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产业经济学第3章进入壁垒
第三章进入壁垒第一节进入壁垒概述第二节结构性进入壁垒第三节策略性进入壁垒第四节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进入壁垒进入:是指在某产业内出现新的卖者(企业)。进入壁垒:产业经济学理论中对进入壁垒含义的理解存在分歧,许多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进入壁垒的概念我们把进入壁垒定义为: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使在位者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进入壁垒的判断标准:超额利润和高集中度原因:1、超额利润(经济利润)的存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新企业进入某一产业的唯一经济因素。2、如果一个产业中企业数量很多、集中度很低,这意味着几乎不存在限制企业进入的结构性因素,同时由于产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大量企业的存在,使得单个企业很难通过策略性行为来阻止新企业的进入。但是如果一个产业中长期存在高集中度和高利润,那么这个产业中必然存在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概念按照进入壁垒的成因把它划分为两类: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企业自身无法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件、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为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所形成的壁垒。策略性进入壁垒:即进入阻挠,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进入壁垒分类对进入壁垒的这种分类只是为了方便理论分析,现实中的进入壁垒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的,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既包括结构性因素又包括策略性因素。结构性进入壁垒与策略性进入壁垒的关系:结构性进入壁垒是策略性进入壁垒存在的前提;以前企业无法控制的结构性变量因素,现在变成了可控的因素,随着市场结构的演变,策略性进入壁垒日益成为主导形式。进入壁垒分类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和政府管制等。规模经济壁垒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企业的最小有效规模(MES)是其长期平均成本最小时企业能生产的最小产量。在产业的市场需求有限,同时存在规模经济的前提下,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在最小有效规模进行生产并获得经济利润,如果再有新企业以同样的产量进入,则所有企业都可能亏损。这时新企业无法进入这一产业获利,规模经济成为进入壁垒(如图)结构性进入壁垒规模经济壁垒产量平均成本ABMCDLRAC规模经济与进入壁垒O需求D规模经济壁垒的高低主要取决于:①市场容量OM的大小;②最小有效规模产量OB相对于OM的大小;③产量小于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大小。一个产业的MES越大,且在OM中所占份额越大,则该产业客观上只能容纳少数企业存在,从而进入壁垒较高。产量小于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表明产量小于MES的企业的生产成本劣势越大,进入壁垒也就越高。规模经济壁垒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指在位企业在任一产量水平下的平均成本都低于潜在进入者。在位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构成进入壁垒(如图)绝对成本优势壁垒绝对成本优势壁垒在位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可能源于以下因素:(1)在位企业通过专利或技术秘诀控制了最新的生产工艺;(2)在位企业可能控制了高质量或低成本投入物的供应渠道;(3)在位企业可能控制了产品的销售渠道;(4)在位企业拥有具有特殊经营能力和其他技术专长的人才。必要资本量是指新企业进入市场必须投入的资本。必要资本量壁垒:生产过程的资本密集程度越高,必要资本量越大,新企业筹措资金越困难,其资本费用就比在位企业高,因此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也就越大,这就是必要资本量壁垒。为何新企业很难筹集到大量资本?可为何新企业的融资成本比在位企业高?柠檬市场理论: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信息不对称和风险。必要资本量壁垒柠檬在美国俚语中是“残次品”或“不中用的东西”。柠檬市场也称次品市场,是指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即在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止步萎缩和不存在,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networkexternality):是指消费的外部性,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卡茨和夏皮罗(KatzandShapiro)网络效应分为两种:“直接的网络效应”和“间接的网络效应”。网络效应壁垒“直接的网络效应”:由于消费某一产品的用户数量增加而直接导致的网络价值的增大,即“直接的网络外部性”。“间接的网络效应”: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这种网络效应主要是由基础产品与辅助产品之间技术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网络产品的“正反馈效应”:用户从一种网络产品所获得的效用取决于消费网络现有的用户基数。在直接的网络中,某个网络的用户基数越大,越能吸引新的用户加入,而新用户的加入又使原有用户在不用增加付费的情况下增加了可连接性,用户基数的扩大增加了网络对新老用户的价值。在硬件/软件系统网络中,一种硬件的用户基数越大,就意味着与这种硬件产品相兼容的软件产品的需求越大,因而会吸引软件产品生产商来生产网络效应壁垒兼容软件,软件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就会增加,软件产品的价格水平就会越低,这又会吸引大量的用户购买这种硬件产品,从而使这种硬件产品的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而这又促使大量的软件开发商为这种硬件产品提供配套软件。————网络产品的“正反馈效应”。正反馈效应的作用机制使潜在进入者,在存在直接网络效应的产品市场上,可能很难获得消费者和用户的支持,因此,用户基数的不对称——就成为具有直接效应网络市场上的进入壁垒。在间接网络效应中,在位企业的硬件产品可能已经拥有大量的配套软件产品,在正反馈效应的作用下,在位企业与进入企业在辅助软件产品上的数量差异会迅速扩大。