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会计核算基本原理第一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一、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含义会计要素是和会计对象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会计要素就是会计核算(反映)和监督的具体内容和组成项目,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利用这六个会计要素,就可以从静态和动态来描述企业的经济活动。(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1、资产定义: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特征:1、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经济资源。2、资产必须为企业拥有或控制。3、资产必须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4、资产必须能够用货币计量注:1.资产的定义是确定资产的根据,哪些是资产,哪些不是资产都要根据定义来判断。2.拥有是指企业对其有所有权3.控制是指企业已经掌握了某项资产的实际的未来利益和风险,能够运用它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并带来利润(虽然没有所有权)比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资产的内容1)流动资产: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2)非流动资产:指可以在超过一年或者一个营业周期(超过一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p19)、其他资产。2、负债定义:企业所承担的由以往事项导致的现时义务,能以货币计量的,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各种债务。特征1.负债是由以往事项导致的现时义务2.负债是必须偿还的一种责任3.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而且能可开计量负债的内容1)流动负债: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费等。2)长期负债: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3、所有者权益也叫业主权益、股东权益、净资产定义:是指企业所有者(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特征1这种权利包含着所有者以其出资额的比例分享企业利润,并以其出资额承担风险2还意味着所有者有法定的管理企业和委托他人管理企业的权力3净资产=总资产-总负债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股本)];投资本身所引起的各种增值(资本公积金);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盈余公积金);留待以后会计年度分配的利润(未分配利润)。权益的理解所有者权益: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债权人权益: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求偿权(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4、收入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特征1、是从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2、收入可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所有者权益的增加。3、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收入的内容收入=营业收入1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2提供劳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如:使用费收入,利息收入4投资收益(对外投资获得的净收益)注:收入要素与总收入不同,总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入。5、费用定义: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成本和费用。特征1、耗费的事项已经发生或已经成为事实2、费用可使企业资产减少、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内容:成本费用(狭义费用),包括营业税金、期间费用等。6、利润定义: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利润=收入-费用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净收益-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总利润-所得税(四)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1、会计要素的确认三个问题:应否确认、如何确认、何时确认1)初始确认条件:符合会计要素定义2)再次确认条件:同时满足要素定义和要素确认条件2、会计要素计量会计要素计量属性a)历史成本: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b)重置成本(现行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c)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d)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3、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1)配比要求涵义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目的:正确确定某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如何配比因果关系的配比时间上的配比在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相关成本费用应该在同期间得到确认、计量。对于一切预支款项的成本费用,要递延到有关收入取得时才能计列。如折旧、待摊费用。对于与本期收入有关的尚未支付的费用,则应在本期内预提,达到配比的目的。如预提费用。2)历史成本计量1、涵义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2、特点(1)历史成本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可以防止企业随意更改;(2)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与有关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注:要素计量一般采用历史成本,但不是唯一。实际成本是指取得、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3)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1.涵义凡是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2.特点①以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为划分标准②划分目的在于正确确定企业当期损益。如果将收益性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处理,就会少计费用,多计资产,就会出现本年利润和资产的虚增;反之,将资本性支出作为收益性支出处理,就会多计费用,少计资产,出现本年利润和资产虚减。③收益性支出由本会计年度实现的收入抵补,列入本会计期间的费用,列入利润表;资本性支出由以后各会计年度实现的收入抵补列为各年度的费用,先列入本会计年度资产负债表。4)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1)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而不管货币资金是否在本期收到或付出。目的:正确确定某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注:1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凡是本期应当赚得的收入和应该发生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实际收到和付出,均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相反,凡是不应该归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实际收到和付出,也不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2权责发生制强调经营成果的计算,适用于企业。2)收付实现制亦称现金制,是指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采用收付实现制,凡是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相反,凡是本期没有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没有付出款项的费用,均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二、会计等式(一)会计等式含义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表达式.包括基本会计等式和扩展会计等式1、基本会计等式反映会计期末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资产=权益注:债权人权益+投资者权益一个企业的资产和权益,是从两个角度对企业资本进行观察和分析,它们在数量上存在着相等的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呢?1投资者及债权人将自己拥有的资本提供给企业使用,企业运用这些资本就要获得一定数量的资产,所有投资者和债权人同样也对这些资产享有相应的权益。2这样,资产与权益是相互依存的,有一定数量的资产就必然有相等数额的权益;或者说有一定数量的权益就必然有相等数额的资产。如果用数学公式来表示二者的关系。就可以得到: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公式就是会计恒等式,也是会计基本方程式。它表示某一时点(一般指某一会计期间的最后一天),企业资产和权益的关系,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一个静态的会计公式。注:会计恒等式是会计核算中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理论依据。2、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反映某一会计期间内各要素的动态平衡关系式(二)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1资金投入业务:投资与筹资收到现金例1:企业取得银行借款10万元,收到投资100万元,款项存入银行.2资金循环与周转业务例2企业用存款购买材料10万元.例3企业购买材料10万元,款项尚未支付.例4企业用存款5万元支付原来所欠的购料款.例5企业将原来所欠外单位的货款50万元转为对本企业的投资。3资金退出业务例6企业用存款归还银行借款50万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110+10+1002+10–103+10+104-5-55-50+506-50-50刚才讲的经济业务对等式的影响,对于这个动态的会计等式同样适用。再举两个例子,说明收入和费用的变化对等式的影响。例1企业销售产品获得收入20万元存入银行。这项业务的发生,使企业资产(银行存款)增加20万元,同时也使收入增加20万元。将其代入恒等式资产(+20)+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20)等式关系不会发生改变。例2企业生产产品领用材料8万元。这项业务的发生,使企业费用(生产成本)增加8万元,同时也使资产(材料)减少8万元。将其代入恒等式资产(-8)+费用(+8)=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等式关系不会发生改变。结论: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影响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经济业务发生后,会引起资产和权益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归纳起来有四种类型:1.资产与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2.资产有增有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不变3.资产与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4.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有增有减,资产不变总结:同类有增有减,异类同增同减。只要企业发生经济活动,就会产生经济业务,不管发生多少笔经济业务,也不管经济业务的情况有多复杂,都不会超出上述四种情况,所以,无论在哪个企业,发生何种情况,资产与权益总是保持着平衡关系。第三节借贷记账法一、记账方法概述在按照一定原则设置了会计科目,并开设了账户之后,还必须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将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登记在账户中。记账方法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一定的符号,在账户中登记各项经济业务的技术方法。记账方法是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方面,它能够真实、客观地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单式记账法与复式记账法1、单式记账法它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主要特点:对于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上登记。通常登记现金或银行存款账户,而对于费用、实物资产一般不设账户,比如,用现金购买原材料,只登记现金的减少,不登记原材料的增加。至于实物资产的结存数,只能从定期实地盘存中得到,即期末资产结存大于期初资产结存的数额为利润;反之,为亏损。缺点是:账户设置的不完善,账户之间互不联系,无法全面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不能正确计算盈亏,所以这种方法目前已经很少使用。2、复式记账法它是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主要特点1.由于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做记录,根据账户记录的结果,不仅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经济活动的过
本文标题:会计核算基本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5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