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内蒙古经济地理 总内容
1内蒙古经济地理第三章:内蒙古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凡是天然存在的,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未加工的物质资料。一、气候资源:内蒙古属于中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四季差别大,昼夜的差异大,温差也比较大,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从东往西降雨量递减,大部分地区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呼盟、兴安盟东部属于半湿润地区。1、光能:仅次于青藏高原,位于第二位,日照年均达到2600—3600小时,但是利用率很低。2、气温:总体上偏低,一年四季的昼夜的温差很大。降水量:短缺,平均263ml(不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干旱、半干旱:降水量少于150ml属于急干旱地区。(150—250ml之间属于干旱地区,250—350ml之间属于半干旱地区,350—500ml之间属于半湿润地区)无霜期:偏少,大部分地区不到100天。3、风能:全国第一,占全国风能资源的38%。1972年最早利用风能,风力发电达到1000万千瓦。80%以上的地区都可以利用上风能。4个地区:锡盟、乌兰察布北部、巴盟北部、包头达茂旗。4、灾害天气:最严重的是干旱,危害比较大,大风、沙尘暴、白灾霜冻、洪涝、黑灾。二、土地资源:地势比较高,平均1000米左右。低于200米—平原,200—400米之间是丘陵,400—800米之间是山地,高于800米叫高原。高原:64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4%,山地:2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0%,丘陵:1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6.1%,平原:10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8.5%。三、生物资源:(1)森林:面积2078.9万公顷,覆盖率17.6%,1/3属于人工林。大兴安岭的百分之七十属于内蒙,内蒙的百分之七十在呼盟。1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汗马:呼盟更河市,主要有落叶松、樟子松、温带到寒带的原始森林。红花尔基:呼盟鄂温克旗,主要有樟子松。诺敏:呼盟鄂伦春自治旗,主要有落叶松。大清沟:科左后旗甘旗卡,主要有阔叶林。巴音敖包: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主要有沙地云杉。乌拉盖:东乌旗,主要有党参。努登:巴盟乌拉特后旗,主要有梭梭林。贺兰山:阿左旗,主要有水源涵养林、四合木、蒙古扁桃。阿盟额旗:胡杨林。(2)草地资源:面积8666.7万公顷,可利用的有6818万公顷。草原的类型有:A草甸草原:森林向草原过渡的地带,面积800多万公顷,占全区草原的11%,主要分布在呼盟东部和乌珠穆沁草原。B典型草原:全区大部分,2700多万公顷,占全区草原的35%,分布在呼2盟中西部、锡盟大部分、鄂尔多斯、科尔沁草原。C荒漠草原:850万公顷,占全区草原的11%,主要分布在锡盟西北部。D草原化荒漠:540万公顷占全区草原的7%,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西北部和阿盟的东部地区。E荒漠:1700万公顷,占全区草原的22%,主要分布在阿盟西北部、巴盟中后旗杭锦旗的西北。(3)耕地资源:686.3万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5.8%。(4)野生动植物:野生植物:有2000多种,草木:牲畜可以吃的1000多种,入药的400多种。野生动物:兽类:114种,占全国兽类的25%,鸟类:365种,占全国鸟类的31%。重点保护的动物有104种,一类保护的有24种,二类保护的有80种。四、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缺乏。地表水:水资源的占有量371亿ml,地下水:270亿ml。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是1900ml。全国的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是2200ml。世界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11000ml。美国的是:全国有13个贫水地区。