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分报告四: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的意义
分报告四: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上海装备制造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整体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以轿车制造业为标志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过与国外著名大公司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产品和管理,部份产品制造能力已达到国际当代先进水平。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上海装备制造业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自主技术开发能力薄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面对中国加入WTO,面对兄弟省市快速发展的势头,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大于机遇。面向新世纪,上海装备制造业一定要在发展中寻求机会,在创新中赢得优势,找准产业发展定位,形成新的发展思路,明确有限发展重点,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强化市场的基础作用,加大政府的政策引导力度。只有这样,上海装备制造业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占据制高点,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一、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一)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建国5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上海装备制造业经过技术改造、合资合作、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已形成了相当的产业规模,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作用、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对推动上海工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形成了具有较高市场竞争能力的产品结构’自90年代以来,上海装备制造业通过中外合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产学研联合等方式,开发了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实现了产品结构调整。别克轿车、贝尔数字通信设备、华虹集成电路、电气集团30万和60万千瓦亚临界火电及核电机组,以及大截面高压电力电缆,高压互感器、智能化电梯、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加工中心、柔性印刷生产线等产品在全国市场竞争中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其中轿车占40%,发电设备占40%,数控机床占10%,冷冻设备占15%,电梯占21%,列车空调设备占50%,仪器仪表占16%。2.形成了具有较强加工制造能力和综合配套能力的行业规模目前,上海装备制造业产品门类齐全,涉及普通机械、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电子及通信设备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等6个大行业,电站设备、金属加工机械、电梯、汽车,船舶、航空航天、输变电设备、通信设备、电子器件、通用仪器仪表、轻纺机械等38个中行业,近百个小行业。至1998年底,实现工业增加值512.82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6。88%,为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GDP(3688.2亿元)的13.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80.07亿元(当年价),占全市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48.1%;出口交货值430。8亿元,占全市工业出口交货值的43.52%;年末从业人员总数104。26万人,占全市工业企业年末从业人员总数的35.94%(参见表1)。3.形成了具有较强产业赢利能力和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上海装备制造业的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只占上海工业的26.22%,但是利润总额却占全市工业的62.21%,利税总额占全市工业的42.86%(参见表2)。从总资产贡献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资产保值增值率牙口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来分析,其中,“九五”期间上海重点发展的六大工业支柱产业中的汽车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电站及大型机电设备制造业都远远超过全市工业的平均水平。这表明了上海装备制造业在上海支柱产业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表明了上海装备制造业对促进上海工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参见表3)。4.形成了具有一定消化吸引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的技术体系上海装备制造业的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拥有30家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市总数的三分之一;技术开发经费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平均达到2.6%,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确保了一批超前开发项目的实施,增强了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并成为上海工业创新体系中的中坚力量。由于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提高,使上海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率和新产品产值率总体水平高于全市工业的平均水平(参见表4)。(--)竞争力分析1.上海装备制造业在全国装备制造业中仍处子领先地位从经济规模分析:上海装备制造业企业数占全国的8.15%,职工年平均人数占全国的5.86%,工业总产值(90不变价)占全国的12.75%,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12.78%,出口产品产值占全国的11.?6%,后三项指标居全国第三,位于江苏省和广东省之后。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2.15%,居全国第二,位于江苏省之后。新产品产值占全国的11.47%,居全国第三,位于江苏省和北京之后。上述分析表明,1998年,上海装备制造业经济规模名列全国前三名(参见表5)。从经济效益分析:上海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明显,各项指标均位于全国第一,仅年应交增值税和产值利税率居全国第二,位于江苏省之后。全员劳动生产率上海为60333元/人,全国为28136.26元/人,上海位居全国第一。但是,工业增加值率上海为25.729《、全国为25.35%,上海位居全国第十五位。新产品产值率上海为16.84%、全国为17.42%,上海位居全国第十位。上述分析表明,上海装备制造业的相当部份产品还属低附加值、老产品,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参见表6)从资产情况分析:上海装备制造业的总资产贡献率为9.59%,资产负债率为57.73%,均居全国第二位,这表明上海资产利用率较好。但固定资产新度系数位于全国第22位,表明上海大部份加工设备陈旧,更新改造滞后(参见表?)。从上述三方面来看,上海装备制造业有明显的优势,但并非高枕无忧。上海装备制造业要保持现有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扬长避短,在调整中争取更大的发展。·2.