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公共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公共经济学(PublicFinance)又称公共部门的经济学(PublicSectorEconomics),是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描述和分析政府的经济活动的一门学科。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是以政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政府指中央政府(包括中央政府的各个部处等行政机构以及中央政府的其他机构和组织)、省(州)或地区等地方政府以及为政府所有又按公共经济原则行事的公共企业。三、公共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资源稀缺的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经济学要研究有限的资源应用于生产何种产品,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此外还要研究应用何种制度来作出资源配置的决策。而后者正是公共部门的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之一。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有两种资源配置的制度。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它们分别是私人经济部门和公共经济部门配置资源的机制。市场机制是以价格和竞争机制为特点,政府机制主要是通过公共部门的预算收支活动来配置资源,有时往往还要借助于法律、行政等手段。第二节公共经济学的发展一、西方公共经济学的发展1、早期的财政思想2、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3、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4、20世纪60年代至今二、中国财政思想的发展1、中国古代财政思想2、新中国建国后的财政理论----国家分配说----社会再生产说----剩余产品说----社会共同需要说----价值分配说3、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的财政思想第三节本课程的开课背景本课程以前为“财政学”,在1999级教学计划修订中改为“公共经济学”。其原因是十四大以来,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国内许多财政学者不再满足于介绍西方的财政理论,而试图借鉴这些成熟的理论,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并结合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国情,来重新建立和阐述财政理论,这也是本课程所要尝试解决的问题。本课程在教学进程中,遇到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教学经验等问题,面对困难,本教师将与学生共同努力克服,力求取得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公共部门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财政困难,公共经济部门的薄弱已成为我国继续深化改革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希望“公共经济学”的开设,能培养一批学生对财政的研究兴趣,为振兴我国财政而努力。第二章公共财政的职能第一节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的职能一、市场失灵主要表现----竞争失效(垄断问题)----公共产品问题----混合产品和外溢性问题----市场的不完全----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信息的不完全----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收入公平分配问题二、公共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2、收入分配3、稳定经济第二节公共财政职能概述一、资源配置职能含义: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政策工具:----财政支出----政府税收二、收入分配职能含义:收入分配狭义上通常就是指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获得相应的报酬。广义上就是指分配主体通过分配取得的收入和财产的分配格局。收入的公平分配是指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太大,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社会能接受为限度。主要政策工具:----转移支付制度----税收制度----财政投资----财政补贴三、稳定职能含义:经济稳定是相对经济波动而主言的。稳定经济包含多重含义。首先是充分就业;其次是物价稳定;还有就是国际收支平衡,对外收支状况良好。主要政策工具:----相机抉策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第三节公共财政职能之间的关系一、三职能的关系公共财政的三个职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效配置资源、公平分配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条件,稳定经济是有效配置资源和公平分配的结果,三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政府三职能的关系最终归结为效率、公平及稳定增长的关系,也就是公平与效率对稳定经济的影响。二、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三、公平与效率的次序第三章我国社会主义公共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节发展中国家公共经济的一般特点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形态1、市场机制发育不健全----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主体结构不合理。具有先天的垄断性,不完全竞争普遍存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要素结构不平衡。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极不协调。----发展中国家市场空间结构不统一。较发达的商品经济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存。2、市场欠发达导致经济发展上的障碍----欠发达的市场极易形成畸形的经济发展机制。----自然经济大量存在,特别是农业及传统部门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使发展中国家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资金、技术、原材料产品市场,都离不开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欠发达的市场使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陷入两难的困境。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干预1、市场失灵干预2、市场残缺干预市场残缺干预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干预而言的。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是一种不发达市场,尚未形成完整的市场体系,就需要政府干预,以弥补市场残缺带来的经济发展制约,并通过政府的作用为本国经济起飞积累或创造重要条件。发展中国家政府对“残缺市场”的干预过程,实际上也是培育和完善国内市场的过程。3、政府发挥主导性的资金配置作用由于发展中国家存在“金融压制”,使金融渠道不能成为发展中国家主要的资金配置渠道,加上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公共储蓄(税收)是资本形成最主要的源泉,政府财政是资金配置的主要渠道。三、发展中国家公共经济的一般特点发展中国家财政在市场经济欠发达的特定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运行特点:1、财政支出中,政府投资占有重要比重,使财政呈现出明显的生产性特征。2、在财政支出中,以间接税为主体,国营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占据重要地位。3、财政赤字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财政的经常性现象,而弥补赤字往往靠发行货币或强制举债的融资方式。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公共经济的基本特征一、共性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财政都是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的基本特征。