地均水资源量是464ml,全国的是:1752ml。全区大小湖泊有1000多个,面积大于100km的天然湖泊有8个,分别是:呼伦湖和贝尔湖(新巴右旗),达里淖尔(赤峰客旗,国家一级鸟类自然保护区),乌良素海(巴盟乌前旗),岱海(乌盟凉城县),乌拉盖湖(锡盟东乌旗),查干淖尔(锡盟阿巴嘎旗),黄颂海(乌兰察布察右前旗)。五、矿产资源:相当丰富,已经发现有134种矿产资源,占全国已经发现的78%。已经探明储蓄量的92种,全国的是158种,潜在的经济价值:13万亿,居全国第三位。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五种,居前十位的有80多种,已经开发利用的是70多种,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有5种,分别是稀土、煤、盐、天然碱、铌,主要出口的矿产品:稀土、精煤、钨砂、石墨、铅锌、硅砂。1、煤:储量分布最多的是鄂尔多斯(占全区的53%,东胜煤田和准格尔煤田)和锡盟(占13%,白音花和胜利煤田)、呼盟(占22%,伊敏和大彦)。2、石油:全区总储量10亿吨,含有石油有机构成的盆地又13个(二连盆地、开鲁盆地、海拉尔盆地、河套盆地、鄂尔多斯盆地、雅布莱盆地—阿左旗、银根盆地—阿左旗)。3、天然气:总储量2000亿ml,最主要的有:鄂尔多斯乌审旗苏里格。4、稀土:已经探明的储量:3300万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95%,占全世界的70%。包头的白云鄂博,通辽的扎鲁特,乌兰察布的丰镇市和兴河县。5、天然碱:锡盟的苏尼特右旗的查干淖尔。6、盐:锡盟的额济淖尔,阿盟的吉兰泰和雅布莱3六、旅游资源:自然和人文景观有120多处,文物古迹有1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0处,自治区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55处。旅游线路:第一个线路:呼市(自然景观有哈苏海,人文景观有白塔、昭君墓、大昭寺、小昭寺、五塔寺、乌苏图召、美岱召)——包头(自然景观有黄河,人文景观有五当召)——鄂尔多斯(自然景观有响沙湾,人文景观有成吉思汗陵)。第二个路线:海拉尔(草原、莫尔格勒——天下第一渠、大兴安岭、呼伦贝尔湖)——满洲里(国门)——阿尔山(森林、温泉、花雪)。第三个路线:克什克腾(湖泊、石林、沙漠、辽文化、红山文化)——锡林郭勒(草原、贝子庙、元上都)。第四个路线:乌海——阿拉善(沙漠、贺兰山、居延海、胡杨林、黑城遗址)。当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有8%以上的时候才算是支柱产业。现今存在的问题:(1)景点分散,因地势、面积决定的。(2)交通不便。(3)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够。(4)门票。(5)饮食卫生存在问题。(6)旅游工作管理制度不健全。七、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存在的问题:(1)内蒙古自然资源丰富基本上属于国家所有,以至于在经营上存在问题。(2)资源总体丰富,但是社会经济资源贫乏,资源的回报率很低。(3)自然资源丰富,但是生态环境脆弱。(4)自然资源总体上丰富,但是少量的重要资源严重不足。(5)自然资源当中的矿产丰富,但是贫矿、共生矿、伴生矿多。第四章:内蒙古的人力资源一、总人口状况:总人口:2384.4万,其中男性:1229.9万占51.7%,女性:1154.5万占48.3%。城镇人口:1093.5万,占45.9%,乡村人口:1290.9万,占54.1%。人口自然增长率:3.6‰,出生率9.5‰,机械增长率:(迁入的人口与迁出的人口比率)负增长(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蒙古族人口:417.08万,占总人口的17.49%,其他少数民族是94.33万,占总人口的3.96%,其余人口都是汉族,在内蒙有54个少数民族。内蒙古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2332万,蒙古族399.5万,而三分之一的蒙古族都居住在通辽市(137万,占通辽总人口的45.4%)。蒙古族在各地方旗的人口:科左后旗:28万,占后旗人口的72.84%,科左中旗:是蒙古族人口最多,37万,占本旗人口的72.96%。赤峰市:蒙古族人口83万,占自治区蒙古族人口的20.78%,占赤峰市人口的18.7%。兴安盟:蒙古族人口65万,占自治区蒙古族人口的16.27%,占兴安盟人口的41%。科右中旗的蒙古族人口20.56万,占本旗人口的83.24%,是全区蒙古族人口比率最大的旗。4锡盟:蒙古族人口占全区蒙古族人口的7.11%,占全盟的29.2%。呼盟:蒙古族人口占全区蒙古族人口的5.78%,占全盟人口的8.6%。鄂尔多斯:蒙古族人口占全区蒙古族人口的3.9%,占全市人口的11.37%。