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区域经济学课件-(七)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
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一、地域结构形成与演化一般特征、机制、空间结构形态•二、专业化区域的地域结构•三、城市与城乡边缘区地域空间结构•四、区域城镇体系、农村聚落结构及演变•五、地域空间结构的研究视角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经济活动的区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与区域的形成区域经济空间的运动规律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分工与联系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城市经济城乡边缘区区域城市化乡村经济区域经济政策区域分析与规划区域经济学主要内容体系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受经济发展制约,必须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空间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旦形成,要经过较长的时期才能变动。•与经济发展速度相比,经济空间结构明显具有滞后性,调整和改善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一、区域地域结构的形成与演化(315)•区域经济的非均衡运动与核心-外围二元结构的形成•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区域空间的三元结构•区域地域结构的演化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5区域经济非均衡运动与核心-外围二元结构的形成•区域经济空间运动的非均衡性:组成区域经济空间各子系统的功能,作用不等同,不均匀。•形成: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在地域空间分化、组合、集聚的动态过程;社会经济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经常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地域空间的表现;各种流的传输的动态过程。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6区域经济非均衡运动与核心-外围二元结构的形成•区域经济空间上的相互竞争制约和影响着各种社会经济客体的行为模式与迁移过程。•微观上影响社会经济活动选址及由此产生的资源配置;•宏观上影响市场或服务区的分割、市场体系的形成、社会经济活动集聚规模和形态。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7区域经济非均衡运动与核心-外围二元结构的形成主要理论:核心-外围的二元结构、累积循环因果模型、增长极模型、倒“U”模型评价1:把特定地域空间与社会经济整体系统的运行发展联系起来,揭示区域经济空间的极化、聚集、联系、扩散的过程及地域结构的基本形式,认为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是经济空间结构形成的基本原因。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区域经济非均衡运动与核心-外围二元结构的形成评价2:区域经济增长对区域非均衡的依赖性是否对所有阶段都适应?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地域结构的形成有没有客观的限制?没有说明核心与吸引范围之内的关联在空间上的反映。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9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区域空间三元结构•城乡边缘区是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即城市郊区,是城市与乡村相互作用的产物。•6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极大改变大城市外围地区和交通沿线地区面貌,城乡要素相互渗透,功能互补,形成城乡边缘区,并由此形成三元经济结构:城市——城乡边缘区——外围。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区域空间三元结构主要理论——日本山鹿诚次的阶段论一般农业(大田农作物)向商品性农业(蔬菜、瓜果、花卉、奶牛、禽兽等商品)转化的产品的商品化阶段。青壮年农业劳动力向兼业的农工户、农商户的转化的劳动的商品化阶段。农民卖掉成出租土地,不再务农的土地商品化阶段。农村要素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而形成的。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1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区域空间三元结构主要理论——英国科曾周期性增长理论认为周期性增长因素使城乡边缘区是“年轮”状圈层式推进,存在加速期、减速期、稳定期三种状态,周期变化取决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制约因素。加速期:城市向外扩散,农业用地大规模非农化;减速期:城市扩展呈环状推进,城乡交换作用;稳定期:边缘区范围稳定,内部填充。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2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区域空间三元结构主要理论——埃里克森动态模拟理论外溢—专业化阶段:40年代以前,城市功能向周边地区外溢,形成一些专业化的生长点,如工业区,住宅区。分散—多样化阶段:40——60年代未,城郊运输条件改善,人口、工业、基础设施向边缘区扩散。填充—多核化阶段:以内全部填充为主,农业土地进一步非农化,地域稳定。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3埃里克森动态模拟理论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4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区域空间三元结构主要理论——劳动在空间上的重新分工理论城市化与非农业的分散化和区位重新集中相伴非农产业分散化,实质是产权重组过程。从单个产权重组来看,表现为某项财产的一组权利或产权份额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进行的重新组合。企业的产权重组可能带来企业的关闭和新企业的创建、合并、联合等,这些企业在城市空间形成一种生产综合体。从宏观上看,大量的单个产权重组,形成一个区域产权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构成劳动的一种新的空间分工。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5区域地域结构演化四阶段(324-329)•低水平平衡:以农为主,生产力低、封闭、稳定、原始。•聚集(二元结构形成):工业化在优势地区聚集,形成城市增长极和农村的腹地,经济不平衡加剧。•扩散(三元结构形成):城市向周边扩散,形成城乡边缘区,从而形成核心—城乡边缘区—外围三元经济结构。•区域空间一体化: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基本消失,以区域城市体系为核心和骨架,实现地域结构的均衡一体化,实现高水平稳定平衡。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6二、专业化区域的地域结构(337-344)•农业•工业•高新技术产业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7三、城市和城乡边缘区地域空间结构•城市化•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城乡边缘区地域空间结构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8城市化定义与内涵定义:城市化(Urbanization)是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内涵:1、人口向城市的集聚;2、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变;3、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的转变;4、农业景观向城市景观的转变;5、农民向市民的转变。