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2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造性理论贡献(党课讲稿)、两新组织党建数字应用调研报告
2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造性理论贡献(党课讲稿)、两新组织党建数字应用调研报告两新组织党建数字应用调研报告供借鉴一、主要做法(一)突出三大需求,定制两新党建问题清单。聚焦两新党建工作实践中的难点堵点,梳理分析两新党组织运行监测和指导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聚焦两新党组织问题发现难。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还有“中梗阻”,党建统领作用不够明显;部分党组织活动与企业治理发展存在“两张皮”现象,党组织在企业和职工群众中的影响力不够。二是聚焦两新党组织风险预估防范难。两新组织存在员工流动性大、党员人数少、党组织稳定性差的现象;两新党组织指导管理工作中存在运行情况掌握不全面、数据统计不精准、问题发现不及时、整改落实不到位等难点,如20xx年中央巡视反馈温岭少数民企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三是聚焦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质量科学评估难、结果运用难。两新组织类型杂、数量多,基础信息和荣誉惩戒等情况由不同行业监管部门归口掌握,数据共享和协同处置水平低;两新党建量化评价难,存在就党建评党建的问题,质量评估指标定性多、定量少,还不够精准科学。针对存在的这些现实问题,找准数字化场景应用需求切入口。(二)突出三大场景,打造两新党建智控平台。围绕两新党组织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搭建“两新党建质量管理”驾驶舱,打造具象化、可量化、可评价的两新党建“智慧大脑”,实现市县乡和全市两新党组织一贯到底、一屏掌控。一是系统集成三大核心场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党的建设质量”重要论述,集成组织生活质量、企村结对促共富等关键指标,建立“双强指数”模型,构建“双强争先”场景;集成党组织空转、书记缺配等预警指标,建立“管控力指数”模型,构建“管控防瘫”场景;集成双覆盖质量、组织领导、工作保障、群众满意度等指标,建立两新“强基指数”模型,构建“强基提质”场景,推动两新党建工作质量整体跃升。二是“多跨协同”促进整体智治。梳理两新党建“数据需求清单”和“数源系统清单”,横向对接人民银行、民政、市场监管等12个部门数源系统,常态归集全市25685家两新组织共14类5万余条共享数据;纵向覆盖全市4373个两新党组织、4542名两新党组织书记的业务数据,实现实时动态管控。三是“两端联动”打通工作链条。开通治理和服务两个端口,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确保两新党建工作传递至“最小单元”。其中,治理端贯通市县乡三级,涵盖市、县两新工委成员单位和130个乡镇(街道)党(工)委;服务端“台先锋”依托浙里办,覆盖全市两新党组织,开设基础信息维护、预警问题整改、党组织生活开展等6个功能模块。(三)突出三大机制,重塑两新党建业务流程。围绕两新党组织实质作用发挥,再造任务交办、事项报告、诉求办理等业务流程,实现工作重构重塑、高效协同。一是完善政令快速直达机制。开通任务派发、工作部署渠道,实时将上级指示精神传达至基层党组织书记,紧急任务以“点对点”短信跟进提示,确保不漏一人。如面对疫情防控紧急态势,市委两新工委通过平台将防疫任务下达给全市47个快递物流党支部,切实做到快响激活。二是建立重要事项报告机制。制定出台民企党组织重要事项报告制度,明确九大类报告事项,规范事项报告程序,畅通下级党组织事项线上报告渠道。目前,全市共有企业停产、书记变更等213个事项通过“服务端”及时上报。如上工宝石公司易地搬迁后,党支部书记线上提出党组织整建制迁转申请,街道第2天就完成档案移交。三是构筑诉求直通办理机制。积极发挥党组织“前哨”“探头”作用,及时收集企业在疫情防控、人才引进、技术革新等方面诉求,同步上线诉求办理、业务咨询等功能,打造“诉求收集-进度查询-实时反馈-书记评价”诉求办理闭环,有效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已累计收集各类意见诉求219件、办结208件,办结满意率高达97.1%。如方远电商园党支部线上提交快件收发不便诉求,行业管理部门第一时间选派5名服务专员组团帮扶,去年“双十一”电商园销售额同比增长10.5%。(四)突出三大功能,提升两新党组织运行质量。围绕“七张问题清单”,创新推出管控防瘫、质量监测、赛马比拼等功能模块,全过程智控党组织运行,全方位呈现市、县、乡和基层党组织四级两新党建工作质量水平。一是“三色预警”强管理。聚焦问题发现难、预防难,智能检索比对“生产经营状况”“党组织换届”等32项预警指标,自动生成“红、黄、绿”三色预警信息,即时推送整改建议,完成后审核销号。应用上线以来,累计生成1398个预警信息,已整改98%。二是动态监测增质效。聚焦工作质量科学评估难,在全国地市级层面率先研究出台《两新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建立两新党建工作质量量化指标体系,通过“定性+定量”“主观+客观”的方式,设定第一议题制度落实、行政处罚等8大类监测项目,实行“多维画像”、精准研判。一些基层干部反映,通过指标体系精准评估,明确了短板和不足,让党组织干有目标、改有方向。三是赛马比拼促提升。聚焦数据结果运用难,根据监测预警及整改数据,自动生成两新党组织“双强指数”和县乡两级抓两新党建工作“强基指数”,按照指数得分排名设置“红黑榜”实时发布公开晾晒,逐级评估两新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目前,共发布2批次榜单,其中上黑榜的40个党组织,已有42.5%实现晋位提升。二、成效及启示围绕应用运行制度化、规范化,配套出台民企党组织重要事项报告、党组织防瘫预警管理、加强民企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两新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等4个规范性文件,建立月度党建质量监测报告、两新党建巡查结果亮晒、应用使用情况纳入考核等配套运行制度,推动实现“三个制度性重塑”。一是重塑两新党建工作质量评估体系。通过“双强指数”和“强基指数”,实现对两新党组织运行“一链式”管理和县乡抓两新党建工作“一键式”直通,建立了以发展看党建、从问题评党建、用实效考党建的评价机制。二是重塑两新党组织“问题防范化解”长效机制。通过三色预警闭环管理和“管控力指数”晾晒,实现了对党组织问题的及时感知、预警和整改,巩固扩大巡视整改成果,健全了“发现问题靠党建、问题发生查党建、问题解决看党建”的党建统领作用发挥有效路径。三是重塑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两新党组织体系。通过构建打造“一仓两端三场景”,初步实现了两新党建工作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服务一网通办、监督一览无余的智治新格局。应用运行以来累计推动问题党组织数下降403个,事项办结时限缩减2.5天;月主题党日正常开展率提升7.8%,服务事项满意率提升22.2%。