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会计学原理2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会计概念和职能第二节会计对象和方法第三节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第四节会计要素3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会计概念和职能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密切依存于客观环境,经济、政治、法律、风俗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的发展。会计的发展包含了会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会计发展的整个时间跨度进行分割,将会计的发展划分为古代会计:四大文明古国近代会计:1494年,借贷记账法现代会计:20世纪初,美国为代表三个特定的发展阶段。4第一章绪论(一)、古代会计阶段文明古国如古代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在古代会计阶段,会计所具有的专门的方法、对象、职能等远远还未成形;会计还没有从生产中明显地分离出来,还只是作为生产的一个附带部分而存在。5第一章绪论(二)、近代会计1、早期的意大利式复式簿记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即14世纪前后。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数、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中专门用一个章节阐述了复式簿记的基本原理。这被会计界认为是会计发展史上光辉的里程碑。6第一章绪论2、工业革命后的会计以圈地运动为起点,西方国家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成为了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地催化剂和温床,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工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展也促进了会计挣脱了复式簿记的园囿,这一时期会计思想的突出特征体现在:(1)折旧会计思想(2)划分资本与收益的思想(3)成本会计(4)财务报表审计制度7第一章绪论(三).现代会计阶段一般认为,现代会计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更确切的讲,是从1939年第一份代表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GenerallyAccountingPrinciples,GAP)的“会计研究公报”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和实务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两个质的飞跃:1、电子技术与会计相结合2、会计分化为两个体系:1)财务会计:外部2)管理会计:内部8第一章绪论(四)我国会计发展1、我国古代会计阶段我国远古时期——“结绳记事”、“刻木为记”等最原始的会计行为。我国最早记载会计活动的典籍是《周礼》“月计岁会”,其中也反映了我国最早关于西周会计官职的设置。秦、汉:计相,“计簿”账册。掌管钱粮税赋宋: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由官厅入民间,广泛应用。清:龙门账,四脚账(我国复式记账方法的最初形式)9第一章绪论2、我国近代会计阶段1840年后国门打开辛亥革命以后我国会计学家引进西方会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0第一章绪论3、我国现代会计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后1985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3年颁布了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2001年1月1日起统一企业会计制度11第一章绪论二、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2、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进行核算和监督;3、具有一整套专门的方法。三、会计的职能:1、基本职能:核算(反映)和监督(控制)核算职能是最基本职能,它要求首先是数量上的核算;核算必须具有可验证性;核算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监督也是会计的另一重要职能,是对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核算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就没有监督,只有正确的核算,监督才有效;监督是核算的继续,如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核算就不能充分发挥职能,只有严格地监督,核算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2、其他职能:预测、计划、控制、分析、考核和参与决策。12第一章绪论四、会计的定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图1-1观点是信息系统论,另有管理活动论和管理工具论。13第一章绪论五、会计的任务1、加强会计核算,真实正确地提供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严格会计监督,维护会计法规,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3、加强企业目标的考核与分析,发挥会计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的作用14第一章绪论第二节会计对象和方法一、会计的对象: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指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二、各行业的会计对象:1、工业企业的会计对象:资金:凡是能够用货币表现的财产物资。资金运动:是由资金投入、资金在企业内部周转、资金退出三部分组成的。供应生产销售资金筹集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工资及其他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收回前次生产垫支资金15第一章绪论工业企业的会计对象就是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2、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对象: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运动。购进销售资金筹集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工资及其他费用收回前次经营活动垫支资金固定资产折旧费用16第一章绪论第二节会计核算方法一、会计方法: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二、会计方法的种类: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预测及决策方法;会计检查方法。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基础,本书仅阐述会计核算方法。三、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一系列专门方法:设置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会计资料分析利用。17第一章绪论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类、核算、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2、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通过两个或两个发上有关账户相互联系趣来进行登记的一种专门方法。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中要以会计凭证作为记账的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保证会计记录完整、真实可靠,审查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的一种专门方法。4、登记账簿登记账簿是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上连续地、系统地、完整地记录交易和事项的一种专门方法。5、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是按一定的成本对象,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归集,以确定各该对象的绪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18第一章绪论6、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对各项财产物资进和实物盘点、账面核对以及对各项往来款项进行查询、核对,以保证账账、账实相符的一种专方法。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定期绪括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专门方法。如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19第一章绪论会计信息的处理程序包括四个环节,而会计信息的处理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七种方法。它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一环套一环地构成一个完整的程序和方法体系。可用图1-2表示。20第一章绪论会计信息系统图1-1企业经营活动计量(记录数据)处理(存储和整理数据)传递(编制和报送报表)决策制定者数据信息需要信息行动返回返回21第一章绪论会计核算工作程序与方法一览图1-2发生经济业务确认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计量记录报告编制报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处理程序处理方法实线是用来表明主要联系;虚线是用来表明次要联系。返回22第一章绪论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一、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指核算活动得以进行某些先决条件。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假定。1、会计主体: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2、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以既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持续、正常地进行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面临破产或清算。233、会计分期:人为地把会计主体连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等单足的期间,据以结算账目和编制报表,从而及时地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对所有的会计对象采用同一种货币作为统一尺度进行计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是以货币予以综合反映。24第一章绪论一、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体现着社会化大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反映着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是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绪结。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13项。这13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根据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主要可以分为下面三类: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以及作为对以上原则加以修正的一般原则。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1)客观性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25第一章绪论2)相关性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与使用者决策有关,有助于决策要求在收集、记录、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能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3)可比性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使其所提供的数据资料便于比较、分析和汇绪。4)一贯性是指会计核算应按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5)及时性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必须于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保证时效,不得拖延、积压。6)明晰性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理解和利用。26第一章绪论2、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1)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按实际发生的和影响的期限来确认企业的收支和收益。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在本期内实际发生,应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付,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是本期实际发生,不应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已经实际收付货币资金,均不作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2)配比原则配比性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在同一会计期间内入账。配比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将收入与对应的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期的费用相配比。27第一章绪论3)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而不考虑随后的市场价格变动影响。其后,如果各项财产发生减值,应当以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及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任意调整其账面价值。28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是指为了取得当期的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凡支出的效益仅属于本会计年度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如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待摊费用等,从当期实现的收入中补偿;资本性支出是为了取得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而发生的支出。即凡支出的效益属于几个会计年度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如购建固定资产、从事科研开发发生的费用等,应采取折旧、摊销等方式,从以后各期实现的收入中逐步收回。29第一章绪论3、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1)谨慎原则谨慎原则是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以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2)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的会计事项,必须按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则可在不影响会计核算真实性的情况下,做适当简化,合并反映。30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为依据,而不应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不拥有其所有权,但由于租赁合同规定的租赁期接近该项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权购买该项资产,且在承租期内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因此从该项资产的经济实质看,是企业能够控制其创造未来经济利益的,在会计核算上应视为企业的资产。31第一章绪论第四节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的基本分类。即把会计对象划分为若干基本的组成项目,称这些项目为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
本文标题:会计学教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40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