二、特性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财政既具有区别于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财政的特征,又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财政的特征。具体表现为:1、财政分配中利益关系的一致性2、明显的生产性3、财政转轨时期的过渡性第四章公共支出概述第一节公共产品理论一、公共产品的定义公共产品是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所谓纯粹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一种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该产品不会造成他人消费的减少。”(萨缪尔逊1954)大卫·休谟(DavidHume)1940“公共悲剧”: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有公共物品或劳务存在,“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但如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最后的结果则是没有一个人能享受到公共产品或劳务的好处。三、混合产品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产品既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又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对于这一类产品,经济学称为“准公共产品”或混合产品有无非竞争性具有排他性吗?私人产品,市场能有效提供技术上可排他吗?排他成本很高吗?纯粹公共产品,意味着市场失灵,通过财政预算来提供属于有竞争性/非排他性产品,如公共资源等,需明确产权属于排他性/非竞争产品,如不拥挤的桥梁等是否是是是否否否二、公共产品的一般特征1、非排他性—即个人消费公共产品并不排除他人消费同样数量的公共产品。2、非竞争性—即当一种商品在增加每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等于零。上述两个特征,意味着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达到公共产品的帕累托最优产量。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是无效率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才导致了政府的产生。用数学式给出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定义:(1)私人产品X=∑Xii=1n即某一商品的总量X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量Xi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产品是能在消费者之间分割的。(2)公共产品X=Xi即对于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他为了消费而实际可支配的公共产品的数量Xi就是该公共产品的总量X。这意味着公共产品在消费者之间是不能分割的。第二节公共支出的分类与原则一、公共支出的概念所谓公共支出,可以定义为政府行为的全部成本或费用。它所指的政府行为不仅包括提供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还包括稳定宏观经济,进行收入转稳等行为。二、公共支出的分类1、按公共支出的性质来分,可分为:•消耗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消耗性支出是政府对经常性的商品与劳务的购买以及对资本品与劳务的购买所产生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部门的养老金、补贴、失业救济金和公债等的支出,这一类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是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2、按财政支出的用途来划分,可分为:1.基本建设支出类;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类;3.简易建筑费类;4.地质勘探费类;5.科技三项费用类;6.流动资金类;7.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类;8.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类;9.工业交通部门的事业费类;10.商业部门事业费类;11.城市维护费类;12.文教卫生事业费类;13.科学事业费类;14.其他部门事业费类;15.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类;16.国防支出类;17.行政管理费类;18.武装警察部队支出类;19.公检法支出类;20.价格补贴支出类;21.债务支出类;22.对外援助支出类;23.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类;24.其他支出类;25.总预备费类;26.专项支出类;27.预算调拨支出类;28.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类。3、按费用类或国家职能来分,可分为:1.经济建设费2.社会文教费3.国防费4.行政管理费5.债务支出4、按公共支出的政府层次来分,可分为:1.地方财政支出2.中央财政支出三、公共支出的原则1、平衡预算原则2、效率原则效率原则——财政支出必须使社会稀缺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达到最优效率。两大部门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Z=X+Y社会总资源=私人部门+公共部门已知资源配置各种比例的组合(),设公众期望的配合点在A,如果资源配置组合点又恰好落在A点,此时,便达成社会均衡的资源配置。见《财政学》P88图5-2XYZZ%,%70%75%80%30%25%20%yxBAC图5-2从理论上讲,要实现社会资源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合理配置,就必然要求用于公共部门的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益应等于该资源用于私人部门时取得的边际效益。若公共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益大于该资源用于私人部门的边际效益,则表明可以增加对公共部门的使用,以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反之,则要减少对公共部门的资源使用。见《财政学》P89图5-3社会边际效益O政府预算NTGAGNTEa图5-3图中GG表示公共部门的资源使用所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TT表示政府征税减少私人部门资源使用所产生的边际社会负效益(边际社会成本)。E点表示公共部门资源使用的最大临界点。3、公平原则4、积累与消费比例适当原则第三节公共支出的增长趋势一、公共支出规模公共支出的规模一般用绝对财政支出和相对财政支出两个指标来反映。绝对财政支出是指一定时期政府财政支出的绝对数值。相对财政支出是指一定时期政府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二、公共支出的增长趋势在实行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国家对经济、社会干预的加强,政府公共支出无论是在绝对值还是相对值上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即使政府在某一时期为削减财政赤字而节减支出,但最终都不能遏止公共支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公共支出的情况有特殊,从公共支出的绝对值来看,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从公共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看,在经济改革以前,我国公共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相当高,而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三、影响公共支出规模的因素(一)经济性因素1、经济体制2、国家职能的增加3、人均收入的提高。(瓦格纳需求的收入弹性)4、GNP的增加(皮考克与瓦埃斯曼的正常条件与非正常条件)5、经济发展阶段(马斯格雷夫与罗斯托)(二)政治性因素1、政局是否稳定2、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三、社会因素1、人口状态2、文化背景第五章各类公共支出第一节投资性支出
本文标题:公共经济学(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64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