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全球经济从失衡到平衡
全球经济:从失衡到平衡主要内容•全球经济失衡的特征•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全球经济失衡下的利益实现及分配机制•全球经济失衡下的风险累积•全球经济再平衡下的中美经济全球经济失衡的特征•在全球经济失衡时期,不仅出现了在经常项目平衡上,美国长期逆差以及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长期顺差的相互对应关系,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一种经济失衡格局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所处的地位、国内经济的供需结构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的内在特征等多个方面都有其特殊性所在•1996年至2004年间,在全球经济中,经常性项目的顺差国主要是亚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石油输出国家,而经常性项目的逆差国主要集中于美国。在这一时期中,欧元区国家的经常性项目略有顺差但波动性很小。贸易逆差集中于全球中心国家的事实,会使全球经济失衡调整时出现成本收益的不对称现象,即贸易顺差国家会承担更多的调整成本。2004年之后,全球经济失衡的国家分布基本维持了1996年至2004年的特征,细微的差别在于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现象比前几年表现得更为明显。中国贸易顺差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全球经济失衡的特征•金融中心和工业生产中心的分离•2007年,美国股市资本化市值占全球总值的30.9%,股市交易额占全球总交易额的43.1%,而债券市场占全球债券市场的规模也高达35.7%;而在制造业产出方面,2003年以后,中国的制造业产出增长速度一直维持在15%以上,“中国制造”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一定意义上,由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通过分工、贸易和投资所形成的世界分工与贸易结构几乎决定着其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的地位(华民,2006)。全球经济失衡的特征中心国家消费和生产结构的脱钩在美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消费结构与生产结构的脱钩趋势日益明显。也就是说,虽然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特征进一步强化,但从消费和产出的缺口来看,伴随着制造业的逐渐萎缩,美国居民消费特别是耐用品居民消费的缺口却成持续扩大之势。而在开放的背景下,这样的一种产出缺口只能通过进口需求来加以满足,而这一点,在外部经常项目上的外在体现便是经济失衡的出现。美国的国内消费结构(1947-2010)0102030405050556065707580859095000510DurablegoodsNondurablegoodsServices%美国的国内生产结构(1947-2009)481216202428505560657075808590950005DurablegoodsNondurablegoodsServices%全球经济失衡的特征•资本的双向循环•资本的双向循环指的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资本以购买美国债券特别是购买美国政府债券的方式流入美国,而直接投资和股权投资等实体资本则由美国流向外围国家的资本流动形式。一方面,在当前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以中国为代表的外围国家成为国际贸易的顺差方,经常项目顺差和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国内金融市场发育程度整体较低的情况下,这些国家的储备资产很难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因此,鉴于美元的金融霸权地位,这些国家的金融资本往往以购买美国国债的形式流入美国,成为全球经济中金融资本的输出国。另一方面,虽然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不断增加,但外来资本大规模的持续流入却起到了为美国经常项目融资的功能。这些金融资本在美国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进行转换以后,往往以直接投资和股权投资的形式流入到收益率较高的实体经济领域,美国也就相应的成为了全球经济中实物资本的输出国。1972-2006年全球直接投资的流动情况全球经济失衡的特征•全球中心—外围格局•在当前的国际分工体系下,对于美国而言,凭借其金融部门在在规模、流动性、获利性、深度和广度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以及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国家,控制着全球资本和贸易的流动方向。而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制造业国家而言,其国内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部门的发展壮大虽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动力,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这些国家制造业部门的发展既是美国国内产业对外转移的必然结果,也是美国霸权下国际分工体系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说,在美国金融中心地位日益巩固的背景下,并不是其制造业部门的竞争力不够强大,而是在其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内在要求下,美国通过制造业部门利益的让渡,使得外围国家为其居民消费和企业生产提供廉价的商品和资本供给,从而实现其国内资源优化配置和国际经济势力扩张的内在需要。在这样的一种分工格局下,虽然有利益共赢的内在机制,但“中心——外围”格局的不对等特征才是全球经济分工的主要特点。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跨国资本流动性的提高为“两个中心”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在全球经济失衡时期的国际分工格局下,资本的自由流动在整个经济分工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心国家资本输出的角度讲,直接投资的对外流动既构成了其国内产业对外转移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心国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攫取巨额收益的必然要求。事实上,正是有了直接投资的对外输出,才有了全球金融中心和制造业中心出现分离的可能。另一方面,在中心国家资本流入的角度讲,金融资本向中心国家的回流,既是外围国家投资领域缺失的现实说明,也是中心国家廉价资本获取的重要渠道。虽然在这样的一个资本循环中,不同国家所获取的收益大小存在差异,但跨国资本流动性的提高却成为全球经济失衡时期国际分工格局得以形成的基本前提。而这也恰恰是为什么在英国和美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时期全球的金融中心和制造业中心没有发生分离的主要原因。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生产外包等新型全球生产网络的构建成为全球经济失衡下国际分工的重要微观组织形式•全球生产网络的概念最早由Ernst(1999)、Dicken和Henderson(1999)所提出,强调的是全球范围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服务的相关企业的关联和合作,具体指的是主导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生产外包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企业内和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以组织生产活动的方式。