上海主要装备类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但缺乏国际竞争力选择锅炉及原动机制造业、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起重运输设备制造业等12个产品销售收入名列全国前三名的主要行业(参见表8),分析上海产品在全国的竞争力情况:市场占有率:大于20%的有轿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起重运输设备制造业、印刷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大于15%的有冷冻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和电子器件制造业,工业增加值:除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外均为全国前三名。全员劳动生产率:除印刷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均名列前三名。20世纪90年代,上海逐步形成的轿车、电子通信设备、集成电路、船舶、航天航空等优势特色装备,具有一定的高科技含量,代表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流,成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好,对全市工业支撑力强。同时,在国内市场也有较强的竞争力。如果把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与上海有关的38个装备制造业中,上海大部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不尽人意。如果再把研究的范围扩大到国际市场,上海装备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除了航天、船舶、电子通信行业部份产品有一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大多数产品都难以与国际著名大公司的产品匹敌。“九五”期间,上海加大了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在全市外贸出口产品中的比率逐年上升,2000年已经由1995年的23%提高到45%.但从整体上说,这些产品基本是一般机电产品或三资企业组装的高科技产品,上海装备制造业自己的原创性的高科技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则寥寥无几.以在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上海电气集团公司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为例,分析其国际竞争力。(1)上海电气集团公司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比较资产总额:2000年上海电气集团公司为?0.26亿美元(按581.04亿元人民币折算),只相当后者4052亿美元的1.73%。销售额:2000年前者为36.67亿美元,只相当后者1300亿美元的2.82%。主要产品生产能力:火力发电设备能力,前者为400~500万千瓦,只相当后者3000万千瓦的15%左右。火电设备技术水平:当前国际、国内市场需要的超临界压力机组、燃气一蒸汽联合机组(1GCC)等高技术产品,前者都不能生产。经济效益:工业增加值率,分别为24.84%和39.83%;销售利润率分别为5.61%和56.64%,差距很大。(2)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比较销售额:2000年前者为65.31亿美元,不到后者1765.58亿美元的4%。汽车产量:前者2000年为25.3万辆(上海大众22.15万辆、上海通用3万辆),只相当后者870万辆的4.07%。产品开发能力:国外大公司都有很强的开发能力,根据市场需要产品花样不断翻新:而上海汽车公司基本上是跨国公司的生产车间,缺乏自主开发新车型的能力,’只能通过继续购置外方的图纸、工艺等的特许使用权来更新车型。科技投入:1997年,通用、福特、丰田的研发经费约为980、760和420亿元人民币;而1999年上汽集团仅为10.64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方面与世界著名大公司的差距超过了产出和利润水平的差距。(三)发展的经验教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通过引进外资,上海装备制造业进行了一次大调整、大改组、大整合,为“十五”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上海逐步明晰了一条具有上海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路子。其中,有成绩也有不足,有引以自豪的也有需要认真总结的。1.通过与国外著名大公司的合作,上海装备制造业相当部份企业基本掌握了先进产品的制造能力;但还没有掌握关键部件尤其是核心技术的开发能力信设备、集成电路等产品的制造水平已达到国际当代先进水平,这些企业的部份先进加工手段甚至超过合作外方在本土投资企业的水平。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大部份企业仅仅是外国跨国公司的产品加工制造部份在中国上海的延伸,或者说是外国公司的一个加工车间或一家生产企业。除了一部份产品本土化所必糯的适应性、应用性开发外,很难说已经真正掌握了产品的开发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的开发。2.通过“打破围墙经济”,加强了上海与周边地区,兄弟省市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合作;但多层次、全方位、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改革开放、尤其是“九五”以来,上海积极推进“打破围墙经济”,抓住浦东开放和开发的机遇,充分用好各类改革开放政策,发展与周边地区、兄弟省市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汽车、机电、仪表、电子、通讯设备制造等行业在项目方面的国内合作已超过百亿元(但不到同期产出的10%)。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龙头,如何当好桥梁,强化窗口、辐射、带动功能,党中央和兄弟省市有比较高的期望值。装备制造业是组装工业,需广泛进行协作,以形成全国性的装备中心,这也是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目前就上海与周边地区、兄弟省市的合作,无论在深度、广度和力度方面,与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地位不很相称。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良性互动,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局面还没有真正形成。3.通过工业局改制为控股公司,上海装备制造业形成了一批面向市场,以资产运作为主的大企业集团公司;但整体上说,上海装备制造业产权结构还不够合理前几年,上海把行政性的工业管理局改制为控股公司或集团总公司。以后又在此基础上,跨行业、跨地区组建了一批国有或者国有与非国有多元投资的公司,如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就是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广播电视(集团)总公司、上海实业有限公司和上海仪电控股公司共同出资,按《公司法》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同时,上海还对一大批装备制造业的中小企业进行了改制,如将大量原工业局所属的中小企业划拨区县,再进行关停并转或进行股份制改制。这种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革为上海装备制造业“九五”的发展,提供了体制和机制上保证。但目前,上海装备制造业中的所有制结构仍较单一,产权结构还不够合理,多元投资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的基本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创业氛围欠缺,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还不突出,企业运作机制还难以完全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4,通过政策聚焦,优化了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软硬环境;但适应上海装备制造业新一轮发展的人才高地和技术创新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浦东开发开放大政策,引发了浦东金桥、张江、外高桥开发区的建设。“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和工业六大支
本文标题:分报告四: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的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75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