。-15-10-5051015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00.10.20.30.40.50.6LBPGFAPGex/gdp2.大规模利用外资的特殊发展模式•在发展初期•外资企业是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和出口的助推器,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供应链不断延长,附加值不断提高,引进外资的激励机制使得我国成为世界的“加工厂”,从而导致双顺差。•“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在我国贸易总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中国制造”主要是把来自其他亚洲国家的原料及原部件在中国加工、组装成产品。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的增长率-0.200.20.40.60.81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实际利用外资出口总额进口总额我国的贸易结构-403558321104252-696-760-946-970-602106514261889160024863281021177526201250-2000-1000010002000300040002004200520062007200801-07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其他总体•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加工贸易顺差是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2000~2007年,外资企业在我国大陆加工贸易总顺差中所占比重分别为63.6%、67.9%、70.1%、74.1%、77.8%、82.2%、85.3%和89%。•目前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形成的生产能力正在释放出来,导致某些产品出口激增,远远超出国内市场需要,因而出口大量增加,贸易顺差而扩大。出口对于FDI的脉冲响应可以看出,FDI对出口的冲击滞后一期,是正向的,第四期后趋于平稳。3要素价格扭曲,人为压低成本获得的竞争优势•由于人为的价格管制,导致我国能源价格长期扭曲,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我国企业,尤其是“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过低,从而凭借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竞争。4.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出口限制和贸易禁运政策•吴树青(2007)、樊纲(2007)等人认为进口限制,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我国的高科技产品实行贸易禁运政策,使得我国的进口量不能与出口同比增长,进一步扩大了中国贸易顺差。•美国实施对中国的技术出口限制,出口许可审批的时间非常长,对高科技出口的限制也很多。美国的出口许可证从递交申请到批准的平均时间一般为3~12个月,而日本德国政府对向中国高科技出口发放许可证的时间最多为1个月。5.美元的“本位”地位导致国际流动性过剩,发展中国家被迫增加外汇储备•发展中国家为了应对突发性的金融危机,适当的通过贸易顺差的方式积累一定的外汇储备。2004年以来,外汇储备的持有量呈现加速上升趋势,到2007年已经达到了16000多亿美元。•我国的外汇储备确实有些过量了,面对当今的美国金融危机,持有这么多的外汇储备只会导致本身价值的不断缩水。6.汇率改革滞后导致币值低估•我国在发展的这个阶段上由于生产率提高、财产估值上升等因素,货币具有升值的倾向;•美国近些年来巨额财政赤字、宽松的货币政策、无止境的国家安全支出使得美元疲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以上两个因素从而导致人民币相对于美元低估;汇率体制改革滞后,导致我国贸易顺差加大。图13人民币汇率与贸易顺差55.566.577.588.591994Q11994Q31995Q11995Q31996Q11996Q31997Q11997Q31998Q11998Q31999Q11999Q32000Q12000Q32001Q12001Q32002Q12002Q32003Q12003Q32004Q12004Q32005Q12005Q32006Q12006Q32007Q12007Q32008Q12008Q3-2000-1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exratenx人民币升值预期引起顺差虚增•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会导致对人民币的需求和外汇的流入。贸易项为外汇流入提供了两个渠道,一是提前出口和延期进口,二是构造一些不真实的出口行为。这两种行为都会导致贸易顺差的扩大。•2005年之后,人民币不断升值的预期导致游资以各种形式进入我国进行套利。我国进出口商提前结汇,低估进口、高估出口,虚假外资等等都是国际游资进入我国的手段,贸易顺差的扩大又强化了这种预期,从而出现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人民币远期汇率波动和净出口可以看到,反映人民币预期的1年期CNY-NDF数据与我国进出口差额走势符合我们的理论预先判断(即预期人民币升值伴随着贸易顺差的扩大)7.储蓄-失衡樊纲(2007)等认为在分析国际收支问题时,要从内外两方面来思考,要把外部失衡和内部失衡结合起来考虑。我们内部的问题,比如资源利用率低下,投资率过高,劳动力成本低,消费率过低,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等等这些问题,都跟我们的外部失衡问题是相关的,我们只有解决了这些内部问题,外部问题才可以得到根本上的化解。---这是我们认为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与是本研究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4.中国经济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相关关系的理论分析居民储蓄比重小,企业储蓄太大•一国的部门储蓄包括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三部分。•总储蓄过大的原因可能不是居民储蓄过多,而是企业储蓄过多pfgSSSICA++=+居民储蓄比重下降的原因•居民储蓄率会受到居民持久收入的影响,不一定会上升;•即使储蓄率上升了,但是如果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对于企业和政府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下降,也会导致居民储蓄在总储蓄中的比重下降。因此,总储蓄的提高未必是居民储蓄提高的结果,更有可能是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提高的结果。居民收入下降导致居民储蓄下降•当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并不全部用来消费,而是把其中的一部分用来储蓄。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可以推出储蓄函数:•如果居民储蓄倾向是稳定不变的,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下降时,居民储蓄也会随着下降。pCcYα=+1pppSYCcsαα=−=−+−=−+pp()YY企业收入上升导致居民收入比重下降•假设总储蓄不变,也就是dS=0,可以得到:•所以•其中,,,分别代表居民、企业和政府的储蓄率。•因为我们假设总储蓄是不变的,三者之间必然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企业和政府可支配收入的上升也会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下降,从而导致居民储蓄在总储蓄中的比重下降。ppffggpfgSdSdSdSSS=−−YYYYYYfgpddd↑↑⇒↓Y或者YYppSYffSYggSY企业储蓄比重过大的原因•企业储蓄的提高,原因可以是两个:利润收入的提高与分红上缴的相对减少。其中,代表企业未分配利润,代表企业所交的税率,代表企业应该上交或者分配的红利,代表企业产品的销售收入,代表给工人所发的工资,代表付给所使用资本的利息,代表其他一般性
本文标题: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原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2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