另外,转换成本、培训和学习成本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在位企业相对于进入者处于明显的优势,建立在用户基数之上的辅助软件数量上的不对称成为存在间接网络效应市场上的主要进入壁垒。网络效应壁垒产品差异:指产业内相互竞争的厂商所生产的产品之间替代程度的不完全性。产品差异主要来源于市场中的消费者对有关企业的产品在长期中所形成的消费者偏好的差异,而且还会因企业的广告宣传活动以及商标法、知识产权法、专利法等法律的支持而得到加强。产品差异化壁垒在位企业的产品差异优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位企业以专利或技术秘诀形式拥有在优良产品设计方面的有效控制权,使消费者把控制权与优良的产品等同化,企业成了高品质产品的象征,增加了消费者对该企业产品的偏好度。在位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在定价和销售服务等方面所树立的良好声誉,增加了消费者对该企业产品的偏好度。在位企业通过以往的广告宣传而建立的消费者忠诚以及对销售渠道的控制,使得新进入企业在销售成本上处于劣势。在位企业和新进入企业的产品质量的信息对消费者存在着不对称性。由于消费者已经了解在位企业的产品质量,而新进入企业的产品质量对消费者来说是未知的,因此新企业就必须向消费者提供更高的销售折扣率或比在位企业支付更高的单位营销费用来吸引消费者试用自己的产品,新企业在生产和营销成本上处于劣势,从而限制了新企业的进入。产品差异化壁垒如果政府认为一个产业中只适合少数几个企业的生存,为避免过多企业进入引起的过度竞争,政府就会实行许可证制度来限制新企业的进入。1、在公用事业等行业,政府实行较严格的进入规制,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限制新企业的进入。2、为保护发明者的利益,促进技术创新而实施的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也成为新企业进入某一产业领域的进入壁垒。3、政府的差别性税收政策以及政府的其他规制性政策也会成为新企业的进入壁垒。政策法律制度壁垒策略性行为是寡占市场中企业通过对影响竞争对手选择的资源进行投资从而改变竞争环境的行为。对策略性进入壁垒的分析是建立在非合作博弈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基础之上,进入和进入阻挠被看成是一个在位企业和潜在进入企业的博弈过程。由于在位企业拥有首先行动和信息上的优势,它可以通过进行不可逆的投资或通过自己的行动向潜在进入企业传递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使潜在进入者预期到进入后无法获得经济利润,从而主动放弃进入。策略性进入壁垒在位企业的这种投资能否成功阻止进入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1)这种策略性投资必须发生在进入者的进入决策之前,而且能被进入者观察到。(2)这种投资能通过改变在位者的策略空间和支付函数或通过向进入者传递有关市场信息,而改变进入者对进入后利润的预期,从而影响进入者的进入决策。(3)这种投资必须是不可回收或不可逆的,具有承诺价值。沉没成本(sunkcost)与进入阻挠沉没成本:是指企业在进入市场时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其关键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回收或不可逆性产生的承诺价值。在位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的在位优势和先动优势,通过策略性投资使潜在进入者改变对进入后产业内竞争状况和利润的预期,从而使潜在进入者降低进入规模或根本不进入市场。在位企业的沉没成本的比例越大,进入者进入的动力越弱。沉没成本(sunkcost)与进入阻挠1、过度生产能力投资在很多产业中,企业调整产量是要花费成本的。为提高产出,企业可能需要增加新的设备,投入必要的劳动力和原材料。在位企业可在潜在进入者进入前进行过度生产能力投资,这些生产能力在进入发生之前是闲置的。一旦进入者进入,在位企业可利用已投资的闲置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产量,实施斗争策略,使进入者蒙受损失。潜在进入者在观察到在位企业所作的过度生产能力投资后,理性预期到自己进入后将招致在位者激烈的价格战,自己无法从进入中获利,因此会放弃进入。常见的进入阻挠策略过度生产能力投资W+rwq1q2过度生产能力进入者的边际成本在位者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产量2、干中学(learningbydoing,也称学习效应):是指随着企业所生产的累计产量的增加,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经验的积累使企业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生产的平均成本下降。典型产业:半导体、飞机、造船、计算机等。据估计:半导体的累积产量每翻番一次,生产成本的下降大约为20%。波音在宽体客机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能够比竞争对手(麦道、洛克希德等)更快地降低学习曲线,以及发挥学习曲线“滚雪球”效应的优势。常见的进入阻挠策略干中学能使在位企业获得多少优势取决于两点:(1)在位企业通过干中学能比新进入企业降低多少成本;(2)学习需要花费的时间。如果学习周期很长或很短,在位企业所能获取的优势都不会很大。学习周期很短时,新进入企业会较容易赶上在位者。学习周期很长时,在位企业只能稍稍领先,不会有太大的优势。当学习周期趋中时,干中学的策略效应比较明显,在位企业能通过在干中学的策略性投资阻止进入,并获取较高的利润。平均成本累计产量:∑qATC干中学3、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在位企业采取策略性行为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可以使自己获得成本上的优势,从而达到阻止进入的目的。在位者提高竞争对手成本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垂直一体化:如长虹大规模采购彩管利用政府管制利用产品的互补性和配件生产提高工资和其他投入品的价格常见的进入阻挠策略4、影响未来的需求结构,在位企业影响未来需求结构的策略性行为主要有三种:产品扩散策略提高转换成本:苹果操作系统—Windows转换成本:是指消费者或用户因为从在位企业处购买产品转向从新企业处购买产品时而面临的一次性成本。利用长期契约锁定产品需求常见的进入阻挠策略从长期看进入壁垒对社会福利有双重效应。一方面,进入壁垒是与垄断力量相联系的。进入壁垒限制了潜在进入者进入,从而减少了产业中厂商的数目,提高了这一产业的集中度和增强了该产业内大企业的市场势力,从而易于生成垄断性的市场结构,这一结果倾向于减少社会总福利。另一方面进入壁垒的存在又具有正面作用,一定高度的进入壁垒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进入壁垒与效率1)对于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来说,由于进入壁垒的存在,可以阻止低效率的原子
本文标题:产业经济学第3章进入壁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41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