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干部读书心得体会汇篇范文
干部读书心得体会汇篇范文历史书页里的星光指引我前行榜样的力量源于真实。《一颗党心耀百年:百名共产党员口述历史》一书拉近历史的镜头,走进历史的深处,用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件件精彩的事,带我一层一层拂开历史长河中的泥沙,攫取一颗颗照映初心、浸润信仰的珍珠,为年轻的我生动诠释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铁打的赤诚,让我在凝望岁月、回眸历史中叩问初心、洗礼思想,更好地坚定前行。信仰,是最纯粹、最持久的力量源泉。“看到包孩子的破布逐渐散开,孩子的两只小脚一动一动地挣扎,继而沉入水中,顺流而下,只有那块破布还在水面上漂着”,这是东北抗联七军补充团副团长李德胜因怕哭声殃及全团200多名战士,而将自己出生不到1个月的孩子扔进七虎林河的一幕。最是亲情难割舍,何况要将自己还在襁褓中的乳婴投入滔滔江河。每每读到此处,眼泪总不禁夺眶而出,心灵也受到极大震撼,震撼于先辈为革命付出一切的信仰。书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把交党费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的老红军程汝善,朝鲜战场烧焦头皮仍岿然不动的孤胆英雄曹发庆,高喊“向我开炮”的王成原型蒋庆泉,血洒海地的维和英雄……这些人物或近或远,从历史的书页里走来,鲜活而真实,以血汗和坚守让我明白“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真谛,给予我力量,指引我前进。群众,从始至终都是我们最大的依靠。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书中的人物故事一次次生动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这一科学论断。屯长张传福组织村民为抗联队伍送粮报信被捕后宁死也不吐露半字,孙佐廷倾注家财和生命支援抗日队伍,尹凤阁被日军吊在树上拷打、火烧窝棚3次仍坚持为山上的抗联队伍送粮,直到弥留之际才将珍藏的“进山证”拿给家人,并嘱咐交予政府,让大家永远记住抗联。我想,这些只是百年党史中人民群众信任我们党、支持我们党的一个缩影。历史巨轮的前进、壮丽史诗的书写,固然需要英雄的引领,但背后千千万万默默付出的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主人。特别喜欢书中《难忘当年抗战时》的一段话:照片中一群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土布衣裤、裹着白羊肚手巾的老乡,正在挥锹扬镐破坏鬼子扫荡必经的公路。现在看起来,他们的穿戴土得不能再土了,可是,就是这些土里土气的老百姓不经意间的留影,有着流传后世、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这说明老百姓是我们共产党、八路军的胜利之本。如今,战火早已远去,我们更需要时刻把这个“本”置于心中最高位置,将群众的笑容作为奋力追逐的阳光。担当,才是对忠诚最直接有力的诠释。以生命为北大荒立传,在征服珠峰的征程中为队友留下剩余不多的氧,视死如归扑向大兴安岭的火山,98年的滔天洪水中扛着沙袋、筑起人墙,用镜头为三江湿地呐喊……郑加真、刘连满、刘朝辉……书中这些主人公鲜见报端,如我们一样平凡,可追可及、可知可感,将“国之大者”之“大”付诸“微末”,让伟大现于平凡,在不断翻滚向前的历史浪花里闪过自己的光芒。对党忠诚是具体的、实践的,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日常言行上。书中没有宏大叙事,而是通过一个个人的口述回忆,娓娓道来,有为革命流血牺牲,有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有将青春洒在边陲荒野,有无闻地在岗位上散发光热……一百个故事就是一百种对党忠诚的具体表征,一幅幅生动的图画都在跟我们诉说,奋斗是最好的纪念,担当是最大的忠诚。《一颗党心耀百年:百名共产党员口述历史》就像一趟穿越时空的列车,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带我们在历史的森林里缓行,沉浸式感悟激荡岁月里的点滴,汲取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养分。我想,在我们党的百年峥嵘岁月里,类似书中的人物故事肯定不计其数。他们就像黑夜里的繁星,光芒虽小,但汇聚起来便是一带银河,闪耀整个夜空,为我们不断前行指路照明。《乡土中国》读后感近期,花了一定时间再次拜读了费孝通先生所作的《乡土中国》,感触颇多。曾经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刚上大学时,无论是民法学老师,还是刑法学老师,甚至是教罗马法的老师,给我们推荐的第一本书就是《乡土中国》,要求每一位法学专业的学生都要通读一遍。工作后再读这本书,与学生时代相比,心境不一样、感悟不一样、收获也不一样了。