可供参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造性理论贡献(党课讲稿)习近平经济思想关于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刻阐述,特别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核心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经济制度规定性问题以及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问题的深刻阐述,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作出创造性理论贡献,赋予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新的时代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创造性判断根据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新态势和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新判断,凸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经济机制层面改革重点向体制层面改革重点转化,进而向制度层面改革重点完善定型的逻辑进程,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的深刻内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创造性理论贡献。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这一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体制中计划和市场关系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不断作出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分析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严重缺点,提出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的改革要求。价值规律的作用过程,在根本上就是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调节功能发挥作用的过程。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尽管这时经济改革还只停留在经济机制调整的层面,但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固守的单一的计划配置资源方式,还是产生了重大冲击,可以说是打开了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扇大门。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索,提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党的十三大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进一步提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明确“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为特征的经济体制的运行模式。由经济机制层面的调整走向经济体制层面的改革,开拓了经济改革的路径选择和体制设计的新的目标。实践发展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提升实践境域。1992年,邓小平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从经济机制分析入手,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体制性规定作出阐释,迈上了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台阶。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问题的核心”的重要判断。这一判断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4年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和实践的概括,是经济改革由以机制调整为着力点向以体制转型为着力点转化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确立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先导”。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十四大以来20多年经济改革历程进行回顾,强调“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核心问题”的“定位”,是对实现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在20世纪90年代“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然后“再经过xx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改革路径的创造性探索。这一“定位”,使我们对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总体的“兼容”关系转向“结合”关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制度”意义上的“定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定型”的创造性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创性理论贡献。这一创造性的探索,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核心问题”新的科学定位为理论基础的,也是对这一时期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理性思考的结果。从所有制结构的根本性质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支柱”和“根基”作出新的阐释,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如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的“普照的光”,它改变和决定着存在于这一经济关系总体内的各个环节和各种因素的“色彩”和“比重”,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赋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性。从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最本质特征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性规定的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本文标题:2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造性理论贡献(党课讲稿)、两新组织党建数字应用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480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