从宏观的国际分工和微观的企业组织形式相对应的角度讲,全球生产网络的出现既是全球经济失衡时期新型国际分工格局对企业组织形式的内在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有国际分工格局的发展和深化。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不同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当一国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金融体系可以通过提高流动性,提供各种分散、转移和控制风险的工具和机制,在有效减少预防性储蓄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储蓄,有效地促使经济中分散的资本快速积累。同时,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还可以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促使资本从生产率低的行业流向生产率较高的行业,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因此,在这些国家存在着较多的投资机会,储蓄常常低于投资,外部失衡的表现便是贸易逆差。而与之相对应,在那些金融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国家,由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机制不够完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往往很低,投资的数额经常低于储蓄,在国际收支恒等式上的表现就是经常项目的顺差。因此那些金融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往往也是贸易顺差较大的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金融发展指标国家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私人信贷/GDP(%)美国179169184191195202210中国111119127120114113111高收入国家150143148149155159161中收入国家51545655545760中低收入国家50535554535660股市交易额/GDP(%)美国288244143166174253310中国342329392662230高收入国家16013895112128171215中收入国家19162227253992中低收入国家19162126243890股市市值/GDP(%)美国138107131140137148145中国403242333591194高收入国家1028298104110123123中收入国家333040434973113中低收入国家333040424972112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与上个世纪70年代的国际产业转移有所不同的是,这次美国对外进行转移的产业不仅仅包括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还包括了资本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相比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所蕴含的技术含量较高,对资金数量、外部融资成本的大小和效率的要求也较为严格,继而其对外部金融发展的需求和依赖也较大。正如Rajan和Zingles(1998)、Beck(2002)所指出的,当一国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那些外部金融依赖较高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更容易形成贸易比较优势,获得较快的发展。金融发展与制造业增长率全球经济失衡下的利益实现及分配机制•在全球经济失衡时期,不同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由跨国资本流动性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其国内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所造成的。因此,从利益实现的角度讲,由于不同国家的分工地位是与本国的金融发展水平相契合的,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比较优势所在,带来的是全球资源的优化整合,有利于促进全球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继而推动全球整体利益的实现水平,也就是说,全球经济失衡下的国际分工格局有其合理性所在。美国经济增长率与失衡•中国经济增长与失衡全球经济失衡下的利益实现及分配机制•在全球经济失衡时期,随着中心国家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与外围国家相比,中心国家除了贸易利得之外,其在金融方面的收益可能更为显著,这一点,恰恰是发展中国家所不具备的。而这也构成了全球经济失衡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利益分配不平等的根源所在。全球经济失衡下的利益实现及分配机制•在全球经济失衡时期,外围国家经济的发展不仅会给美国带来巨大的贸易利益,而且随着外围国家以美元资产为主体的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中美之间的贸易利益还会继续向金融领域进行渗透和延深。也就是说,外围国家是在双重意义上对美国经济发展提供补贴:一方面,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的双边贸易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的制造品,在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的低通胀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外围国家通过对中心国家的出口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而在美元霸权的背景下以及外围国家缺乏良好的投资渠道的背景下,这些外汇储备更多的用来购买收益率较低的美国长期国债等美元金融资产,实质上就是向美国提供的低利率的资本信贷。这些美元资产在美国通过金融市场进行重新配置后,转化为高收益率的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即便不考虑这些投资对美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所产生的间接作用,单以收益率差异来看,也有接近10个百分点的收益率差异。1954-2004年美国对外资产和负债的回报率单位:%时期指标对外资产对外负债总资产股权FDI债务其他总负债股权FDI债务其他1954-1973均值4.0410.839.444.822.403.7811.599.960.801.24方差4.7936.8316.3217.671.759.6036.2921.3310.661.32夏普比率84.5129.4157.8527.29137.139.3431.9346.687.4794.631974-2004均值6.8215.549.654.054.113.509.439.310.321.16方差14.8441.6129.6914.7711.8911.0737.0925.9614.506.24夏普比率45.9137.3536.1627.4034.5431.6025.4335.852.1918.58•除了资本流动的收益率差异之外,相比于外围国家,中心国家还可以通过汇率变动等手段带来的估值效应来获取更多的额外金融收益,而这也构成了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在金融利益分配上不对等地位的第二个方面。需要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估值效应主要是指在国际投资的资产、负债结构和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由汇率、资产价格和收益率变化所引起的国际净投资头寸(NetInternationalInvestmentPosition)的变化(范志勇、沈俊杰,2008)。以汇率变动
本文标题:全球经济从失衡到平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62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