《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所作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他用通俗、简洁、干练的语言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示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从“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等14个章节探讨了差序格局、家族、血缘和地缘等内容。全书读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想想我们这一代人,为了求学或者工作,远离故土,行走他乡,成了“回不去的人”。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安土重迁的时代似乎已经愈行愈远,曾经儿时我们快乐成长的乡土社会也似乎渐渐消弭在我们的记忆中。钢铁大厦所构筑起的金属藩篱,在阻隔人与人的心理距离的同时,也切断了我们回归乡土的情结道路。于是乎,就如费孝通先生在书中《乡土本色》一节结尾所写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但是,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那片生育了我们、养育了我们的故土,我们又怎能轻易地放下她、轻松地舍弃她呢!在面对“去”“留”问题时,稍作思虑,其实不难做出选择,只要我们秉持一份赤忱的乡情、心底始终保留一份浓浓的乡土本色,我们的人生之路终将拥有勇毅前行、向阳而生的勇气和底气。只因我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只因我们想用心用情守护好我们的“根”。守护好我们的“根”,就是要守住我们心灵的净土。这片净土的迷人之处,在于她如诗如画的美景、在于她令人垂涎的美食、在于她氤氲环绕的烟火气。这片净土,浸染着家族观念,充斥着熟人面孔,我们互相了解、彼此扶持,用汗水和勤劳耕耘这片土地,用歌声和欢笑热爱着这片土地。杜甫笔下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余光中口中的“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都一一表达了我们情系故土,永葆本色之心的深情告白,教会了我们如何守护心底那一份最真挚的情感、最单纯的真爱。守护好我们的“根”,就是要守住我们发展的希望。费孝通先生在书中写到“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回顾漫漫历史,我们曾有泱泱辉煌,也曾故步自封。但是,我们却从没有忘记来时路,从未彻底丢弃滋养我们的根源。于是,我们牢记“发展才是硬道理”,深深怀着对故土的感恩之情,回到故乡、反哺故乡。你看四届党代表余留芬,组织带领群众修路通水、买林场、办酒厂,一步一个脚印,用心用情带领家乡脱贫致富;你看驻村干部杨波,“海嘎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不下山”的铮铮誓言。正是因为这涓涓细流,终将汇成我们助推故土熠熠生辉的磅礴力量。守护好我们的“根”,就是要守住我们组工的本职。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是服务党员的党员、服务干部的干部、服务人才的人才。在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助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自身既要“披坚执锐、战不旋踵”,拿出攻坚拔寨的勇气、扛旗夺牌的锐气、闯关夺隘的志气,付出百分百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锤炼自己、武装自己。同时更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行好职责,抓好本职工作,在实践中培养好、选拔好、管理好、使用好那些真正懂乡村、爱乡村、念乡村,会说“土话”、能干“土事”,真正融入群众,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的干部,为我们故土的振兴,为我们家乡的发展贡献组工力量。守护好我们的“根”,就是要守住我们无私的大爱。以洪荒之力,铸国之久昌。守住我们的“根”,并不只是局限于一方小小的土地,而应是大公无私的大爱,我们的祖国叫中国,她永远是每一位国人魂牵梦萦的故土。余光中先生曾说:“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你看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的工程专家钱七虎,以“了却家国天下事,白发终不悔”的信仰演绎了何为大爱无疆;你看我们守边的战士,心中有国、眼中有光,以“宁可向前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豪言壮志生动诠释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坚定信念。他们守护的是我们每一名中国人的“根”,他们铸就的是我们每一名中国人无私大爱的坚强堤坝。“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新时代、新召唤、新气象,乡村振兴任重道远,高质量发展道阻且长,幸福六盘水建设仍需发力。