巴彦淖尔市:蒙古族人口占全区蒙古族人口的1.9%,占全市人口的4.5%。乌兰察布市:蒙古族人口占全区蒙古族人口的1.5%,占全市人口的2.6%。阿盟:蒙古族人口占全区蒙古族人口的1.1%,占全盟人口的22.4%。按公安户籍:汉族人口:1866.48万,蒙古族人口:407.99万,回族:21.27万,满族:48.73万,朝鲜族:2.4万,达斡尔:7.996万,鄂温克:2.83万,鄂伦春:4229人,锡箔:3106人。二、人口的产业结构:就业人口:1026.1万,,城镇人口:350.3万,乡村人口:675.8万。产业人口:第一产业:532.6万,占总人口的51.7%,第二产业:184.2万,占总人口的17.9%,第三产业:309.3万,占总人口的30.2%。登记的失业率:4.59%,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劳动力:一定年龄范围内的有劳动能力,参加或愿意参加劳动的人。就业人口:15周岁以上,人口中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口。三、人口的年龄结构:0—7岁的占总人口的9%,8—15岁的占总人口的14.01%,16—29岁的占总人口的25.38%,30—44岁的占总人口的27.91%,45—59岁的占总人口的14.85%,60岁以上的占总人口的8.85%,65岁以上的的占总人口的5.49%。(1)虽然人口不多,但是劳动力资源丰富。(2)就业压力比较大,失业率比较高,而且逐年上升,每年新增就业人口40万,而职位有10万,自然减负:10万。(3)老龄化速度加快,局部地区老龄化变得很严重,农村的老龄化比城市的严重。四、性别结构:0岁男:女的比例是108:100,1岁男:女的比例是109.23:100,2岁男:女的比例是110:100,3岁男:女的比例是110.3:100,4岁男:女的比例是109.4:100,性别比率大,高。五、人口素质:人口:2375.54万,大学本科:24.47万,专科:65.88万,中专:89.66万,高中:237.22万,初中:828.65万,小学:739.10万,不识字或很少识字:240.93万。2000年全国每10万人口之中3611是大学生,内蒙古的每10万人口中的大学生比全国的高。一般认为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成正比。但是内蒙古的却不这样的,因为:(1)政策倾斜。(2)资源外流。表现为:(1)专业技术人口少,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口少(全国的是11.4%,内蒙的是9%),在就业人口中占7%。(2)用于科研的经费特别少(资本的投入不足)在我国5最多的是北京。(3)科研发明专利少。(4)综合知识发展指数不靠前(包括生产知识、学习知识、引进知识、交流知识)。(5)工程技术人员流失严重。人均GDP:3500美元以上(内蒙的是1.13万人民币),农牧生产值占中生产值的15%以下(内蒙古的是18.7%),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总产值的50%以上(内蒙古的是32.2%),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20%以上,农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30%以下(内蒙的是51.9%),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0%以上(内蒙的是44.7%),信息化综合指数60%以上,成人识字率95%以上(2000年内蒙的成人不识字率10%),中学入学率在80%以上(内蒙的是95%),高等教育入学率20%以上,平均每个医生服务的人口1000人以下(内蒙的是475人)生病后三小时内就医。婴儿的死亡率下降到6‰,平均预期寿命在75岁以上。六、内蒙古的人口变动:1、建国前:公元2年:175万,19世纪初:215万,建国前:608.1万。2、建国后:自治区成立时:561.7万,1949年:608.1万,其中蒙古族83.5万,占13.7%。人口的变动:(1)1950年——1957年:50——52年:经济建设恢复和发展(从外地来内蒙的增加到43.67万,每年增加14.56万)。53——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了大批的工矿企业,农牧业生产和教育机构的建设,(包钢和森工基地)净迁移人口109.94万,每年增加21.9万。(2)1958年——1962年: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重点发展农牧业。净迁移人口:192.66万,其中自发性移民:101万,劝返:14万
本文标题:内蒙古经济地理 总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73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