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
好文档,供参考1/11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202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第一篇】通过深入解读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和内涵,我发现与2011版《新课标》的突出区别,是“融合”意识贯穿于《新课标》(2022版)的方方面面。何谓“融合”?意思就是各教学元素、各教学组成部分、各教学活动之间可以实现互动关联、相互渗透、综合构建,以其中一个教学元素、部分为中心,实现对其他教学元素、部分的辐射和群带作用。在《新课标》(2011版)指导下的阅读单元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用“线性推进”的方式实施教学,每个教学板块,分得清清楚楚——从识字到朗读,再到整体感知,再到深入文本分析,再到学习表达方法,最后完成交流与表达。学生就在教师既定的“教学范式”下,“按部就班”地学习语文知识,感悟单元主题。可是,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让各语文教学组成,失去了它们最大的教学功用,也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趣好文档,供参考2/11味性和积极性。《新课标》(2022版)最大的不同,就是课程内容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的教学,“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种教学活动互动交融,融合构建,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其实,《新课标》(2022版)“融合构建”的意识,不仅仅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体现,还在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段的要求中,有很明显的体现。例如:《新课标》(2022版)中对于不同学段,都新增了“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的学段要求,从“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度过的书”到“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再到“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可见,阅读不再是碎片化、片段化的行为,而应该是学生对于整本书在内容情节的梳理上、在人物形象的理解、在故事主题的把握上的融合构建、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每个学段,都相应要求学生跨学科或跨媒介,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语文课程学习,不再是单一的语言文字的运用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融合其他学科的特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第二篇】8月30日,顺德区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音乐课程标准,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的教授给我们上了关于“小学音乐新课好文档,供参考3/11程标准的解读”,听了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收获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理论。教授详细的为我们解读了新课程标准,并对原标准与新标准进行对比,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前做好了铺垫,她具体举例低段的歌曲并进行了示范,让我们亲身参与到教学设计的活动中去,教我们新的教学方法,给我们讲解了新的课程理念。音乐是用听觉来感觉音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提倡科学综合,不流于形式,应注重通过综合在综合的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把学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只传授知识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实际模仿。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民主开放,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之中。音乐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习音乐新课标中的一些体会。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在贯彻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指引下,音乐教学中大力提倡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创造与表现的内容,注重学生的音乐体验,彻底改变了以往“以唱好文档,供参考4/11歌为中心,学习读谱”单一的教学模式。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改变应试教育中音乐课出现的机械训练,教学枯燥、呆板的模式,新的音乐课标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在20xx年以前,我国中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小学低年级加有“唱游”)欣赏、器乐和识谱四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为了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强调音乐课程的人文属性和对学生创造性潜能开发的课程价值,本标准将原有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教学领域,并将原来隐含在教学中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分散的音乐编创活动,加以集中并扩展为“创造”和“音乐相关文化”两个领域。上述四个教学领域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新的教学领域的划分,既体现了本学科21世纪的发展趋向及本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又在不增加课程实施难度的前提下,与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平衡对接。例如:从学段的目标来看,1—2年级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这样激发了对音乐的兴趣,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学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好文档,供参考5/11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编活动;3—6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识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器乐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本学段5—6年级的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欣赏的能力,能自信的有表情的演唱,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现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音乐和音乐作品,而是人的各种可塑造的能力。教师要敢于培养自信的学生。教师必须要敢于表现自己,不管是好还是坏,音乐在所有学科当中是唯一当众表现自己的学科。每一个学生都愿意自己被关注,让学生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使他们快乐,提高生活质量。我对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认识,要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就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新的课标理论融入进去呢?这正是需要我们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一节新授课,课程标准怎么设计,教学目标怎么选择,教学重、难点怎么解决和突破,师生互动怎么处理,课后教学怎么总结等一切问题我们都要科学全面地考虑到,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好文档,供参考6/11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同学们在小学时代学习到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才多艺的高雅素质,我们试想一下,当你看到我们的学生数年后做出了成绩时,做为他们的老师高兴而愉悦的心情是他人不会理解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会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并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并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通过此次培训,我体会到要学习音乐教学中的知识,方法,技巧。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像这样的培训机会,让我们在各方面的素养全面提高,我也将本次学习所得,运用到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尽自己最大努力上好每一节音乐课。202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第三篇】《2022新课标》的“课程实施”部分充分体现了教学评好文档,供参考7/11一致性的原则,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教学研究与培训五个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教学建议中继续强调了语文学习应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通过语文学习任务群来体现情境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评价建议是新课标课程实施部分阐述地最为详细的部分,从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和具体的评价方法等方面给了广大一线教师具体的建议,实用性非常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以下几点颇为受用。一、过程性评价应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兴趣、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大部分采用的是教师评价,很少有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评价方式相对单一,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二、过程性评价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好多一线教师都发现,近几年的各级各类赛课活动中,综合性实践活动课越来越受重视,在以前的常规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往往被忽略或一带而过,现如今,再回头观察这些综合性活动课,不难发现它们真正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情境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其实不只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同样需要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在新课标中给了大家很多建议:好文档,供参考8/11写字,读书,写作,讨论,汇报,展示,朗读,诵读,课本,剧表演等形式。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相信我们还能发现很多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法,从而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三、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已经开始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结合校内外生活的热点问题开展作业设计,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本次课标中强调,教师应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具体的设计中要做到用词准确、表述规范、要求明确、难度适宜。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发现《2022新课标》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同时也给予了我们很多具体的评价方法,希望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的课堂能鲜活起来,我们的学生也能充满朝气与活力。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第四篇】《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化学课标》)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化学教育目标的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走进化学新课程。好文档,供参考9/11一、转变教学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初中化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对话”不仅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教师要将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融合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学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应当摈弃那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好文档,供参考10/11探索、亲身实践,合作
本文标题: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736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