历史的接力棒已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愿吾辈青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守护好我们的“根”的同时敢想敢干,奋勇争先,作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当然,也真心希望大家勿忘来时路,牢记我们的根在哪、我们的魂应归何处。无论你是在北京上海、纽约巴黎,亦或是在凤凰山、黄土坡,每当夜深人静时,你能轻声道一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我想,也许这就是我们这一辈子最坦然、最安然、最淡然的状态了吧!《人世间》的三线情怀《人世间》是中国当代作家梁晓声的长篇小说,全书以一个普通家庭为起点,以家庭成员为脉络,通过家庭道德的书写和构建,从家庭内部的亲子、夫妻、手足伦理关系,展现出家庭伦理关系的多重维度,突出了家庭伦理的温暖与社会下层民众相懦以沫的道德情操,折射出家国、制度、情感结构、道德伦理等近半个世纪的变迁。作者通过客观纪实的历史背景,鲜活感人的人物故事,生动细腻的写实手法,为我们打开一扇走进历史、感悟人生、缅怀岁月的“时光之门”。艺术来源于生活,《人世间》中父亲周志刚的人生经历离我们最近,他的命运和我们六盘水联系非常紧密。周志刚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离乡背井去参加“大三线”建设,到了两鬓斑白才回到故土,这让我不禁想起了那句熟悉的话语: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三线人”最真实的写照,作为土生土长的六盘水人,我们发自内心感谢三线建设,感谢三线人。六盘水是“三线”建设孕育、催生的城市,原先分属安顺、兴义、毕节三个地区且边远落后的六枝、盘县、水城这三个农业县,被“三线”建设这条历史的“绳索”牢牢捆绑在一起,被“煤炭”打上深深的烙印,从三个矿区变为三个特区,由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到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最后到六盘水市政府,这段政区建置和政权建设的历史清晰地表明,“三线”建设是六盘水的根。“江南煤都”、“十里钢城”,“三线”建设时期建成的企业,成为六盘水新兴工业城市发展的支柱,“三线”企业是六盘水的本。“三线人”在恶劣环境中、艰苦岗位上挥洒青春、披荆斩棘、战天斗地,铸就了“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铸就了六盘水创业发展的精神谱系,“三线精神”是六盘水的魂。在半个世纪的岁月中,可敬可爱的“三线人”在六盘水这片热土上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如今,许多“三线人”的第二代、第三代已经成长为六盘水各条战线的生力军,成为“三线”精神的传承者和宣讲人。在《人世间》这本书的启发下,我怀着感恩的心,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三线建设”,深刻理解了“三线精神”。如今,“三线历史”已深深镌刻在乌蒙大地,“三线企业”已成为六盘水高质量发展主阵地,“三线精神”已融入六盘水人血液。回首峥嵘岁月,展望美好明天。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从这片红色沃土上感受精神力量,不断提升自身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品读苏东坡“五味”涵养年轻干部“五气”《苏东坡传》是1947年林语堂的传记著作,全书用4卷28章记录了苏东坡的童年及青年时代、壮年时期、成熟阶段和流放生涯的政治生活、文学生活。林语堂先生在书中写道:“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当我们面对山川大河时会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亲人共聚天伦时会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满腔热血时会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感受青春年华时会说:“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面对人世浮沉时会感慨:“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亲朋离去时会低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他的名字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他的文字滋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世界,他的诗句也早已与中华民族的精神融为了一体。相较学生时代单纯的敬仰和崇拜,步入工作岗位后,作为一名新晋的年轻干部再读《苏东坡传》,可谓五味杂陈、收获颇丰。他的成就斐然、家喻户晓,在多个领域登峰造极,他的诗、词和文章纵使历经千年,依然脍炙人口、雅俗共赏,他一心为民、殚精竭虑,治西
本文标题:干部读书心得体会汇篇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87375 .html