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9城市化浪潮的成因•经济增长(集聚效应,规模经济)•技术进步(农业技术的提高、交通与通讯技术发展)•总人口的增长(剩余劳动力的出现的途径之一)•人口的流动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城市化浪潮的成因从城市化浪潮的动力机制来看,上述四个方面影响因素又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动力系统:•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1城市化进程的轨迹•初期:城市化水平低于30%,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中期:城市化水平处于30%~70%左右,发展速度很快;•后期:城市化水平高于70%,发展速度大为降低,进入平稳阶段。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2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3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224to502(1)211to224(3)84to211(3)68to84(3)37to68(3)江苏省辖市城市人口(2004)(单位:万人)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4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224to502(1)211to224(3)84to211(3)68to84(3)37to68(3)江苏省辖市城市人口(2004)(单位:万人)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5188to485(2)99to188(1)80to99(4)63to80(2)32to63(4)江苏省省辖市建成区面积比较(平方公里)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61,540to1,550(1)1,020to1,540(2)540to1,020(4)400to540(3)200to400(3)江苏省辖市GDP(2004)(单位:亿元)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7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一个特大城市(徐州),三个大城市(盐城、淮安、连云港)、两个中等城市(宿迁和东台)、三个小城市(新沂、邳州和大丰)、20个县级单位及470个镇,初步构成一个相对规模系列齐全、数量结构合理的金字塔结构。•与苏中和苏南相比,苏北的单位面积城市数和单位人口城市数都与苏中和苏南存在较大的差距。•苏北的城市密度偏低,苏北每百万人拥有的城市数量为0.28,而苏中和苏南分别为0.87和0.71;苏北每万平方公里拥有的城市数量为1.72,远低于苏中的7.34和5.7。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8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城市化演进过程——城市化水平的演进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9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城市化演进过程——城市经济结构变化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0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城市化演进过程——城市开放度的变化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1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与苏南的比较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2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与苏南的比较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3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与鲁南、皖北和豫东的比较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与鲁南、皖北和豫东的比较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5苏北城市化的基本现状•城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化水平偏低,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化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城镇集聚效应功能偏低城镇群体空间聚合发展的态势有待进一步培育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6加快苏北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战略•继续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苏北的城市密度•提升苏北城市化质量,增强聚集生产要素的能量•优化城市结构体系,着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突出“双沿战略”,优化苏北城市的空间结构•以FDI聚集加快城市化发展,加快发展,坚持环境优先•推进苏北城市与苏南和苏中的对接与融合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7城市是由资源区和市场区(面状单元),企业(点状单元),通道(线状单元)三种景观单元结合而成的地域空间结构。城市地域形态和地域结构是城市布局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理论是进行城市规划和合理布局的重要依据。三、城市和城乡边缘区地域空间结构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8城市地域形态与地域结构•城市地域:从理论上讲是指城市落在地表上的实际范围,是城市各项活动赖于开展的空间场所。•现实中城市地域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指标(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土地利用状况以及社会经济联系等)对理论上的城市地域所作的人为划分。•划分方法:美国标准大城市统计区(SMSA)和城市化地区、英国城市集聚区、日本标准城市地区和大城市圈等。•中国主要是通过行政区划方法确定城市地域,通常称作市区。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9城市地域形态与地域结构•城市地域形态:指城市地域的轮廓形状,是城市物质实体在空间上的投影。•是在城市发展的各种动力作用下形成:对磁心的向心力;沿交通线发展的轴向力;外部吸引力(或城市离心力);用地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力:人为因素的改造力。这些力有时单独起作用,有时综合作用,塑造出各种各样的城市地域形态。•世界城市地域形态可以分成:团块状、带状、星状、组团式和一城多镇等五大类。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0城市地域形态与地域结构•城市发展伴随城市空间的扩展,导致城市形态变化,不同扩展方式直接影响边缘区用地结构与效率。•由于历史地理条件与经济发展模式速度等的影响,中国城市空间形态有以下7种基本类型:集中块状(沈阳)、连片放射状(合肥)、连片带状(兰州)、双城结构(湛江)、分散型、(大庆)一城多镇(南通)、带卫星城的大城市(上海)。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1城市地域形态与地域结构中国城市形态类型2019/9/25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2城市地域形态类型:团块状城市•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在向心
本文标题:区域经济学课件-(七)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85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